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打擊人口販運 化神學為行動

9月28至30日,亞洲教協(CCA)於馬來西亞教協(CCM)普世中心舉辦亞洲地區諮詢會,討論如何有效防治亞洲人口販運的問題。約30名與會者來自CCA成員教會,其中包含12個國家的信仰團體和公民社會運動團體。

【林宜欣編譯】9月28至30日,亞洲教協(CCA)於馬來西亞教協(CCM)普世中心舉辦亞洲地區諮詢會,討論如何有效防治亞洲人口販運的問題。約30名與會者來自CCA成員教會,其中包含12個國家的信仰團體和公民社會運動團體。他們被特別邀請出席諮詢會,討論反人口販運的短期和長期應對策略。參與人如泰國LIFT國際(LIFT International)夥伴聯絡經理珍金達‧帕瓦第 (Janejinda Pawadee)便分享東南亞有關人口販運的法律和相關法律機制。

馬來西亞「移民關懷」機構(Migrant CARE)反人口販運和救援行動專家艾力克
斯‧翁(Alex Ong)處理過至少3000件印尼移工的案件。他提到,有必要準備心理支援、適應和彈性力、教育和有意義的雇用工作,才能在救援人口販運受害者後讓他們得到力量。他大力推動社群互動,和社群的長者合作,融入習俗並建立關係,好為人口販運的倖存者提供支持的網路。

馬來西亞致力於人類和勞動權利基層民眾團體「婦女力量」(Tenaganita)執行長葛洛玲‧達斯(Glorene Das)提出以受害者為中心的策略,這個策略能透過婦女力量的服務執行,包括個案管理、提供協助、資訊分享、建立關係、倡議、支持,以及建立倖存者技能和能力。

與會者們發布公報,呼籲教會懺悔,因為它們也助長「異化」的氛圍,疏於關心受到排擠的族群,並做樣子假裝自己高尚,以掩飾他們的疏忽。與會者呼籲,教會要更加投入反人口販運的事工,作為教會執事使命的一部分,將神學變成行動,採用耶穌主動而非被動靠近的佈道策略,加強夥伴和合作關係,並增進移民國家和接受移民的國家中,牧者對社群的關懷。

與孟加拉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合作的執業律師巴爾米‧其希姆(Balmi Chisim)分析南亞人口販子販運的路線和活躍使用的跨國家網路。她也提到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防治婦女與兒童遭人口販運與娼妓公約,並表示南亞人口販運數量眾多,區域間需要更強力的法律機制。(資料來源:CCA)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