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信念受難的滋味

香港導演杜琪峰擔任第73屆柏林影展評審,在接受記者提問電影的意義時,說出了真心話:「我認為現在的電影變差了,全球的電影都是。」「我認為電影永遠都在最前線,當極權出現的時候、人民失去自由的時候,電影通常是首當其衝。」「獨裁者通常對付的一定是電影,我覺得香港,不,抱歉,我想全球爭取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都應該支持電影,因為電影可以為你發聲。」

誠然,電影被稱為第八藝術有其道理,因為透過電影所能訴說的故事藝術表現手法多元。此外,觀眾進入門檻極低,不需要高深的學問,只要有眼睛可看,有耳朵可聽,就能感受一齣電影所要傳達的情感與意旨,甚或是國家想要傳達的訊息。

是故讓人熱血沸騰的好萊塢電影《捍衛戰士》,桀傲不馴的阿湯哥駕著戰機帥氣迎敵,當年吸引了大量美國青年志願成為美國海軍航空兵。提到國家電影的經典案例,更不能忽視1935年由導演蘭妮‧萊芬斯坦拍攝的《意志的勝利》,成為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華麗且最具爭議的宣傳紀錄片。

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台灣所籌辦金馬獎,2018年由傅榆執導的《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得最佳紀錄片,此後中國即下令禁止電影及演員參獎;香港導演周冠威執導的紀錄片《時代革命》,榮獲2021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同樣無法在香港及中國上映。

上開案例,當然可說是中國嚴格控管言論,藉以左右人民思想所致;但換個角度來說,等同於證實了影像傳達出的思想能夠撼動人心,讓極權政府深感恐懼並除之後快。無怪曾經呼吸自由創作空氣的香港電影人,會在窒息之時發出如此沉重的呼聲。

與之不同的是,好萊塢電影以自由為基底,容許各式政治批判題材存在,《為副不仁》就以幽默諷刺手法批判美國前副總統錢尼的發達之路,還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中國卻僅剩宣揚愛國意識的政治電影能夠上映,這是中國版意志的勝利。

杜琪峰發言後,在中國社群媒體的帳號已快速遭到封鎖,他所經手的電影,也勢必前途多舛。一定有勢利眼的人會笑他傻:以閉嘴換取名利雙收難道不好嗎?不過,曾經歷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甚至是在受難週前大齋節期的基督徒,都該理解這種在試煉中願意說真話,並甘心為信念受苦的人,彌足珍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