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健身房】牧師感覺被情緒勒索?

◉張雅惠(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所靈性諮商組主任)

感謝上帝呼召有心助人的人成為教會牧者,與上帝同心照顧羊群。上帝的創造多元而豐富,萬物各從其類。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牧者時常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可見傳道人的職分相當有挑戰性。

人雖不同但有共同的需要,就是需要有歸屬感與存在感,用心理學的語言,就是需要依附與分化,或說是親密與自主。人因為成長環境不同,能夠滿足親密與自主的方法與程度不同,因此形塑不同的行為風格。有些人擅長用迎合,有些人擅長爭勝,有些人則容易逃避或依賴。

牧者要牧養不同的人,會遇到不同的困境。迎合討好的人雖然一開始讓牧者感到安心愉悅,但牧者有時會被迎合討好者的人情壓力所束縛。依賴者雖能讓牧者感受到被需要,但久而久之,牧者可能會發現自己被掏空。有些擅於爭勝的人,可能會對抗攻擊牧者,跟擅長迴避的人一樣,都可能讓牧者感到挫敗。無論哪種行為風格,牧者最後都會發現自己受到控制、失去自主,漸漸影響牧者靠近人的能力與意願,於是牧者的親密與自主需求嚴重匱乏,彷彿被勒索一般。

遇到以上這些情形,輕者會讓牧者產生很多負面情緒,若無法適時抒發,壓抑久了會讓牧者失去服事的熱情,甚至想遠離人群。有些牧者會透過講道與真理的教導,試圖改變信徒的行為方式,但都發現困難重重。因為一個人行為模式的養成,是從出生後與照顧者的關係、重要他人的互動長期形成的,很難短時間改變。甚至有時候,行為人無法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常將人際間的衝突歸罪於他人,導致改變難上加難。

很多人際取向的心理專家建議:我們要肯定他人行為模式的價值,同理他人從小靠著慣有的行為模式而能得到親密自主的需要。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孩子,若不是靠著討好或依賴,如何得到重要他人的青睞?一個長期被不公對待的孩子,若不起而對抗攻擊,如何能捍衛自己的存在價值?一個處在又大又難的衝突中的孩子,若不迴避如何能在夾縫中生存?脆弱的幼童靠著行為模式堅強活下去,等到長大成人後,如果環境壓力仍不時威脅,慣有的行為模式就會繼續被強化,成了阻礙人與他人關係的營壘。

我們若能意識到行為人致使我們受苦的行為模式也正讓行為人感到困擾,我們可能可以增加一點同理與憐憫,以減輕過度負面情緒對我們身心的影響程度。如果牧者願意接受教牧輔導的裝備,知道在真理教導外,可以輔以個別協談方式進行靈性諮商、守望禱告,透過聖靈動工攻破營壘,讓人不再侷限於僵化的行為模式,而能擴張境界,以更開放、彈性、友善的方式與他人互動,這樣才有機會改善信徒的人際互動模式,牧者也不致再受僵化模式的束縛之苦。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