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有山有谷,有天上雨水滋潤的地

砂卡礑步道與布洛灣吊橋

砂卡礑步道尋幽。

文圖◉江見

清晨5點多,我們起床欣賞東海岸的日出,享受令人無比滿足的一頓早餐後,往太魯閣國家公園前進。

台東海岸見日出。

入園後放眼望去,藍天白雲襯托的耀眼陽光下,盡是綿延青山,陣陣和風吹送著清新空氣。我被中橫公路當年開鑿時留下的軌跡吸引,幼時觀看電視介紹這條公路的記憶回籠。眾多人利用極有限的工具開闢山壁,造就這條像一幅長軸畫卷的道路。穿過無數隧道來到通行管制站,因維修中必須排隊等待放行,有機會看到玉山金絲桃、盾果草,並聽到小小的紅胸啄花在高高的樹冠上歌唱。

乍見玉山金絲桃。
喜逢盾果草。

美哉砂卡礑

砂卡礑步道是為維修水壩與大水管而開闢的。1940年日治時期末,台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蓋立霧發電廠,於立霧溪畔建水壩,並在砂卡礑溪谷上方開鑿輸水隧道,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發電。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又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建了步道好方便日後維修。砂卡礑步道全長約4.1公里,於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規劃為景觀步道。

砂卡礑步道尋幽。

倚傍砂卡礑溪的砂卡礑步道綠樹成蔭,每一步都感受得到先人開闢的艱辛。行進間偶被小水滴噴到,平添幾許涼意。溪水潺潺,山風掠過溪谷穿越樹林,彼此應和成一首大自然樂章。我見山壁和岩石不知經過多少年擠壓變形而成的褶皺,自成一格的抽象畫真是美麗。在砂卡礑橋回望,步道像是嵌在群山的一條優美曲線。

偉哉布洛灣

先前以為太魯閣國家公園沒有道路管制,結果是每小時整點僅放行十分鐘,我們因錯過放行時間而耗時等待。為免重蹈覆轍,我先以電話確認布洛灣吊橋是否需要預約,得知不必且下午4點前都可參觀後,才放下心中大石。

沿途穿過無數隧道。

天氣瞬息萬變,我們進入隧道排隊時猶陽光燦爛,走出隧道時卻已雲迷霧鎖。到了布洛灣,迎接我們的是學名為「Lilium formosanum」的台灣百合,以「福爾摩沙」為名的花正垂首悄悄綻放。

我們從布洛灣管理站伊達斯廳旁的步道走向布洛灣吊橋。這座吊橋長196公尺,橋面寬2.5公尺,距離溪谷約152公尺,是解說員口中「最穩定的吊橋」,但它不是一開始就不搖晃。日本政府於1914年太魯閣戰役期間建此吊橋,為的是深入立霧溪流域治理各族社。之後幾次重建,如今所見已是第四代。吊橋在南北兩岸都設有觀景平台,為減少工程量體只有南岸有橋塔。因橋塔設計成「月」字形,又俗稱「山月吊橋」。

雨中登布洛灣吊橋。

我們上橋不久,天空就下起雨。橋上原規定不得撐傘,但遊客個個打起傘來,我們沒有雨具,便接受雨水滋潤,但興致不減。吊橋不搖晃,我亦不感懼怕。在高處望向立霧溪峽谷,想起所謂「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申命記11章11節),不由得心有所感。回程我們欣賞到蝶戀花美景,以及館區正進行的獨居蜂旅館實驗,來參與實驗的「蜂客」滿臉興奮。回望雨中的吊橋,約好下次再來。

藍天白雲倚青山。

雖在大雨傾盆下濕透衣衫,我們還是想一探園區的環流丘步道。在這裡我們認識諸多未曾聽聞的植物,更驚喜見到同在雨中的五色鳥。神給牠的羽毛就是天然雨具,我們在雨中不得不放棄保護濕透的身體,牠卻好端端立在枝頭唱雨中之歌。環流丘步道有很好的視野,可以望向燕子口與立霧溪峽谷,令人忍不住讚嘆神的創造之偉壯。

五色鳥雨中歡唱。
布洛灣見蝶戀花。

一條為維修而開闢的步道,一座為治理部落而搭建的吊橋,一道為交通而穿山越嶺的公路,使我想起神給人治理的責任。從亞當犯罪以來,人因著靈性死亡已無法用完全的智慧治理好神交託的萬物,但人仍應該在不完美中努力盡治理的責任。世人一生雖邁向死亡,但在活著時尚且盡力完成自己當做的事,成為當代及後代的祝福,那麼身為基督徒,豈不更應盡力而為嗎?我們擁有神所賜救贖的恩典,在世上短暫停留後留下什麼才不是浪費生命呢?我當做何事?我一心向主求問著。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