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大專中心後援會座談 從危機看見轉機

(攝影/Dalul)

【Dalul台南報導】為因應大專事工面臨的挑戰與困境,由不同大專學生中心畢業契友及有志之士共同組成的PCT大專事工後援會,7月15日在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舉辦南區座談會。他們期盼藉由討論事工,從不同面向理解目前面臨的挑戰,以及該如何面對,與地方教會共同合作。

此次座談會討論的主題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事工的挑戰、因應台灣社會變遷的大專事工新模式、畢契在大專事工可以扮演的角色。各主題主持人依序為:新竹中會龜山教會長老、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吳杰穎;台北中會天母教會退任長老、台灣大學兼任教授陳亮全;嘉義中會二崙教會會友、環球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子見。

(攝影/Dalul)

吳杰穎對於目前大專事工的挑戰歸納出幾點,他表示,大專中心首先在定位上要知道是做事工,還是聚焦在學生身上。現今的社會人口老化,青年的數量持續減少,所以大專事工的服事必須有所改變。像是服事受眾很多時候聚焦在在學學生,忽視校園中的教職員、畢業契友與地方教會的參與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而目前大專工作者如果只有幾個人負責,可以關懷的面向會有很大的限制,該如何資源整合、運用不同層級的服事人員,是需要考量的地方。拓展事工重點,不只聚焦在學生,更要培育人才、連結資源,讓大專事工的服事不被限制。

嘉義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劉耀義牧師回應,受虛擬化世界觀影響,招聚人時會有不同形式。以往由教會提供名單,撥打電話邀請基督徒學生進入團契,現在反而造成學生反彈。從過去的經歷發現,社交媒體的分享及同儕之間的邀約成為新的形式,除了持續關懷長老教會的學生以外,更有未信主及外教派學生進入大專團契。

(攝影/Dalul)

過去在嘉義大專可以見到,地方教會與各地大專中心要保持良好關係,不只有陪伴,更要把眼光放遠,用培育的角度來對待這些學生。期盼他們在大專生涯中,信仰上有所獲得,並帶到社會或教會之中,成為幫助。即便無法立即看到效果,但人才的培育本就需要時間,是必須要有的事工。

過去曾為台南大專學生中心契友的南中玉井教會牧師蔡南信從自身觀察與經歷分享。他表示,大專事工的定位上,不管是學生的培育、事工的分享,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用事工培育學生、透過學生看見不同事工,是互相的關係,所以大專中心有其獨特性,服務校園中的學生、教職員等受眾,具有專賣店的專一性,該如何陪伴這些人,是大專事工的主要目標。

蔡南信表示,目前大專工作者服事時常面臨業務繁重與面對的對象多元的挑戰,所以地方教會的參與顯得非常重要。為了不讓大專中心單打獨鬥,地方教會必須成為大專中心的夥伴,讓學生的關懷更加多元。大專事工雖面臨種種危機,但更有許多轉機,需要更多討論與實踐,從培育學生的事工看見不同的見證。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