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多元共融的敬拜

◉鄭雅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阿根廷福音教會傳道師)

對於台灣移民的教會而言,語言總是雜揉的。記得剛來阿根廷時,與一對有客家背景的夫妻聊天。言談之間忽然發現,一段話裡,他們竟然使用了台語、華語、客語、西班牙語和英語,但這絲毫不影響彼此的理解,反而更能生動地表達出想要分享的內容。而這樣多語言的對話模式,也是這裡移民者們的生活日常,有時候大家還會幽默的說:「我們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好,但還好互相都聽得懂要表達的意思。」

在這樣的多元文化處境之下,禮拜中語言的多元性是我們的一大挑戰。我們始終期待能與會友們在彼此熟悉與不熟悉的語言中,依然能自在享受一同敬拜的時光。禮拜中的多語言轉變從讀經開始,每次禮拜的司會,需要讀兩種不同的語言,讓大家感受不同語言的經文張力;而禮拜中的詩歌,更是目前我們下一階段能轉換的重點。

先前阿根廷因為疫情尚未開放入境時,我們順勢在台灣透過鏡頭帶著阿根廷福音教會到全台不同的教會做禮拜。有幾間教會特別以西班牙語翻譯的台語新《聖詩》304首〈我欲謳咾〉(Alabaré)歡迎。當時因疫情而身處在阿根廷家中禮拜的會友們,看到這些台語教會、原住民教會與客家教會,竟然在詩歌中唱出他們所熟悉的旋律時,親身感受到那相差地球半圈的距離被拉近了,好像同在一起讚美上帝的模樣。

台語新《聖詩》與這幾年出的華語版新《聖詩》,是我們目前多元詩歌的解決方法。同樣的旋律,弟兄姊妹可以同時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吟唱。這看似衝突的模式,卻又可以產生和諧的共鳴,沒有一個語言是絕對的主體,而是每個語言都是主角且可自由轉換。但這樣的情景,若沒有體驗過實難以想像,於是我們先挑幾首詩歌,從敬拜團的練習開始,之後在禮拜中一首一首的帶領弟兄姊妹們熟悉。幾個月下來,大家不僅可以用自己習慣的語言唱出讚美上帝的詩歌,也能享受別人用他習慣的語言一同敬拜,更使得本身具多語言背景的弟兄姊妹能自由的轉換,這樣多元共融的讚美氣氛,超乎了我們原本的期待與想像。

不只台語、華語、西班牙語,新《聖詩》還收錄台灣原住民族、亞、非、拉丁美州等75個國家的詩歌,我們也帶著教會會友擺脫語言文化的框架,透過音樂環遊世界,學習各族群在不同歷史時空背景下的信仰回應,讓身處在阿根廷的移民們、下一代甚至是在地人,能與我們的家鄉台灣、現在所居住的南美洲甚至其他的國家有更多的連結。如新《聖詩》260首〈天邊海角多多子民〉所強調的,不同種族的文化、語言與恩賜均來自上帝的恩典,當大家能互為主體、一同敬拜時,就能一起經歷主內大家族的喜樂。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