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公禱日 台灣成為代禱國家

(相片提供/簡心怡)

【林宜瑩專題報導】「世界公禱日」(WDP)是由一位平信徒婦女於1887年所發起的一個普世祈禱運動。2023年的代禱國為台灣,而3月第一禮拜就是WDP,全球有上百個國家為台灣祈禱。

為讓各國知道如何為台灣祈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23年1月13日在全國婦女人才訓練會上,由 ‘Amis(阿美)中會婦女部執行WDP的示範禮拜,有近200位來自台灣各地教會婦女代表參與。禮拜全程錄影後製作成影片,配上英文字幕後送至WDP國際委員會(WDPIC),再由其分送到各國成為示範影片。

PCT所屬27個中會、族群區會婦女部在2023年都很積極舉辦為台灣祈禱的WDP聚會,並將奉獻所得13萬元轉交給台灣婦女展業協會,期望能對弱勢婦女及家庭有所幫助。

2023年WDP的主題是「I have heard about your faith」(我聽見你們對主耶穌的信心),取自以弗所書1章15~19節。為讓全球教會領袖了解如何為台灣祈禱,由台灣教會婦女組成的WDP-TAIWAN在2019年12月4至6日舉首次「WDP-TAIWAN撰寫工作坊」,時任WDPIC總幹事的奧利維拉(Ros ngela Oliveira)也特地從美國飛到台灣,帶領台灣教會婦女進行撰寫工作坊的分享和討論。


推展本土語言有功 雙連教會獲貢獻獎

(相片提供/教育部)

【邱國榮專題報導】為保存台灣族群語言的多樣性、復振與發展本土語言,教育部於2023年2月21日「世界母語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頒發「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其中七星中會雙連教會獲團體貢獻獎。

雙連教會長老蘇茂仁代表領獎,他表示,1911年馬偕紀念醫院為了有信仰的教導,在1913年成立「牛埔庄講義所」,而這也是雙連教會的開始。2013年是雙連教會100年,開啟「牛埔庄講義所」事工,透過這個組織將台灣的語言、文化及各種跟台灣社會有關議題,和社會做連結。他說,教會得到這個獎項可說是別具意義。其中,長老陳金泉在期間教育超過百位獲得認證的師資。陳金泉表示,雙連教會在2013年正式對外推廣台語課程,一路培養許多學員成為政府體制教育的師資。

雙連教會還提供兒童台語課程與夏令營,2023年夏令營已是第9屆,參與人數超過百人。陳金泉強調,台語是上帝賜予台灣的語言,必須得以保存及傳承。


世界傳道會發聲明 不讓台灣感到孤單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專題報導】2023年6月10至13日,世界傳道會(CWM)舉辦年議會,並於13日為台灣現今的處境發表《不被遺忘,不再孤單》宣言,強調在面臨戰爭的環境下,與台灣及其人民團結一起,並支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

PCT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在歡送晚會中致詞時表示,感謝CWM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與PCT。在宣教的道路上,他相信上帝恩典的信仰不變,但適時調整宣教的方式,將會讓所有會員教會不分彼此,以共同行動為世界的合一來前進。

PCT總會普世事工委員會幹事鄭明敏表示,本次CWM年會議所提出的宣言,實因總幹事、韓國籍牧師琴周燮(Jooseop Keum)深感台灣受脅迫的環境,需要普世眾教會的更多的支持。鄭明敏表示,在討論這份宣言的會議中,各成員因著不同立場而有激烈的討論,直到一位來自加勒比海的代表說:「CWM不就是要勇於說出真相的組織嗎?」而最後琴周燮也以耐心與和緩的態度說服與會成員,讓宣言能順利發表。


愛與非暴力的推手 林哲夫蒙召歸主懷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專題報導】被稱為「台灣城鄉宣教運動(TURM)教父」和「台灣建國工程師」的教授林哲夫,在加拿大多倫多當地時間2023年8月22日病逝,享耆壽92歲。

林哲夫一生致力台灣獨立運動、主張非暴力抗爭,1982年起鼓勵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長、社會運動草根組織者到加拿大接受URM訓練,至今包括中性第三者(TPN)、開放空間技巧(OST)等,都已納入長老教會傳道師在職訓練課程。

林哲夫追思會,2023年9月16日在七星中會雙連教會舉行台北場,總統蔡英文致詞時,肯定林哲夫堅持以愛與非暴力帶領著眾人,一步步走向有尊嚴、有民主、有自由的台灣。17日於台南神學院舉行的追思禮拜上,長老黃昭凱指出,嘉南地區和林哲夫所推動的URM課程有很深淵源,而台南中會口埤教會更是URM課程重要地點。9月24日台中場上,URM講師鄭國忠牧師表示,受過林哲夫訓練的牧長們,也將持續推動相關專業課程,繼續成為地方教會傳道人解決面臨紛爭的幫助。

總會歷史委員會幹事盧啟明牧師表示,在2019年林哲夫身體微恙時,加拿大宣教師史邁克(Michael Stainton)就密切與總會歷史檔案館聯絡,思索如何幫助林哲夫整理家中幾十年來有關台灣教會與社會軌跡的珍貴史。這些史料於2023年6月16日運抵總會歷史檔案館保存。


新使者與校園合作 破除隔閡共同努力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專題報導】《校園》雜誌與《新使者》雜誌,以及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神學禮拜日,首度攜手舉辦「2024怎樣選?民主社會中的基督教會」座談會,於2023年11月19日下午,在濟南教會大禮拜堂舉行。

這場座談會,是《校園》與《新使者》創刊超過半世紀以來,雙方首次合作舉辦活動,展現了兩本雜誌對於台灣社會與教會的關懷與責任。《校園》主編梁耿碩與《新使者》主編鄭君平牧師一致表示,未來有再合作的可能性。

梁耿碩表示,這次合作是跨越原先成見和鴻溝的機會,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合作,深入交流,並克服可能存在的成見。他指出,雖然《校園》屬於校園福音團契,但並不等同於華語教會。他強調,這一代的同工不再看待華語教會和台語教會之間存在敵對或誤解,而是應該進行互相對話。

鄭君平指出,校園團契和長青團契雖有不同的教派傳統,但共同參與大專事工。看到《校園》近年來在探討議題方面的努力,他對此感到興奮,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合作。


上帝話語永遠立定 泰雅爾語聖經出版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專題報導】第55屆Tayal(泰雅爾)中會春季議會,2023年2月9日上午於玉山神學院禮拜堂舉行泰雅爾語聖經感恩禮拜,由台灣聖經公會董事Sing ‘Olam(星・歐拉姆)牧師與該會副總幹事宇仁九長老,以及Tayal中會議長Hakaw Utawa(哈告・伍道)牧師與該中會總幹事Yabu Eyo(亞馥・誒宥)牧師,一起獻上聖經。

Hakaw Utaw以「神的話必永立定」為題,在感恩禮拜中講道,他期許Tayal中會所屬教會在每次的聚會與個人靈修時,都使用泰雅爾語聖經,讓泰雅爾族語能夠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Sing ‘Olam代表聖經公會致詞時表示,阿美語聖經在1997年出版,除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他當時也推薦給真耶穌教會與天主教會,因此他期待Tayal中會也能夠將泰雅爾語聖經推廣出去。另外,他認為最好每十年修訂一次的聖經,期待Tayal中會要開始為十年後的修訂做預備,讓泰雅爾語聖經也邁進世界最好聖經的格局。

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牧師代表總會致詞,表示目前完成新舊約聖經出版的台灣原住民族有五個,期待其他原住民族群的聖經翻譯能夠早日完成。他希望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不管族群人數是多或少,都能夠得到保存。


第一屆原青查經營 回到聖經認識自己

(相片提供/總會原宣)

【Dalul專題報導】2023年2月25至28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於玉山神學院舉辦「第一屆原住民青年查經培力營」,聚集上百位原住民青年共同研經,期盼更理解上帝的話與自我身分。

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幹事Rii Taljimaraw(日依・達里瑪勞)牧師表示,為了豐富原住民青年宣教活動,原宣策劃了專門的神學研究班,希望深化基督徒精神,並希望打破傳統聯誼和運動活動模式,探索多元化的宣教方法。此外,為了適應僅四天的營隊時間,團隊選取篇幅適中的馬可福音,以「解可」為主題。她強調,這是原宣首次以查經培力營形式舉辦活動,期望引導青年從聖經及原住民解殖角度重新審視自我與信仰。她重申,認識上帝即是認識自我,這一直是教會強調的重點。

Rii Taljimaraw指出,許多原住民青年信徒在身分探索上感到迷茫,而教會的使命便是引導他們通過信仰探索自我。她期待這種活動模式能持續進行,促使青年回歸教會,並啟發更深層的討論與反思。


西拉雅聖詩本分享 從聖樂中活出認同

(攝影/Dalul)

【Dalul專題報導】為了突顯語言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性,2023年11月12日於台南中會左鎮教會,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西拉雅族群教會聯誼會舉辦的西拉雅聖詩譯本分享會。

鑽研禮拜學及教會音樂的駱維道牧師在會中指出,西拉雅聖詩譯本的製作,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關鍵,也是民族認同的重要標誌。他提倡從西拉雅文化視角出發,創作新的聖詩本,以應對當代基督徒生活中的信仰與道德挑戰。

總會禮拜與教會音樂委員會主委林淑娜致詞時分享,透過文字與音樂的融合,西拉雅聖詩譯本不僅加強語言與文化的傳承,也促進社群間的凝聚。

老師Edgar Macapili(萬益嘉)分享心路歷程,提到保持語言準確性和歌詞傳唱性的平衡是一大挑戰。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Uma Talavan(萬淑娟)則指出,這些新翻譯的聖詩曲目前有21首,著重在教會重大節日,不僅豐富了禮拜儀式,也為西拉雅文化注入新活力。


太魯閣中會百週年 細數一路恩典腳蹤

(攝影/許家偉)

【林婉婷專題報導】為記念2023年邁入宣教100週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Truku(太魯閣)中會除了規劃並舉行族語傳統詩歌分享會、「尋覓腳蹤」文化傳承體驗等活動,12月3日特於花蓮吉安國小活動中心舉辦感恩禮拜暨園遊會。中會屬下36間教會齊聚、逾千名會友熱情參與。

禮拜手冊中,牧師Teymu Cihung(林春敏)整理的太魯閣族教會宣教史,詳細描述福音如何傳入太魯閣族,以及至今中會的重要事工。Truku中會總幹事Labi Burung(呂玉美)牧師提及四點期許和展望,強調36間教會相互合作、認同台灣為上帝所賜的迦南美地、學習宣教師的精神、致力在都市中建立教會。

太魯閣族宣教最早起於被譽為「台灣原住民教會信仰之母」的族人Ciwang Iwa(姬望)。花蓮港教會傳道師李水車向她傳福音,1924年由牧師劉俊臣為她施洗而成為太魯閣族第一位基督徒。後在牧師孫雅各鼓勵下,她前往台北淡水婦女聖經學院就讀,於1930年回到花蓮向族人傳福音,影響許多初代信徒。


魯凱有聲聖經發表 聽母語來認識上帝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專題報導】經過30多年的努力,「魯凱族語聖經」於2017年出版。2023年,Ngudradrekai(魯凱)中會、台灣聖經公會、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合作,完成「魯凱語有聲聖經」的錄音,並於12月上架APP,12日舉行「魯凱語有聲聖經」感恩禮拜,由Ngudradrekai中會議長Lrwane Davellengan(潞娃呢・達分勒安)主禮。

此外,茂林區的「魯凱語馬可福音試讀本」於2023年10月假Ngudradrekai中會第14屆秋季議會時進行感恩禮拜並發布。禮拜中,中會總幹事Palri Aruladenge(盧天武)回顧茂林區魯凱語翻譯事工的過程,包括疫情期間的挑戰和翻譯人員Dlabangane Calebake(江添貴)牧師的辭世。Palri Aruladenge誠摯感謝參與翻譯、審閱的長執、同工們。

Ngudradrekai中會聖經翻譯事工部部長Ipulu Thabula(武小鳳)分享了未來的翻譯展望,並表示完成全聖經翻譯預計需24年、逾600萬元的經費;邀請各界關心與代禱。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製圖|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