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週有感

◎李宇平

最近有一首歌曲很流行──《漂向北方》,歌詞中描寫許多中國年輕人,為了謀生遠離家鄉,進入都市打拚的心情這不單是中國年輕人的寫照,也是台灣許多人的寫照。耶穌也是個離鄉背井打拚的人,祂看見家鄉人民生活的困境與絕望,體認猶太民族受宰制的無奈,領悟到只有上帝國能帶給人民盼望,解放受壓制的人民。於是帶著使命與熱忱從故鄉拿撒勒出發,一路來到耶路撒冷。

上帝國的確在耶路撒冷城中引起轟動,飢餓的人民得飽足,女性的地位提升,貧窮的人得安慰,宗教體制中不公義剝削結構被揭露(聖殿買賣、剝削寡婦的奉獻),抗議羅馬帝國掠奪猶太人土地,因此五餅二魚、萬人空巷的景況絕不浮誇。但也因此受到猶太宗教階級的逼迫,羅馬帝國政權監控,更經歷門徒的不明白、群眾的冷暖。也許曾經想要放棄喝這苦杯,多個夜晚流淚,心中充滿對自己拿撒勒背景的自卑,心中質疑上帝國運動的可行性,想要回故鄉。

但耶穌仍然靜靜地繼續走,選在逾越節,一個充滿解放意涵的節日,跟門徒們一起吃飯,並透過愛與犧牲的路徑,帶出上帝國運動精神的解放。不是聖戰,也不是萬人大教會,更不是豐厚的教產,而是「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章19~20節)。這樣的愛,卻把耶穌帶往各各他山上,演變為一件政治、宗教迫害的慘案。所幸這樣的愛,沒有因此消逝,反倒引發了愛的蝴蝶效應。

今天,基督徒記念受難週是為了什麼?教會禮拜的儀式是否能讓人活出上帝國精神,看到當今的台灣社會中誰在受苦?也許是被迫離鄉背井工作,無法回家的人,也許是時薪低於勞基法規定的打工族,也許是長年受機構剝削的社工,也許是受歧視的同志,也許是土地被合法剝奪的原住民。在台灣,許多人正在受難。作為一個基督徒,是否能學像耶穌,參與上帝國運動,陪伴受苦的群體,透過愛與犧牲成為這時代的歸屬與盼望。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學生)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