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飯核電廠再啟動的波紋

◎李孟哲

距5月5日北海道泊核電廠停工後,日本只度過短短2個月的全境無核電寧憩。在7、8月用電高峰的巨大壓力下, 6月16日野田佳彥首相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為了顧全國民的生活,已停工檢修1年餘的福井縣大飯核電廠3、4號兩核電爐在安全無慮的考量下,將從7月1日起再度啟動發電。」此一宣布不但招來歐洲媒體抨擊,認為日本政府在核能政策上不顧民意,肆意強行;更引發反核人士強力反彈,分別於6月22日和29日在東京首相官邸前舉行各有4萬5000人及20萬人破天荒的反核示威。對於核能政策,日本再度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

1945年終戰後的日本原受制於聯合國,全面禁止核能研究及開發。然而,在7年後的〈舊金山和約〉中卻明文解禁,接著於1954年由中曾根康弘眾議員(1982~1987年間擔任首相)主導的核能研究開發計畫2億3500萬日圓預算的通過,國會進而於1955年12月通過〈核能基本法〉,促成研究、實驗用的東海村核能發電廠於1963年10月26日發電成功,及3年後日本第一座東海核電廠的正式商轉,在2006年3月15日志賀核電廠二號爐啟動時,達到日本全境54座核電爐的顛峰。

在短短40年間,日本即從核爆受害國搖身一變達到54座核電爐,世界第3的高峰,其中似乎有難以公開的隱情。縱觀日本核電廠設立的3部曲:1.政商先結合;2.進行設廠計畫;3.政府再以各種如回饋金、增加地方就職與稅收等好處,利誘地方同意。一路走來,從日本發展核電歷史中,看到歐美諸國因經濟發展扮演促銷核電廠的重要推手,加上政府與廠商高度配合,才促成核電廠的蓬勃發展。其間雖歷經美國三哩島核電事故,舊蘇聯車諾比核電事故,日本政府仍勇往直前,甚至以第一座實驗核電廠發電成功日──10月26日,做為核電紀念日。若非去年311福島核電事故慘重災情,恐難將日本從核電夢魘中搖醒。

從日本核電發展歷史中雖不難發現,核電發展也帶來經濟科技等方面突飛耀進,但問題是,不論就日本的國土面積及人口,日本根本用不著這麼多座未爆彈般的核電廠。其中當然涉及日本政府與歐美妥協,不得不買帳發展核電的問題;政府本身與唯利是圖的企業廠商掛勾,已鉅額投資的核電廠不能停機的前提下,只有走上拚命宣傳核電便宜,鼓勵廠商、民眾多用電的不歸路等因素,終至今日進退兩難的窘境。

從世界反核趨勢走向,及日本反核勢力的崛起,不難看出「去核電化」將成為未來日本社會的主流。但令人納悶的是,這次反對大飯核電廠再啟動示威遊行,日本教會團體並未積極參與或主導。

以他山之石反求諸己,面對世界當下這一波的反核潮流,台灣政府會如何因應?台灣教會基於信仰又應如何帶動社會大眾的未來方向?這些都將是台灣政府與教會未來數年內無法閃躲的課題。 &nbsp(日本基督教團東京台灣教會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