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奉獻的試探

(相片提供/Pixabay)

◉解結

「公開奉獻金額不會造成信徒攀比『誰奉獻得多』嗎?這樣,基督教跟民間信仰有差嗎?」相關新聞報導頻頻,尚未信主的母親提問連連。

我悠悠地說:「我聚會教會的奉獻袋只有編號碼,你要來聚會嗎?」母親不以為然地說:「唉呀!寫編號牧師也會知道啊。」我辯稱:「不會啦!牧師沒有經手錢,是同工在記錄。」對話不了了之。

不可否認,制度再整全,也無法抵擋人的罪性。輾轉得知,某位牧師自豪:「某會友收入高、奉獻多,教會年度預算都能達標。」按我所知,那間教會沒有公布會友奉獻金額,奉獻袋只有編號,由專職同工處理奉獻。即便如此,牧師還能知道誰奉獻得比較多?令人納悶。

教授「改革宗的敬拜」的泰瑞‧詹森(Terry Johnson)強調,敬拜中每個環節都有神學意涵,程序單也是敬拜一環,週報無須刊登奉獻者的名字與金額。他說:「我不要知道誰奉獻多少,以免陷入試探。」試探意即對奉獻多的人態度較好,花更多時間服事他。

關於奉獻,不只是牧者會受試探,會眾也會懷抱錯誤觀念:奉獻多姿態高、把奉獻當賺取上帝祝福的途徑。確實,我見過基督徒,不時宣稱要變賣產業、奉獻金錢給教會;但聖經說,你右手所做的,無須讓左手知道(參馬太福音6章3節)。

我很認同肯‧麥迦南(Ken McAlpin)的「職場事奉」教導:「奉獻不是拿出『我們的』錢,我們所擁有全是上帝賞賜;奉獻也是上帝的恩典,讓我們有份於祂的事工;上帝吩咐我們做好管家,管理祂賜的產業。」基於以上,我們當慎選教會,讓奉獻用在擴展上帝的國。

教會是蒙恩罪人的聚集,沒有一間教會完全。但,選擇教會仍有可指標參考。詹森在《西敏信條研讀本》寫到,傳統上,改革宗信條認定教會有三個標記:傳講純正的福音、正當地施行聖禮、施行教會懲戒。
看到教會鬧醜聞被世人嘲諷,讓人心痛,願上帝保守教會。

值得感恩的是,我們何等不配,但上帝透過基督揀選我們,並賜下聖靈幫助我們透過讀經、禱告更明白祂的心意。值得期盼的是,主再來時,我們會全然聖潔,與主同在、直到永永遠遠。 (作者為基督徒)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