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馬克宏的中國政策 帶給歐洲不確定性

(相片提供/Pixabay)

◉黃琬珺

4月5至7日,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中國。在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馬克宏的中國行特具意義。訪問結束當天,法國與中國簽署聯合聲明,共51點。其中,包括加強政治對話,促進政治互信,以及中法兩國的軍事合作等政治議題,將對歐洲國家的安全產生未知的影響。

馬克宏接受歐洲政治新聞網「Politico」訪問時表示,歐洲戰略自主,應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強調歐洲「戰略自主」的概念,目的就是讓歐盟成為第三強權;法國則扮演前線角色。近年來法國積極推動歐盟軍事計畫,確實有成為歐盟真正領導者的可能。若僅從軍事立場而言,馬克宏的言論深具「法國本位」主義,不失理想。但希望「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之中」的言論,突顯出他對台灣在亞太安全戰略問題重要性的無知。台灣出事,亞太地區不可能和平;亞太地區不和平,美國無法脫身,歐洲將被糾纏在內。

此外,對於烏克蘭問題,馬克宏表示,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結束了歐洲幾十年來的和平,他希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協商,結束戰爭。在和習近平的談話當中,馬克宏說話的時間遠比習近平多兩倍,顯示馬克宏極欲表達他對習近平的期待。會後,馬克宏和習近平共同對記者表示,要求國際社會保持克制,避免烏俄的衝突繼續升高。馬克宏把止戰的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似乎脫離了中國支持俄羅斯侵略的現實。馬克宏忘了是美國和北約在這次戰爭中的武器支援和經濟制裁,才沒有讓俄羅斯迅速併吞烏克蘭。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烏克蘭不可能有坐上談判桌的機會。

以歐洲戰略來看,避免歐洲國家成為美國附庸,當然沒有問題。但若以北約和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以及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來看,馬克宏似乎過度理想。總之,馬克宏之前對中國「一帶一路」的言論,以及此次對習近平的肯定,引發國際社會高度批判。面對批判,馬克宏也許能以「一種內心不帶驕傲情緒的自由」的羅蘭精神,優雅地接受。不過,馬克宏不切實際的中國政策,不但不會遏止中國迫害新疆和少數民族人權,也不可能降低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反而會給歐洲帶來無法預估的危險。(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博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