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中教育部親師培訓 學習識別與適當表達憤怒情緒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氣是一種不舒服的情緒,往往讓人難以控制。然而,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所靈性諮商組助理教授胡瑞芝,在5月27日七星中會教育部於濟南教會小禮拜堂所舉辦主日學親師培訓上,以「好好生氣好好說」為主題分享她的觀點,強調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尋找適當方式表達生氣的能力。

胡瑞芝指出,根據科學家觀察,生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緒反應,源於大腦前額葉和杏仁核的活動。前額葉是負責情緒調節和理智思考的區域,而杏仁核則處理與環境危險相關的刺激。這兩個腦部區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熟,並相互協調工作。當人遇到不確定情況時,杏仁核會發出訊號引起焦慮和不安,而前額葉則努力調節情緒反應,使其更加理智和平穩。

胡瑞芝表示,生氣之所以存在、並沒有被演化淘汰,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功用:生氣能幫助人警覺並避免危險,這在生物圈中非常重要。然而,當這種情緒無法受到適當控制時,它就可能變成過度反應,觸發身體的發炎狀態,使人處於一種隨時備戰的狀態。因此,對成人來說,學會好好地表達生氣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對於孩子來說,教導他們如何處理生氣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胡瑞芝提到使用「預備空間」的方法,尤其對於孩子而言,這是充滿靈修的空間;她建議在這空間內預備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幫助他們找到陪伴和表達情緒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孩子能夠逐漸調節自己的情緒,增強前額葉的發展和調節能力,也學會自我照顧和情緒管理,並在情緒平靜後再進行溝通。成人也可以從這種情緒管理方法中受益,適當表達生氣並找出背後真實訊息和需要,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攝影/邱國榮)

培訓過程,胡瑞芝指導參與者透過「冰山練習圖」的方式,將引起憤怒的事件寫下來,觀察自己的解讀並找出需求,在調節行動中為自己做些有益的事。胡瑞芝說明,生氣往往是其他情緒的表面反映,例如擔心、恐懼和羞愧;這些情緒可能源於過去經歷或某些觸發點,而正確認識這些情緒可以幫助人們釐清內心需求並作出適當行動。

七星中會教育部部長、汐止教會牧師陳良智受訪指出,不是師資培訓而是「親師培訓」,是因為許多地方教會已經沒有主日學;但在這次培訓討論「生氣」這個主題非常重要,能夠幫助弟兄姊妹理解孩子的情緒需求,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引導,並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方式。

他認為「生氣」無論是在主日學課堂上還是家庭中,這都是值得專注和討論的議題,「體罰只會教出欺善怕惡的孩子。孩子要不就是屈就,不然就是拒絕溝通。」主日學老師大多不是教育專業人士,但可以學習並應用基本原則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例如管理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感,並幫助孩子辨識和表達情緒。這些技巧不僅適用於主日學的課室管理,也適用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更能夠加強教會與家庭之間的聯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