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整理報導】為形塑公共記憶、反省威權歷史,並促進社會凝聚共識,行政院於4月18日宣布,應民間團體倡議,將每年的5月19日定為「白色恐怖記憶日」。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自4月26日起,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等民間團體合作,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電影放映、音樂會、不義遺址揭牌、展覽及人權市集等,期望擴大並深化社會各界對於白色恐怖的記憶,同時提升人權意識。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已於3月11日在人權館景美園區舉行「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大會」,正式提出將5月19日定為紀念日的倡議。今年的「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系列活動於4月26日開始,首先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在光點台北舉辦「白色恐怖記憶影展」,播放多部以白色恐怖時期為主題的作品,包括紀錄片、劇情片、動畫片及實驗電影等。
人權館自5月4日起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人權電影放映會」,放映的影片透過敘事讓觀眾體會言論及創作自由成為禁忌時的荒謬日常,並激發對人權議題的關注與省思。5月16日,人權館將邀請政治受難者及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記念1951年5月17日首批政治犯登陸綠島的歷史時刻,並舉行「白色恐怖記憶之夜音樂會」,由NTSO台灣青年交響樂團與綠島幼稚園小朋友共同演出,向受難者前輩致敬。5月17日將在綠島各歷史場域獻花、巡禮、分享記憶,並舉辦不義遺址標示牌揭牌典禮。
活動最後,將於5月19日在景美紀念園區舉行「白色恐怖記憶日宣示大會暨人權市集」,由多個人權團體、非營利民間組織、文化場館等共同主辦。透過這些活動,人權館期望能夠讓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及台灣民主自由的經驗成為社會共識,並鼓勵積極的歷史再現與主動的社會實踐,以確保這段歷史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