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初,小犬颱風以破紀錄的17級風重創蘭嶼;基督教芥菜種會在前往蘭嶼勘災後,快速達成蘭嶼災後「弱勢扶助共生共好計畫」共識並著手進行。主要工程是重建11戶既有認養、關懷家庭的住宅,以及修繕當年由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協助設立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Tao(達悟)族群區會Jiraraley(朗島)教會禮拜堂;後續也會推動防災教育和韌性社區工作。


前往基督之島 盼望建立助人網絡

【林婉婷專題報導】「弱勢扶助共生共好計畫」工程為原地重建,因此芥菜種會的工班師傅們先針對施作房屋的個別需要溝通設計圖、丈量相關尺寸,回到台灣本島訂製、採購建材,後與船班協調、將重達十噸的第一批建材自台東運達蘭嶼。12月11日,建材到位、工班就緒,芥菜種會在Jiraraley教會旁舉行開工禱告;執行長李肇家親自參與,並在受訪時分享自己首次踏上蘭嶼的觀察,以及與當地居民交流後的心得。

李肇家回憶,自己下船後就看到港邊牆面裝飾「歡迎蒞臨蘭嶼基督之島」字樣,令他立刻聯想到今年邁入72歲的芥菜種會,始終秉持「用助人的方式傳遞上帝的愛」的服務初衷,深深意識到這次重建計畫不單單是社會行動,更有「信仰」層面的連結。後來,一行人騎乘機車抵達Jiraraley教會,一方面暸解災損情形,一方面也是以教會作為第一站,希望這次計畫與教會密切合作,使得重建工程進行更為順利。

親身走一回,李肇家不斷詢問自己還可以多關心、多做些什麼?他直言,蘭嶼島上有自發性的重建工程,但主要是民宿業者;而一般民眾難以自行修繕住宅不僅是受限於考量經費,更是因為當地不可預測的天氣,使得船班不穩定,資訊接收與協調能力本就有限的民眾,實在難憑一己之力完成跨海運送建材等工作。然而自己在蘭嶼約三天時間,聽過很多居民分享,共通點是他們沒有埋怨自己的遭遇。

李肇家呼籲更多力量參與重建計畫,幫助這些家庭恢復;若有意願與能力,甚至不一定要透過芥菜種會,主要是希望眾人可以為蘭嶼做更多事。芥菜種會期望成為拋磚引玉的「呼召者」,鼓勵更多人加入付出關懷的行列。

李肇家也進一步指出,一個家庭在住宅重建之後,緊接著還有兒少、長輩照顧等需要;他特別說明芥菜種會2024年將更關注與投入「家庭恢復」面向相關事工,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看:第一是預備「生活照顧」,因為若沒有一定的經濟、環境等家庭品質,對兒少成長多少造成影響;但除了物資需要,芥菜種會希望能透過更多行動喚醒家庭基本功能。

第二是進入「家庭恢復」,包含修復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間的關係等。第三是彼此連結成為「助人網絡」,所謂助人網絡是「資訊網絡」,看見他者有需要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就去做這件事,而是有意識並願意去分享、聯繫能夠提供幫助的單位介入;這點地方教會尤其很重要。而助人網絡亦可以促進家庭功能、最終恢復家庭。

他邀請眾教會一起參與建造「雙福」助人網,透過福音產生靈命連結,讓接受服務對象的心情更穩定,在恢復工作上有更好的結果。


克服重重困難 連結地方參與復原

【林婉婷專題報導】蘭嶼為離島,災後重建之路面對缺工缺料、氣候多變、更高昂的營造成本等難題,所挑戰的不僅是經費與資源分配、更是資訊傳達與溝通協調的能力。芥菜種會全球防救災處主任吳秉翰在受訪時表示,這次芥菜種會為蘭嶼發起「弱勢扶助共生共好計畫」,修繕11間關懷戶住宅和一間教會;因為原地重建,且為防災特別強化房屋結構,也花費不少時間與關懷戶討論、確認住宅設計,並且在台灣本島客製化所需建材、再運往蘭嶼。

12月11日舉行開工禱告儀式、隔日正式開始工程。吳秉翰說明,工班會依照師傅的專業、天候的狀況和建築的需要來彈性調整工程規畫;不過較為棘手的是正值冬季,東北季風使得蘭嶼天氣相當不穩定,多少也影響工程進行。芥菜種會期待在2024年2月初、也就是農曆年前完工,讓關懷戶們能夠在自己家裡團圓。

而除了災後第一時間的急難救助與現正進行的重建計畫,針對這原本就為服務對象的11個關懷戶,芥菜種會也積極為其連結生活補助等資源。吳秉翰談到關懷戶的災後處境:有一對年長夫婦的住宅嚴重受損,颱風當時躲在廚房避難,災後只能睡在自己蓋的涼亭中,以布幔充當牆壁;因為沒有電,只能在廚房燒水盥洗、用餐時以頭燈為照明。工班師傅知情後立刻聯繫台電為這戶人家復電,並將他們列為優先重建個案。

▲ 建材自蘭嶼的港口送到朗島教會。

吳秉翰分享,關懷戶不僅僅是受助者,他們也會以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幫助、感謝工班師傅們;就有長輩去釣魚、送給工班師傅加菜;也有本身具相關專業技能的屋主渴望、願意參與重建工程。

關於芥菜種會的災害救援機制,吳秉翰指出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與地方教會、非政府組織和公部門等單位密切合作,透過交流資訊以暸解當地災情,當交通條件允許就立刻前進離受災地區最近、但沒有受災的教會成立前進指揮所,並分路線前往受災地區勘災、援助。

「我們一定是跟社區串連,不是自己行動。」吳秉翰強調,每個人、每個單位在救災行動中都有各自的角色與重要性,單靠一個組織難以回應所有問題。而這次的蘭嶼救災與重建也是如此,與教會、鄉公所等單位串連、合作,例如身為本次重建對象之一的Jiraraley(朗島)教會,傳道師Syaman Javitong(王榮基)提供教會空地讓芥菜種會放置建材,經營民宿的退休牧師Syapen Mapanop(張海嶼)則以優惠收費提供工班師傅們的住所。

重建住宅之後,芥菜種會接下來計劃持續投入蘭嶼的防災工作,包含設置儲糧點、預備發電機,未來災害發生時可以立即啟動民生物資。而另一方面,蘭嶼除了經常遭受颱風侵擾,近幾年也開始有地震、海嘯警報,這對蘭嶼居民是較為陌生的天然災害,需要更有系統的防災教育,幫助他們具備應變的知能;除了在學校推廣,芥菜種會預計承接蘭嶼的文化健康站,屆時和教會合作服務長輩,同時將防災觀念和知能帶入課程。

吳秉翰特別提到,這次颱風對達悟族傳統「地下屋」造成的毀損較沒有鐵皮住宅這麼嚴重,或許未來可以修復傳統地下屋,一方面是文化傳承,另一方面也成為颱風時期的避難所;不過這個構想與工程需要有在地教會協助進一步與屋主溝通。事實上不只住宅,小犬颱風也損壞教會禮拜堂、民宿,甚至拼板舟,因此蘭嶼居民的信仰、經濟與文化的復原都是要持續關心的議題。


從過去到現在 關懷行動帶來亮光

【林婉婷專題報導】芥菜種會在蘭嶼進行「弱勢扶助共生共好計畫」,正在修繕12棟建築,其中一間正是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師在1966年協助設立禮拜堂的「Jiraraley(朗島)教會」。考量聚會空間需要,Jiraraley教會於2010年起另覓地點建設可容納300人的新堂,而舊堂因鄰近部落,成為青年、長輩聚會以及義診、物資據點,在歷史價值、社會功能與心靈意義上都具有重要性,卻在小犬颱風中嚴重受損、亟待整建。

協助芥菜種會、提供囤放建材場地的Jiraraley教會傳道師Syaman Javitong(王榮基)受訪時表示,早在1977年、還是青少年的他已前往花蓮就讀芥菜種會創辦的義工學校,當時聽聞不少這些疼惜原住民族的外國宣教師事蹟,後來經老師鼓勵、進一步就讀玉山神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蘭嶼牧會。沒想到這次風災後,芥菜種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當年的感動又浮現心頭。就他所知,蘭嶼有不少傳道人當年都曾接受芥菜種會的栽培。

關於小犬颱風,Syaman Javitong坦言蘭嶼長久以來是颱風必經之地,10到15級颱風很常見,當時居民們聽氣象報導是「中颱」因而沒有第一時間察覺到嚴重性,沒想到這次颱風之強勁,「好像整個島都被吹動了。」Syaman Javitong自己的家、Jiraraley教會新堂、舊堂都有災損,甚至新堂裡暫放將近千本剛剛問世的《達悟族語聖詩》也過半泡水、損失慘重。「這次颱風威力真的嚇壞我們,我們也不知道要怎麼求救。」Syaman Javitong感謝有芥菜種會幫忙,不只是急難救助,甚至規劃後續重建,為手足無措的族人們帶來希望。

Syaman Javitong談到,小犬颱風過後,有些教會姊妹認為是因為族人們太過依賴觀光和投入經濟活動,缺乏對信仰的堅持與熱忱,「觀光旺季就是信仰淡季」,所以上帝透過颱風來提醒他們。

不過,他認為拆毀是為了重建,颱風雖然著實造成不少損失,難免讓人心萌生負面想法,上帝卻隨即差派天使、這群素昧平生卻有專業、愛心與謙卑的幫助者們到蘭嶼從事修復工作,「就像是在黑暗隧道裡看見亮光。」讓他的心情也振作起來、不再那麼沮喪,因為上帝確實聽到蘭嶼的呼求,沒有忽視這微弱的聲音。

Syaman Javitong特別提到,長輩們都懷念舊禮拜堂,若能夠重建,相信對長輩的心靈也是慰藉。然而因為冬季蘭嶼的天氣不穩定,所以懇請各界為工程、建材運送等事宜如期進行代禱。

曾接受芥菜種會培育、經營民宿的退休牧師Syapen Mapanop(張海嶼),則在這次重建計畫中調整收費方式,以優惠價格提供工班師傅住宿。他受訪時回憶,小犬颱風過後約一個禮拜,芥菜種會就有來勘災,並且向當地牧者詢問、瞭解災情;得知師傅們需要住宿,考量到芥菜種會是帶著基督的愛來幫助,他也以奉獻的心態合作。

Syapen Mapanop分享自己與師傅們相處下來的觀察。蘭嶼近來天氣不穩定,東北季風就像小型颱風,師傅們要彈性調整工程,另外也有師傅因不適應天氣而感冒;另蘭嶼沒有菜市場,生鮮食品數量不多、價格也較本島昂貴,對需要均衡飲食以維持體力的師傅們來說也比較辛苦。

Syapen Mapanop提到,自己將近70歲,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強的颱風,且影響維持兩天一夜。有很多人的住宅都吹垮,連漁船、農田也受災;生活方面,當時沒有船班運送物資,且斷水、斷電長達一個多禮拜,冰箱儲存的食物最後都腐敗,有盥洗需求則要到水邊。「整個蘭嶼可說是柔腸寸斷。」

他點出,芥菜種會願意在這個時間點提供及時幫助,可見基督信仰力量的可貴;也感嘆因為選舉將近,蘭嶼災情與後續重建的消息較沒有獲得社會關注,期待各教會與機構能伸出援手關懷受災家庭。


順服上帝帶領 為離島居民建家園

【林婉婷專題報導】這次芥菜種會在蘭嶼執行「弱勢扶助共生共好計畫」,由11位師傅組成的工班除了考量原屋設計與使用需求,也配合當地多颱風、高鹽分等環境特性,以水泥加強牆基和地基。協助招聚眾人的師傅王德昌是基督徒、曾經在芥菜種會服務;他在受訪時坦言,因為是芥菜種會的計畫,不是私人企業的營造,所以在建築過程中,師傅們更加自我要求、多少感受到壓力。另師傅們離開家鄉,一方面是團體新生活,一方面是天氣不穩定,有許多要適應之處;一想到蘭嶼居民們長期與晴雨不定的氣候共存,他感嘆確實不簡單。

談到答應協助芥菜種會的初衷,王德昌表示身為基督徒,長期在教會聚會與服事,對世上事沒有特別強烈渴望,而是度過平淡而感恩的每一天;他盼望自己的一生都是為上帝奮鬥,存有回到天國的盼望。當芥菜種會聯繫後,他在禱告中領受到平安與上帝話語,於是順服上帝帶領;他強調,順服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要,而是順服上帝指往那需要之處。王德昌願意把握剩有的年歲、竭力為主做工,而家人們也支持並為他守望禱告,希望這次遠行能有好見證。

▲ 評估關懷戶房屋災損狀況。

工班裡只有兩位師傅不是基督徒、其他皆是教會弟兄,有些是在他詢問後就有意願加入,有些是順服牧師或其他弟兄們的邀請,也有些是聖靈感動而參與。工班在蘭嶼採團體生活管理,除了工作,每天也維持晨更、禱告、敬拜讚美等信仰生活。

王德昌分享自己幾日來在蘭嶼的感受,「我們在外面做工程,見過很多名利與私慾,但蘭嶼這裡的人真的很善良、很熱情。」例如頻頻款待、常去捕撈新鮮海產給師傅們。不可諱言工作中也會有些磨合,但王德昌認為每個人願意來到這裡同工已經相當珍貴、值得感謝,不要懷抱怒氣,而是正向面對、以溝通解決問題。

另也會有關懷戶希望參與重建工作。今年1月剛接受心臟手術、需要兩年復原時間的謝爸爸;謝媽媽在台灣本島工作,謝家有七個孩子,其中四個跟著爸爸住蘭嶼,最年幼僅一歲。颱風過後,謝爸爸帶著四個孩子睡在客廳長達兩個月。重建時,謝爸爸特別選用天藍色油漆妝點牆面,師傅們還提醒正在養病的他別做太過粗重的工作。

傳道人們也會和師傅們交流。有牧者提到雖然希望蘭嶼能成為真正的「基督之島」,但現實是觀光業盛行,很多酒吧、小吃店、民宿等休閒場所,大量觀光客多少對島上環境、秩序造成影響;王德昌感受到蘭嶼人也面臨經濟收入與生活品質如何平衡的掙扎。

王德昌談到,過往工作環境主要在台灣、尤其是花蓮,這次來到離島真正開闊眼界;並透過認識蘭嶼居民簡樸的生活態度,意識到原來自己內在還是有私慾與許多不滿、埋怨,「信仰的教導我們其實都明白,但要行出來真的不容易。」他懇請各界為天候穩定、工程進行,以及蘭嶼居民不再為下個颱風擔心、害怕等事項代禱。

為風災肆虐後的蘭嶼重建希望的家園,提供生活照顧與陪伴,培力社區面對天然災害等,支持請見連結:芥菜種會「弱勢扶助共生共好計畫」

 


專題相片提供|芥菜種會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