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頻道】你知道嗎?世界上有最好的聚會

Image by senivpetro on Freepik.

◉蕭翰人(衛理公會自由傳道人)

最近,我們家因為想要踏出習慣的舒適圈,進一步擴大靈性舒適圈,而選擇更換教會。過程中,讓我想起神學院時跟同學們的討論。究竟怎麼樣聚會,可以算是「好」的聚會?

每個同學來自不同宗派,自然就有非常不同的見解。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聽得不亦樂乎。聽來聽去,不論說法有多五花八門,其實萬變不離其宗,主要就是分為理性與感性。

以理性為首要的福音派或基要派,認為主日的聚會,講台信息最重要。也就是上帝的真理,要好好的被解釋、查考、傳講。這也是為何常見到福音派的講台被立在教會正中央,並且在背後放個大大的十字架,象徵上帝在說話。以下列舉幾個主流教派的特色。

 福音派 

◆浸信會

1.包容「點水禮」,但強調「全身浸」為有效的洗禮。主張孩童心智未成熟,無法決定自己的信仰和因信稱義,因此不給予嬰兒洗禮。必須等到十幾歲,心智有個雛形,才給予受洗資格。嬰兒洗禮改以奉獻禮取代,只有祝福,沒有施洗。

2.領餅杯時不稱為聖餐而改稱「主餐」。此外,浸信會採取慈運理主張的象徵說,也就是領餅跟酒時,眾人透過主餐思念、想起神的作為,本身並無聖化或潔淨人之果效。

3.特別強調政教分離。講台上嚴禁提倡政治議題。

4.教會自主、自立,各教會針對重大議案,由教會所有會友投票決定實際做法。在經濟上,各教會行政獨立,沒有總會的金流支持。

◆長老教會

1.洗禮使用「點水禮」。洗禮為重生的預表或象徵,也認為這是一個可視的入教儀式。贊成應該為嬰兒洗禮,父母親對神的信心,使孩子也屬於盟約的一部分。

2.聖餐禮上傳承加爾文的神學,加爾文認為,象徵說把聖餐神聖的奧祕都屏除了;馬丁路德的合質說,殘留了天主教變質說。因此提出折衷的說法,即餅跟酒仍舊是餅跟酒,但在靈裡是真實的領受了耶穌的身體與血,進而帶來赦罪與潔淨。

3.傳承天主教的〈使徒信經〉,經常在聚會中安排複誦信經的流程,提醒信徒信仰的重點。

4.在加爾文預定論神學的影響下,認為世界由神掌權。基督徒應該在世上發光作鹽。因此,經常可以看到長老教會積極關心政治的行動。

◆信義會

1.洗禮採「點水禮」方式進行。不論成人或嬰兒,只要受了洗就獲得特別的、實際的上帝的恩賜,如重生、靈命、赦罪。

2.聖餐禮傳承馬丁路德的神學,認為祝聖後的的餅跟酒,仍是原本的餅跟酒。但在祝聖後,神真實的聖體與聖血將一同降臨,與肉眼可見的餅與酒(物質)合併在一起。

3.強調信心,認為基督徒進行的慈善活動,乃體現信心的外在明證。

4.信義宗也強調音樂的儀式感,故不論是古典詩歌或現在流行的短歌,經常出現在信義會的崇拜中。

◆衛理公會/循理會

1.點水禮與浸水禮都可接受,甚至可按受洗者意願安排。雖然可接受浸禮,嬰兒洗方面卻與浸信會有所不同──接受嬰兒洗禮。洗禮含義較貼近長老教會的「象徵」概念,但特別強調洗禮後與教會的「聯合」。

2.對於聖餐的神學觀,不同分會之間有細微的差距,但基本上比較偏向長老教會的聖餐觀。

3.英文名字「Methodism」就彰顯此宗派特別強調「方法論」。任何事工的推動,一定會有標準作業流程(SOP)。如著名的戒酒無名會,以12個步驟協助戒酒就受此影響。

4.衛理公會被認為是新教中保留最多天主教儀式的教會。例如在講台正中央的最深處擺放聖餐、大本聖經,強調耶穌基督的流血捨命與神的話最重要。

5.神職人員的袍子傳承天主教,依節期、地位用不同顏色代表。

 靈恩派 

感性為首要五旬節教派(靈恩派)認為,主日聚會完,要有靈裡復興、被神更新的感覺最重要。故此,聚會通常以長時段的敬拜讚美為主軸,讓與會人沉浸在聖靈充滿的氛圍中。

◆神召會

1.洗禮採全浸式,但對水洗的意義琢磨不多。更強調於水洗後,必須受聖靈和火的洗,使人有能力過聖潔的生活與帶有聖靈能力的事奉。

2.聖餐的內涵與浸信會的紀念說一致,但並未改稱主餐。

3.追求說方言當做初次領受聖靈充滿的憑據。

4.追求病得醫治的神蹟與佈道會,認為這是信徒的權利。

◆靈糧堂

1.洗禮採全浸式,不深究洗禮的神學含義。儀式代表宣布加入教會的一種儀式。基本上不贊成嬰兒洗禮。

2.聖餐較偏向紀念說,但並無深入探討聖餐的神學意義。

3.常見的信仰疑義以通俗的Q&A寫成,使一般信徒都能一看就懂。白話文的〈信仰告白〉使初入教會的人可快速了解基督教的精神,降低神學知識落差所形成的入教門檻。

4.通常以敬拜、讚美、禱告、神蹟、醫病佈道傳福音,聚會中經常以見證故事激動人心來回應神。

5.教會文化特別強調上帝國度的復興與主降臨。

◆聚會所(俗稱召會)

1.關於洗禮與聖餐,不同的神學立場都可接納。因為這些事情都不如合一來的重要。

2.強調教會應該合一而不該宗派林立。因為聖經的教會都是以地名來命名,所以教會應如同聖經一般,以地方名來命名,如台北市XX聚會所。

3.認為聖經已經明示一切,且聖靈仍舊帶領教會。由於聖經記載五旬節時,眾人聖靈感動起身講道。因此,聚會所內不需受過神學訓練即可講道,並視此輪流講道為聖靈帶領的「相調」。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宗派其實是政治受夠了塵世的生活,所以投身教會去了!我經常認為,不論福音派、基要派或靈恩派,其實都有很美好的寶物在裡面,如果可以整合,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神的無限性,豈不就是在各宗派的特色中一一顯明了嗎?

總的來說,究竟什麼樣的聚會可稱為一個好的聚會?筆者聽過最好的定義,就是:這個聚會到底有沒有神的同在!這說法聽起來非常玄乎不是嗎?這東西怎麼衡量呢?講道好不好、講員有沒有料我可以分辨;聚會的敬拜氛圍、整場聚會有沒有復興的感覺我能體會。但有沒有神的同在,我該怎麼衡量呢?

信仰主要分為主觀詮釋與客觀事實。前面我羅列了各宗派客觀事實,但究竟有沒有神同在這件事,則是每一個人心中主觀詮釋。客觀來說,我認為這世界沒有最好的教會,但可以肯定的是,最適合你的聚會就是最好的聚會!不論什麼宗派,聚會完能感受到「神與我同在了」!且希望下週再到教會經歷一次,於我而言,就是最好的聚會了。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