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在受苦中操練寧靜──亞洲婦女資源中心女性神學讀書會記錄

(相片提供/Pixabay)

◉金牧師

澳洲籍的阿利莎‧尼可拉斯成長於充滿暴力、殘忍與混亂的年代。她在小學三年級時得知姑姑遭遇男性侵害後失蹤,使得她懷著對男人的恐懼長大。身為女性,她感到出席社交活動似乎總得提防成為受害者;身為酷兒,她體會到澳洲政府的友善,抗衡恐同文化。然而,當她了解澳洲曾對原住民族的歧視時,她深感震驚,覺得自己成了沉默的共犯。

作為年輕人,尼可拉斯透過社群媒體用文字對抗悲劇,但有時會對世界現狀感到無力並疲憊不堪,渴望獲得寧靜與安慰。身為精神疾患,她認為休息是優先事項,並強調如果我們無法在「現狀」與「可能的未來」之間適應,恐怕將燃燒殆盡。

尼可拉斯認為,作為有信仰的賦權女性,我們應該在實踐信仰的同時享受安息,讓自己安頓在「上主的遼闊」中,放下對「未竟之事的無盡焦慮」,重新與自己及內在神性連結。在反抗壓迫、追求公義的過程中,她尋求自我認同,並在悲傷、焦慮和痛苦中找到安息之地,讓自己重新呼吸。

那麼,妳呢?在多元社會的台灣,如何讓新住民、原住民和性少數得到尊重與接納?台灣當今需要各種「轉型正義」,讓窒息的空間可以被撐開、擴大,讓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空間呼吸。信仰群體能否成為人們安息的港灣?教會是否願意傾聽、陪伴,並支援有需要的人?教會對社區的信仰實踐為何?教會事工是為了給會友安息,還是帶來更多不安?教會建築如何營造讓人享受安息的環境?教會的禮拜如何賦予人們生機?

這些問題並無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繼續在這趟尋找與實踐的旅程中探索。 (作者為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