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學生說台語 認識台南特色社區故事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台南報導】來自美國、日本、越南、印尼、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德國的外籍學生們以台語演戲,還要和台南農民、社區營造工作者用台語對話,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在12月29日上午,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與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攜手,首先由「台語初級會話(一)」課程的學生們分組演出台語短劇,接著有來自台南山區、農村、都會的三組社造夥伴設攤、導覽、分享。

今年台南市文化局與成大台文系首度合作,讓學生走進社區、社區走進課堂,透過特色文化交流加強對本土語言的理解和應用,並陸續舉辦課堂成果分享會。而「台語初級會話(一)」主要是提供外籍學生與少數不諳台語的台灣學生學習台語,以系上教授蔣為文主編的《越南七桃lóng毋驚》為教材,帶領學生們認識諸多實用台語詞彙。

(攝影/林婉婷)

四組學生裡,「什麼都沒有的餐廳」組以香港學生為主,透過客人與老闆的點餐對話介紹許多美食;「阿婆」組以美國、日本學生為主,藉由扮演年輕人和長輩的角色,自然呈現的日常會話場景;「逛夜市」組以印尼學生為主,講述組員們因為共同學習而成為好友,相約要去印尼旅遊;「去越南旅行」組以越南及馬來西亞學生為主,演出越南旅遊時,包含搭乘飛機、入住飯店、餐廳用餐、招計程車等過程如何以台語溝通。

而三組社造夥伴分別為來自東山區青山社區「蜂和小鎮」的詹承霖、王惠珊夫妻檔、西港區「阿農兄芝麻工坊」的謝崑農,和「理容院」第二代曾敬淳。王惠珊介紹東山特色有咖啡、青皮椪柑、龍眼蜂蜜、柴燒龍眼乾等,並在導覽攤位時讓學生們體驗撥龍眼乾、品嚐龍眼蜜茶等;謝崑農則是接手父母的事業、投入芝麻產業,並開發健康美味的芝麻產品,這次導覽也帶來不同種類的餅乾,讓學生們大飽口福;曾敬淳發揮文化工作者的策展專長,在「台南理容院城市旅行計畫」中以影音、展覽、城市旅遊等方式介紹歷史悠久的理容院文化,和其中所乘載的人情故事。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蔣為文受訪時表示,這門課是首次與台南市文化局合作,讓學生們與社區互動,使得課程跳脫過往的制式、靜態形式,帶來更活潑的體驗,學生們也很感興趣。

他也談到,這堂課程的學生們來自不同國家,其中越南語和台語有些單字發音相似,例如「安全」(an toàn)和「歷史」(lịch sử),因此越南學生學習時比較快掌握,而美國、日本學生則因為語言差異較大,學習上比較有挑戰。不過這門課主要目的本就是讓學生們能夠以台語進行生活對話,而不是艱深的理論和知識,事實上透過台語短劇,有助於讓學生練習更生活化的用法。

(攝影/林婉婷)

而來自越南的大學四年級學生黃武始登台受訪時表示,自己當初因為看電視劇,萌生到台灣學習語言的興趣。在打工時,有些客人會跟她說台語,老闆會告訴對方:「你不要跟她說台語,她聽不懂。」黃武始登台很高興能夠在課程中接觸到台南特色社區文化,對自己的期許是能夠以台語和客人們交流,不會再被認為「聽不懂」。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