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公共議題 打破私密潮流

經過許多民間社團的努力,法輪功成員鍾鼎邦終於回到台灣了。中國的新聞指他有悔意且說出其他涉案的人員,因此釋放鍾鼎邦讓他回台。台灣政府則黑箱作業,不以政府立場救人,甚至馬英九連要求中國放人都不敢說出口,而讓政治掮客從中穿引。鍾鼎邦回台後開記者會直言,他的認罪悔過並不是出於他的自由意識,是被迫照中國當局的要求而寫的。在鍾案發生的同時,有另一個讓人注目的旺中集團併購案,國內反對旺中併購案學者、NGO團體及學生團體提出了反對的8大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媒體壟斷與親中本質。通過旺中案將使旺中集團擁有12個頻道與11個有線電視系統台,可以掌控台灣人民的閱聽權。而旺中集團的總裁蔡衍明除了和中國的高官接近外,也再三透過手下的媒體為中國反人權的暴行圓謊,甚至扭曲事實。

中國對台灣的「侵門踏戶」可說無所不在,就連在佛光山辦的「中國少數民族展」,也要將台灣的原住民變成中國少數民族的一部分,完全不問台灣原住民的意見。現在的政府只想向中國「交心」,不想以「政府」的高度來保障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只想以「私了」的模式來處理之龜縮心態;加上一些政治人物的媚中及媒體怪獸旺中的抬頭,都讓台灣人民的人權受到嚴重的威脅。

教會可以無視中國恣意進出台灣?不能!教會的信徒可以避免和中國人接觸嗎?不能!如果我們一昧地跟著「中國宣教」的風潮走,而不先冷靜下來思考我們應以什麼立場來面對的話,我們很有可能會迷失在中國的「大與多」之中。無可否認的,談到「中國問題」,我們常以「私了」的態度來面對。馬英九對鍾鼎邦事件的態度也好,旺中集團對中研院研究員黃國昌的打壓也好,在他們的處理上都可以看出這種「私密」的運作。

教會必須學習如何打破這種「私密化」的潮流,帶著多一點的「雞婆」來參與發生在我們周邊的事物,鍾鼎邦事件及旺中案是一個讓我們思考教會關懷「公共性」之重要的很好例子。然而不只是舉例而已,在我們生活周遭還有許多的事必須投入關心;不論在生態環境、青少年問題、城鄉差距&hellip&hellip,如果我們不想去看它、關心它,它不會因我們的無視而消失。但是當我們開始關心,付出我們的行動時,許多的問題就會出現轉機。關心我們所處的地方所發生的事,其實就是實踐我們「釘根本土」的信仰。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