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CC大會到地方教會 濟南教會思考教會使命

鄭仰恩。(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在9月25日中午舉辦全教會演講,主題是「誰是我們的鄰舍?從WCC大會到地方教會」,由教會的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今年參與第11屆普世教會協會(WCC)的代表團團長鄭仰恩,與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談濟南教會在中央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處境中,「誰是濟南教會的鄰舍?」。

今年WCC主題是「基督的愛催迫世界走向和解與合一」(Christ’s Love Move the World to Reconciliation and Unity)。鄭仰恩指出,歷屆WCC大會中第一次以「愛」作為主題,因此在神學反省中就以「三一上帝的愛在基督裡向整個受造界展現」為主軸,越來越多人指出普世合一運動不僅是頭腦的思維建構,更是心靈的轉化和實踐,也就是效法上帝對世界最首要的態度:愛。

鄭仰恩解釋上帝的愛並不是浪漫的墜入的情感而已,而是包含意志與知性的全面委身,也牽涉到政治與行動。他說明,在愛中我們不只關注自己,也關注他者,藉由激進的好客精神與連結感,讓異鄉人成為好鄰舍,因而要在多元宗教的處境裡,關注的不僅是基督徒之間的連結,更要致力和所有宗教徒,以及NGO、公民社會等連結,形成緊密關係,因有共同的公義與和平行動及持續的對話,來形塑美好世界。他說這次的大會,彼此學習到「在私領域以溫柔表達的愛,在公領域就成為公義」(We have learned from one another that love which in private is tenderness in public is justice)

鄭仰恩提問會友去思考「誰是我的鄰舍」,在國際社會上有宗教少數、性少數群體、政治受害者的香港人、戰爭或族群或宗教衝突下的難民、以及生態因素導致成為難民。他說生態環境議題,在這屆大會備受各國青年代表關注,表達出了環境也要成為我們的鄰舍,生態是上帝的家園,地球稱呼兄弟,環境稱為姊妹等。而在國內,屬於弱勢、需要關懷的群體,如孩童、婦女、原住民、外籍勞工、身心受害者、遊民、失智老人、政治受難者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代表團參與這屆WCC大會的任務,其中一項要務是首次在大會裡舉辦工作坊,談台灣議題,由台南神學院教授羅光喜牧師,講台灣受到中國威脅及被國際孤立的現況,另有青年、原住民、婦女等代表分享長老教會是如何建立認同本土的教會。隔日,中國代表團也辦理工作坊,而鄭仰恩指出,中國代表團的團長也是牧師,彼此認識超過20年,但對方是一位非常政治性的人物,依舊老調重彈「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最大島是台灣島」。

鄭仰恩表示,WCC不是國際政治組織而是教會團契,縱然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雙方戰爭仍在持續,但是來到WCC大會的兩國代表團也是互做朋友與團契,同樣道理,中國與台灣的彼此立場不同,但也應該可以互做朋友與團契,卻中國代表團始終以政治作為前提,再決定是否互為朋友與團契。

黃春生。(攝影/邱國榮)

黃春生指出,濟南教會附近不是社區,就近的環境是中央政治中心,所在地理位置成為其特殊性,所以政治環境是濟南教會的鄰舍,現在有連結外交部團契與教育部團契,教會提供場地給他們使用,而這也是彼此對話的開始;除此以外,已經高齡化的台北市,老年失智人口逐漸增加,因此教會在今年8月起與長老教會總會合作,試辦失智長者的關懷據點。

濟南教會近年跟社會對話許多議題,辦理「神學禮拜日」,但要其他教會也扮演這個同樣角色其實很困難,畢竟濟南教會有其歷史與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黃春生說:「但如何教會與社會連結對話,這是我們教會的使命,因此進一步思考誰是我們的鄰舍。」

濟南教會在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期間,關懷香港,投入非常多心力,甚至有國際媒體報導,如今「一國兩制」在香港徹底破滅,許多香港人移民台灣,也於濟南教會成立了香港團契。黃春生表示,濟南教會呈報中會與總會,能夠為香港團契另外設置會員籍,所以,濟南教會香港團契將來會是一個獨立的教會,現在則猶如懷胎一般,盼望未來能夠獨立,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香港教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