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小事件,大風波

(相片提供/Pixabay)

◉沈靜遠

近日在各家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的「白飯事件」,起因是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對熱炒店白飯不足表示不滿,並在Google評論上給予一星評價。學生後來與店家合照進行和解,但雙方的行為仍持續遭受網路上的批評,兩邊的支持者互相到對方的社群網站留言攻擊。原本態度強硬的熱炒店老闆也改變立場道歉,並宣布暫停營業。此舉又引起了部分人士批評學生導致店家停業。

原本只是單純消費糾紛的小事件,為何卻演變成消費者與店家雙輸的局面呢?首先,學生對於白飯供應的不滿,導致他們在憤怒之下給予負評,這種急躁的評價行為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進一步激怒了店家;另一方面,店家老闆的回應也不周到,一開始在公開媒體上指責學生,之後未補飯的畫面曝光才改變立場並道歉,這種前後矛盾的態度也讓店家信譽大打折扣。

此外,網路霸凌在這起事件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網友們往往可以在沒有了解事件全貌的情況下,肆無忌憚地發表自己所認為的批評言論,這種不負責任地躲在網路背後恣意批評的行為,也加深了雙方的傷害和仇視。並且,新聞媒體也推波助瀾了這起事件,新聞媒體為了吸引觀眾和提高點擊數,不斷播放有關事件的新聞。

學生和店家之間的糾紛本應透過溝通與協商解決,但由於雙方的態度和手段上都出現了不當行為,導致糾紛不斷升級。處理糾紛應該以理性和尊重為基礎,雙方應該善用溝通與協商,而新聞媒體也要恪守公平客觀原則,確保準確性與完整性,避免推波助瀾,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