北中21世紀教會發展研討會 從教勢與經驗談思未來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根據台北中會總幹事蘇振財牧師的統計,北中所屬教會的禮拜出席人數,從2013年的11527人,到2021年的8673人,少了2854人、將近25%。而北中在馬偕的1872年至1900年開拓14間教會,到1971年至2000年開拓了49間,但在2000年2020年、近20年間僅開拓9間,顯示傳統本土教會面臨老化、衰退、萎靡的課題;因此,北中舉辦「21世紀教會發展研討會」,在9月3日邀請北中所屬教會近200位牧長兄姊齊聚在艋舺教會共商對策。

(攝影/林宜瑩)

多年來蒐集、統計各樣教勢數據的蘇振財強調,數字(量化)不是絕對化的真理,是代表一種過程的呈現,不過也可從中看見教勢發展狀況;他引用美國在台協會2019年就台灣部分宗教人口概況,基督新教僅占2.6%,天主教為1.3%;又根據牧師朱三才2017年台灣教會(宗派)資料統計,台灣第一大教派為長老教會,會友數號稱25萬8000多人,可是實際參加主日禮拜的為12萬人,2003年至2020年的禮拜出席率平均為43.6%。

他也指出,除了長老教會,包括衛理公會、聖公會、聖教會,信義會無論前面是中國、中華、台灣,甚至行道會、浸信會,除了少數幾間發展為上千人大型教會外,其實整體教會發展都呈現老化、衰退趨勢;蘇振財表示,近年根據中華福音協進會在疫情期間的調查,疫情期間,北中百間教會就有20間教會暫停主日禮拜,原因則是無駐堂牧者、沒有設備、影音同工。他認為,面對禮拜人數驟減、奉獻減少、資源困窘等挑戰,唯有進行區域事工整合、成立夥伴支援團隊等,將會是未來地方教會要去思考的問題。

(攝影/林宜瑩)

台北中會這場「21世紀教會發展研討會」,也特別邀請嘉義中會水林教會牧師莊信仁前來,以「舊皮袋能裝新酒嗎?」與「門徒訓練的使命與裝備」為題進行兩場專講。莊信仁直言,當初他到水林教會時,會友只剩個位數、平均年齡67歲、每月奉獻不足新台幣1萬元,還有土地糾紛,簡單講就是「沒資源、沒同工、沒錢」。

可是在上帝親自的帶領與供應下,經過牧者與會友同心奮鬥12年多,不但2020年完成獻堂、主日聚會平均94人、線上禮拜平均80人,65%會友是第一代信徒,新任長執平均年齡為32.5歲,甚至還派全職宣教同工到水林的姊妹教會四湖教會協助重生、再發展,「我相信水林能,北中每一間教會都能。」莊信仁直言,關鍵不是牧師一人衝在前面,而是要有一批願意跟隨、不輕言放棄的門徒一起扶持一起走,並強調門徒訓練會開啟教會全新眼光、幫助教會建造生命、帶領同工委身基督、幫助教會實踐信仰。

(攝影/林宜瑩)

另外,北中也邀請壽山中會退休牧師陳明志以「從團契到小組更新之路」「以需要為導向福音事工」為題進行兩場專講;陳明志介紹了細胞、敞開、雙翼、目標導向、G12等各類小組模式,也分析了團契與小組相異之處,並以他左營教會的經驗,說明從傳統團體到轉向小組過程需要凝聚共識、循序漸進、不斷調整,再投入社區事工時,一定要以「引人歸主」為真正目的,將社區事工是為信仰的實踐,尤其不可以基督徒的思維模式去規劃,而是要以社區特質、居民需要來籌辦執行,才能真正讓福音與社福相輔相成。

9月4日主日禮拜後,北中所屬教會牧長兄姊也分成東區南門教會、西區三重埔教會、南區土城教會、北區石牌教會、中區艋舺教會進行分區研討會,就各區教會發展擬定宣教策略;北中景美教會牧師李信毅表示,如何呼召信徒願意成為門徒,支持牧長朝一致的宣教目標努力,這恐怕是教會教勢能否逆轉勝的最大關鍵,若單憑牧傳單打獨鬥,成效不彰,但要是大家齊心合作必定其利斷金。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