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聚珍140 感謝有您(上)

自1884年台灣第一間印刷所聚珍堂(今台灣教會公報社)創立,1885年《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創刊,公報社已走過140個寒暑。為支持文字事工,每年有400多位牧者四處奔忙,至各教會為公報社請安募款,爭取弟兄姊妹的支持。7月21日文字傳道奉獻主日來到,我們一起追尋他們的腳蹤,記念他們與公報社風雨同路,也回顧上帝一路帶領的恩典。

超級推銷員◆台灣女子神學院院長莊淑珍牧師

深刻體會文字事工的重量

比鄰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的台灣女子神學院,二樓辦公室裡有一道身影──她是台灣女子神學院院長莊淑珍牧師,個頭不高,剪一頭俐落的短髮,正皺著眉籌備女子神學院140週年紀念的相關事宜。若聽過她講道,就知道這位外形幹練的牧師聲音清亮而有力,講道內容十分激勵感動會眾的心。

自2019年到台灣女子神學院事奉後,莊淑珍便開始替台灣教會公報社至各教會請安募款。根據公報社統計,她到教會請安時,總是能募到比平均金額多一倍的奉獻,堪稱公報社的「超級推銷員」。她得知此事後表示,過往她曾牧會十多年,非常明白牧師要每週產出一篇講章有多麼不容易。而她現在是教會機構的牧者,預備講道的時間相對充裕,所以可以花兩、三個禮拜專注禱告、默想,並參考釋義書籍,在聖靈感動下寫出講道信息。

莊淑珍的用心之處在於,至教會請安募款前,她會先了解該教會以往為公報社奉獻的狀況,並在請安募款時,除感謝教會對公報社的關心與代禱外,也感謝他們過往對公報社的奉獻,又半開玩笑地鼓勵他們:「希望你們今年可以奉獻更多喔!」

預備講章時,莊淑珍除了參考公報社預備的資料,也會從歷史談廣義的文字事工發展,帶出文字最可能永久保存的價值與意義。她更擅長以不同素材、故事,豐富弟兄姊妹對文字事工的想像,譬如從各種書籍、刊物找到相關圖片,自製投影片,邊看圖片邊講故事,讓會眾更容易進入情境。她說,過往她不熟悉使用投影片,近期看到投影片普及後,便開始學習製作。因為她這個做法淺顯易懂、具體可見,反而讓公報社參考她的做法,也開始預備請安的投影片,方便其他牧者請安募款時使用。

莊淑珍很喜歡講小故事引起動機,或在講道時穿插實例。譬如她鼓勵會眾不只為文字事工奉獻,也在平日生活中成為文字事工的傳播者時,曾在台上說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牧師的兒子,平時都在主日崇拜後自發性到社區發福音單張,渴望吸引人們來教會。一個下雨天,小男孩依舊出門去,把手上的傳單一張張發出去。但雨越下越大,路上人煙越來越稀少。眼看著手裡只剩一張傳單,他很希望能發完,於是走到一戶人家敲了敲門,第一次沒人應門,又敲了第二次、第三次……,正當他想放棄時,門突然開了。一位老婦人出來,見到男孩,問:「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男孩開心地說:「喔!我只是想給妳這張傳單,並告訴妳,耶穌很愛妳,歡迎來教會!」婦人接過傳單,男孩雀躍返家。

下個主日,牧師講道完問台下的會友有沒有人要分享。新來的老婦人起身說:「我是個獨居老人,先生前陣子去世,留我一人,最近天氣又濕又冷,我的心也是如此。上週我爬上頂樓,本來準備要自殺,卻聽見有人來敲門,而且不只一次,而是一連好幾次。我當時想,一定是有人需要我幫忙,於是我下樓開門。一打開門,一個掛著燦爛笑容的孩子給了我傳單……,他救了我一命。今天來到這裡,我才知道有一位上帝在乎我的生命……。」

莊淑珍分享的這個故事,主旨即是邀請弟兄姊支持文字事工。不單透過購買聖經或基督教書籍,也透過發福音單張給陌生人、轉傳《新眼光讀經》給親朋好友,「這些都是在支持文字事工與傳福音,不要小看這樣的行動。」

莊淑珍之所以用心預備講章為文字事工請安募款,還出於一個原因──她曾深刻體會文字事工的重量,明白故事須仰賴文字承載,即便現今科技發展快速,文字的價值仍無可取代。1990年代,她曾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擔任婦女事工委員會幹事,當時除了編輯《女宣》雜誌,還出版了一些女性的故事、翻譯關於愛滋病患者與教會的文章。就在她擬出版一本有關愛滋病的書《婦女與愛滋》時,又怕沒有銷路,放在客廳一年多,卻有奇蹟式的事發生。其先生(後來也成為牧師)罹患C型肝炎,而台大醫院與義大利的醫院同步做實驗性的治療,就是該書第23及24頁所說的治療藥物與方法,因此就趕快去做實驗性的治療。

不只當時親身體驗文字的力量,至今莊淑珍籌備女子神學院140週年紀念時,也仍繼續體會到文字紀錄承載歷史的重量。她與同工正在尋找更多女子神學院的歷史檔案與資料,了解當年馬偕博士與信仰前輩的努力與貢獻,以及為因應時代與社會的變遷所應發展的新方向。

此外,不像多數牧者先去地方教會牧會,之後才到機構服事,莊淑珍自神學院畢業後,便先到機構及學校當院牧、校牧,接著到總會任事奉及行政職15年,後來和她先生一起到地方教會服事12年。牧會期間,她對預備講道有了嶄新的體悟。她說,長老教會看重講道,牧會時,不是每一次都能講得讓自己滿意,如果講不好、沒準備完善,都會感到很心虛。經過這樣的訓練,至今,她仍以同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預備每一次講道與教課。

莊淑珍2019年再次回到機構服事,她特殊的服事路徑不僅為她累積豐厚的行政經驗,也讓她更能同理小型教會的處境及牧者的心情,因而常到沒有牧者的教會支援。這次回到機構後,她也體認到,上帝在人生每個階段的帶領不同,但禾場何其大,怎能不盡心、盡力將福音傳揚出去?

細心入微的公務員◆退休牧師陳重光

當作冒險一下!

走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牧師及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會的辦公室,退休牧師陳重光頂著一頭顯眼的銀髮坐在電腦前,正比對著手上的名單與螢幕上的Excel表資料是否一致。他極為專心,即便有人到訪,站在他身旁好幾分鐘,他也渾然不覺。

「當牧師是一輩子的使命。」2003年自七星中會中研教會退休的陳重光面帶微笑、語氣溫和地說。因著使命感,他退休後仍到各處進行宣教,並加入傳福會,擔任第一屆志工團團長,關懷在職、退休牧者與其配偶。每個禮拜,他準時到傳福會當志工,就像公務員一樣,日復一日盡忠職守,前後已有15年之久。

此外,陳重光也常協助台灣教會公報社募款,前往不同教會請安報告。過去他多半在鄰近住家的台北市南港區一帶請安,今年他挑戰自己,受派到不熟悉的新北市永和區。對年逾七十的他來說,其實不是容易的事,但他說:「當作冒險一下!」

首先,陳重光先找出台北中會印行的各教會資訊名錄,找到雙和教會的交通說明,仔細抄寫在紙條上。接著,因為怕講道當天會遲到,在約定好的請安主日前幾個禮拜,他就先實際演練一次,從南港先搭公車再轉捷運到永和。「先看看坐哪班車比較順,回頭修正,這樣才會有印象。」陳重光的小心謹慎,從他先行探路的行動可見一斑。

不只如此,陳重光還深入思考讓做法更細膩,在請安募款時帶出更大的果效。他說,過去雖累積許多為文字事工、大眾傳播、神學院募款的經驗,不過以前單純去不同教會講道、收奉獻,沒有仔細想過如何傳達請安募款的訊息。在某次退休年會,他便和參與的牧者討論,怎樣更合宜地為文字事工請安募款。

陳重光以文字傳道奉獻主日為例表示,他再怎麼講,也不及文字工作者自己現身說法,「他們講得一定比我更深刻。」所以在他報告前,他會先播放公報社拍攝的短片,讓台下的弟兄姊妹明白文字事工的願景和使命。

過往陳重光還在牧會時,就會盡可能在各個紀念主日前兩週即公告於週報,讓會友預備心。現在他角色互換,會特別留意教會的禮拜流程,看看能否先好好報告,講解紀念主日的意義,傳遞各個事工的需要,然後才收奉獻。他表示,禮拜程序雖然與得救無關,卻與會友能否了解事工需要有關。

另一方面,陳重光2003年自教會退休後,到與長老教會關係密切的台北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協助講道,牧養該教會幾年。在這期間,他成為不同教派之間的使者,傳遞彼此的需要,其中尤其大力邀請公理堂一起關心長老教會的文字事工。一開始雖然公理堂無法接受,不過陳重光持續帶《台灣教會公報》及《耕心》到公理堂,讓眾人知道這些刊物可以是傳福音的工具,而後公理堂便逐漸樂意奉獻支持。

不論是之前在不同教派牧會的經歷,或是退休後常出國進行長達幾個月的宣教行程,還是平時在傳福會當志工,偶爾到不同教會請安募款,對陳重光來說,都是作為牧師該做的事,是回應上帝的呼召。

陳重光表示,退休前,他牧養的範圍受限於教會,反而是退休後範圍擴大許多。因為牧師是終身職,雖然退休了,他仍可以到許多地方傳講真理。直到現在,他仍隨時在思想如何完成「當牧師」的這項任務,「畢竟這是到死才會結束的任務啊!」

事實上,不只請安募款,陳重光做每件事都是細心入微。現在陳重光在傳福會,以牧者的身分關懷現職與退休的牧者,會在牧師及其配偶生日時,打電話祝賀,問候他們的近況,或寄卡片感謝他們的付出。以寄卡片為例,現在有電腦,只要列印出地址,黏在信封即可。但十多年前,他必須一封封手寫,才能將一張張卡片寄給散布全台的牧者。單是寄卡片,就必須提早一至兩個月預備。

說到打電話關心牧師、傳道師,陳重光有感而發。作為過來人,他特別能體會傳道人在牧養現場的種種辛勞,「光預備講章就很累了,牧會還有更多艱辛根本無處可說。」他能明白,為何有些傳道人起初有滿腔的奉獻心志,最後卻在牧會前線消磨殆盡。因此,他希望弟兄姊妹不要把牧師當作超人,好像他們永遠都堅忍不拔,其實他們也常常憂鬱、生病。「我能做的就是安慰的工作,」他在傳福會事奉的意義,就是給傳道人吐苦水、喘口氣的空間,而他自己對此特別有負擔,也很樂於做這樣的工作。

同樣退休後在傳福會當志工的牧師陳明麗說,陳重光就是大家想像中牧師最標準的樣子,待人溫柔體貼,講話輕聲細語,「最可貴的是為人謙卑。」

陳重光看重牧師的職分,以此為終身的呼召,大事或小事都一樣忠心。無論是為了請安募款不遲到而先行探路,抑或坐在電腦前,一筆筆小心翼翼地核對地址,都顯露他的忠心與謙卑。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