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談九二香港會談 沒有「一中」共識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台北公舘教會會友、前大陸委員會主委黃昆輝教授,於9月22日在該教會松年團契中演講,揭露九二共識的真相,並批評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玩文字遊戲,欺騙台灣人民。黃昆輝回顧1992年香港會談的過程,指出當時兩岸並沒有達成任何共識,只是就文書驗證和通郵問題協商;他指出,中國一再提出「一個中國」原則,要求台灣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台灣方面堅持各自表述,不接受中國的定位。

黃昆輝說,九二共識是2000年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提出的模糊概念,目的是要框住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讓兩岸關係維持在「一個中國」框架內。他說,前總統陳水扁即位後不久,中國強奪九二共識詮釋權,將其定義為一個中國原則,而國民黨則採用「一中各表」的說法,但這兩種說法都是自相矛盾的;國民黨只是為了迎合中國的壓力。黃昆輝以此呼籲台灣人要堅守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不要讓中國侵蝕台灣的價值和利益。

延伸閱讀:中國操作 吳介民解析九二共識是政治謊言

黃昆輝回顧兩岸統一政策的起源與爭議,並介紹國家統一委員會、大陸委員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成立背景和功能。他指出,1987年,當時總統蔣經國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使得兩岸來往越來越綿密,也牽扯到越來越多影響兩岸人民權益的問題;到1990年10月中旬,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負責制定和推動兩岸統一的政策和方案。

(攝影/邱國榮)

1991年1月,政府又成立了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作為統籌大陸政策的主管機關,負責處理兩岸事務的協調和規劃。同年2月,政府還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作為兩岸非官方的溝通管道,而負責與對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進行各種事務性的協商和談判,必須陸委會授權。

國統會成立後,1991年3月通過「國統綱領」作為兩岸統一的指導方針。國統綱領主張以三民主義為統一的基礎,並提出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概念,意指兩岸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可以各自表述自己的中國定義;他指出,國統綱領在當時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不統綱領」,因為綱領要求台灣做中國做不到的事情,如民主、自由、人權,而不是立即談統一。他說,國統綱領是由國統會制定的,國民黨和當時在野民進黨都有參與其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共識。

黃昆輝說,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是兩岸第一次正式協商,由海基會和海協會代表雙方進行;當時他擔任陸委會主委,而馬英九則是陸委會首席副主委。會談的目的是要解決兩岸人民在文書驗證和通郵方面的權益問題,但中國方面卻一再堅持要求台灣需先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則不願意談實質性的事務。會談持續五天,但雙方都沒有讓步,最後沒有達成任何共識;中國方面甚至收拾行李回北京,不再與台灣方面接觸。

他說,當時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開記者會報告會談結果,用「功虧一簣」來形容,新聞稿題目則是「陸委會看功虧一簣的香港會談」。他說,這個詞語就已經清楚地表明了沒有九二共識,只是一場失敗的會談。

黃昆輝還透露,馬英九當選總統後曾經拜訪並稱呼他為老長官,要向台聯黨借將。當時他就問馬英九何來九二共識?但馬英九沒有回答,於是他建議馬英九以後多說「各表」少說「一中」。他認為馬英九與國民黨在台灣講一中各表,但面對中國時候卻不講,只是為了迎合中國壓力、玩文字遊戲。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