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慈悲、寬恕與責任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王昭文(歷史工作者)

觀賞了很多朋友推薦的紀錄片《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2015年春天,身罹前列腺癌的屠圖主教,在最小的女兒姆弗(Mpho)陪同下,飛到達蘭薩拉會晤達賴喇嘛,停留了五天。紀錄片最主要呈現的,就是這趟旅行中,屠圖主教和達賴喇嘛的互動對話。由計畫發起者和達賴喇嘛的口譯官發問,問的問題包括:「為何經歷應該憤恨痛苦的處境卻在苦難中能夠由衷喜樂?」「怎麼思考自己的死?」「如何原諒?」等大哉問。

兩位宗教領袖的生命確實都很值得尊敬,言語也充滿智慧。但有部分我不大能欣賞。電影插入兩段現代科學研究:與人互動的喜悅有助健康、研究修行者對痛有比較平靜的反應等。是影片製作者認為科學研究對非宗教徒有一定的說服力?還是因為達賴喇嘛鼓勵這樣的研究,是一種宗教徒與俗世對話的方式?我之所以不喜歡,是因為感覺這類研究有著功利的目的:幫助他人有益於自己的健康(某種程度的功德觀)、修行可以克服痛。

喜歡片中的屠圖主教,他的信仰進步解放。有一段他試著帶領達賴喇嘛隨著〈We are the world〉的歌聲起舞,但達賴喇嘛受限於僧規,不能唱歌跳舞,只能繼續呵呵笑著。在片中,屠圖不斷闡述以仁心對待他人的必要,並呈現一種自在、幽默的氣氛。達賴喇嘛也不斷微笑,講述著慈悲,兩人有時表現得像頑皮的小男孩,互相玩鬧、開玩笑,但感覺達賴尊者被職位和教條束縛著,而無法真正放飛自我、真正喜悅。達賴喇嘛作為西藏人民的精神領袖,其實是很沉重的擔子。他的幽默某種程度是一種技巧,在背負重大苦難之時,以轉念、改變想法來應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他的微笑令人很想哭,因為無法不看到那後面的巨大悲痛和無奈。

屠圖也有他軟弱之處。退休的他是輕鬆的,可以更加直言、調皮。他似乎總是勇敢無畏,但一想起自己未能保護父親暴力下的母親以及未能聆聽父親死前想說的話,充滿悲傷遺憾。兩人談話要結束之際,屠圖的倦容和憂愁浮現,感覺他凝視自己不久之後的死亡,不甘、不捨卻不得不放手,和所有的人一樣。

姆弗在紀錄片中也是重要的敘述者和參與者。她是牧師、神學家,在2015年因為和同性伴侶結婚而被剝奪職位。2021年屠圖主教去世後,她的寬恕神學工作仍繼續著。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