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追尋馬偕行腳|在族群衝突中傳和平的信息

冬瓜山▶蘇澳

文圖◎陳順福

我經過馬偕多次乘船而來的上岸地點冬山河港,走進冬山老街的媽祖廟,在牆面上看見廟史沿革。居住此地的漢人,原是中國廣東省饒平縣的客家人,於兩百多年前渡海來台,先在新竹地區開墾有成,接著一部分族人遷徙到冬瓜山下的這個地區拓墾。期間經常與泰雅爾族原住民發生衝突,造成雙方極大的傷害損失,但仍逐步開墾出片片良田,形成一個客家人聚集的小鎮。

冬山河港。
冬山老街。

1890年9月19日
搭船到漢人的村落冬瓜山,發藥,講道三次,家族數目是九,每次有60-70個聽眾,有九個孩子願意讀書。(《馬偕日記1871-1901 Ⅱ》,418頁)

1898年1月19日
夜裡生番殺死了六個人,在冬瓜山後的過港殺害。(《馬偕日記1871-190 Ⅲ》,340頁)

我從熱鬧的老街走到冬山河邊,望向對岸綿延起伏的山巒。思想著在那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時代的故事,不免心生波瀾壯闊之感。

我再繞進處處是彩繪牆的老街巷弄,轉幾個彎就看見夾在一排透天厝之間的七星中會冬山教會。多年前,我曾來拜訪鄭忠仁牧師,向他請教在教會設立社區關懷據點的經驗。他認真地聆聽,思考後給我許多中肯的建議,對我後來在頭城教會進行長者事工有許多幫助。還記得當時師母拿出自製的小麵包招待,至今回味無窮。

七星中會冬山教會。

回冬山火車站稍事休息,我欣賞著車站優美的瓜棚造型。周遭有許多親子遊樂設施及漂亮的裝置藝術,每逢假日總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我從車站走向自行車步道,再跟著高架鐵道走出熱鬧的市鎮。沿著山邊繼續往前行,會經過武荖坑、跨過新城溪、走過隘丁嶺,一路上有許多荒廢的房舍,接著穿過兩山之間的道路,便到達蘇澳。

武荖坑橋。
隘丁嶺。

1882年12月22日
去蘇澳,看到被生番劫掠過的房舍。(《馬偕日記1871-1901 Ⅰ》,526頁)

蘇澳火車站不遠處有一間晉安宮(張公廟),廟前廣場有「羅大春開路紀念碑」,碑上記載著開拓北路(蘇花古道)的過程。北路的開拓,讓漢人開墾的界線從宜蘭推展到花蓮地區,再從新城一路往南到花蓮平原。而隨著台灣北、中、南馬路陸續開拓完成,東部也正式納入了清國的管轄範圍。但接下來因為清國苛刻的稅制及欺侮,東部的原住民屢屢起而反抗,因而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犧牲許多原住民的生命。

冬山火車站。

我翻查史料記載時發現,1875年4月,羅大春提督應該就在蘇澳。當時他剛剛完成開路到花蓮的任務,駐軍停留在蘇澳,正在整頓軍隊,等待下一個任務。就在此時,羅大春恰巧遇見了來到蘇澳的馬偕。

1875年4月29日
走到蘇澳,即蘇灣。就在到達的時候,有一位武官邀請我們到他的衙門去,我們在那裡停留短暫的時間,然後到街上佈道、唱聖詩並分發一些藥品。(《馬偕日記1871-1901 Ⅰ》,216頁)

我在蘇澳市區繞一圈,來到蘇澳冷泉公園。記得剛搬到宜蘭時,聽說蘇澳有冷泉可泡,便在某個夏日的午後,一家三口來到蘇澳泡冷泉。

猶記得買票進入湯屋後,先見到一池清澈透明的冷泉,水底下鋪著白色卵石。踏進池內,浸泡在冷泉中,沒多久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我全身皮膚竟滿布氣泡,簡直像是跳進冰涼的汽水裡!

蘇澳冷泉公園。

1892年2月23日
幾個生蕃遇到他們並拿著長戟衝向他們。信徒們立刻跳入筆直墜下的水中,撞見這事的人都驚聲尖叫。(《馬偕日記1871-1901 Ⅲ》,16頁)

不同族群的人們,無論先來後到,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打拚。感謝上帝保守,在吵吵鬧鬧、打打殺殺中,各族群逐漸交流、融合,將台灣打造成一個擁有多元族群文化、自由民主的國家。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