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苦難、記憶、紀念

◎謝大立(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待降節期是基督教會的重要節期,更是教會曆新的一年開始。在喜樂、平安的信息中歡慶基督降生,更以警醒、謹慎的心思期盼基督的再臨。

然而,聖誕的記述其實也有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的情節,歷史的耶穌其實也是個「難民」。馬太福音2章提及,當大希律王見自己被東方博士愚弄後狂怒,下令殺盡伯利恆兩歲之下的小孩。約瑟帶著妻小逃難,為要逃避希律的追殺,至少要不停走三、四天的路程,加上又要經過西奈沙漠,旅程實在艱辛。

12月13至15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二屆難民問題全球論壇,指出全球有1億多人因為衝突、暴力、迫害、侵犯人權、嚴重的公共秩序混亂、宗教信仰、氣候變化等因素被迫離開家園,淪為難民和流離失所者。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急需各方的關切與協助。為了關懷流離失所者,今年的聖誕我們和夥伴教會嘉利士杜(Kerrisdale)長老教會組成的難民委員會,為著5月迎來的阿富汗新朋友舉行聖誕餐會,藉此向他們介紹聖誕的意義。

若從難民的議題反觀台灣歷史的進程,何嘗不是辛酸血淚、苦難的記憶呢?1949年,台灣鄉土突如其來收容了200萬的「難民」,卻迎來一場又一場的血腥屠殺、清鄉、白色恐怖,更把台灣捲入兩岸對立的戰火中。苦難記憶深烙人心,更是台灣人世世代代的夢魘。

苦難如何記憶?如何記念?成了成熟的公民社會應該認真看待的課題。每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許多人當作多了一天公共假期到處旅行,更又有人以輕浮的字眼行文「歡度」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辜負這個國定紀念日的初衷。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NATWA)有感於加拿大每年11月「國殤紀念日」前夕,處處可見胸前佩戴紅色的罌粟花,藉以記念為戰爭犧牲性命的人,更提醒了和平與生命的可貴。遂於今年底開始推動「二二八胸前佩戴台灣百合」的活動,該活動承蒙台灣紙浮雕大師陳廣霖特別製作設計紙浮雕百合胸章。企盼在每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前後,人們藉以佩戴台灣百合感懷這些犧牲的台灣菁英,記取歷史的教訓,傳遞二二八「和平、公義、希望與愛」的信息。感謝NATWA發起這樣的記念運動,讓我們一起響應,攜手推動社會記憶的形塑工程。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