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遺忘 終戰後的台灣悲歌

根除黨國教育史觀 從政治犯受難者角度重新思索國家前途 喚醒沉睡歷史

【陳逸凡專題報導】「張燈結綵喜洋洋,光復歌兒大家唱。今日重享自由樂,總統恩德不能忘。不能忘,細思量;不能忘,細思量;救國救民,恩德深長……」,這首〈台灣光復紀念歌〉,曾經被編入國小課本,透過國家教育深植好幾個世代台灣人的腦海中。

較鮮為人知的是,這首歌曲其實出自畢業於台灣神學院、曾任淡江中學校長的陳泗治牧師之手,他在日治時期即是傑出的音樂家,曾在1942年組織雙連、萬華、大稻埕教會詩班組成「三一合唱團」,並親自指揮演唱他所創作的歌曲〈上帝的羊羔〉,在1964年版的《聖詩》中亦收錄多首他的作品。而前文所提到的〈台灣光復紀念歌〉,正是他在1946年受邀創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承認戰敗後,正式結束在台灣50年的殖民統治,於1945年的10月25日由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將軍代表,於台北公會堂向代表同盟國的台灣地區受降主官簽署文件投降。1946年8月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然而這個原本民眾歡天喜地慶賀日本殖民統治終結的日子,卻成為日後無數家庭惡夢的開端,台灣究竟是被中華民國「光復」還是「軍事占領」,也陷入永無止境的爭論中。

諷刺的是,當年風光參與受降典禮的台灣人民代表、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同時也是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林茂生教授,因在擔任《台灣民報》社長期間多次撰文批評政府施政,竟在不到兩年後的1947年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中,遭到國民黨情治人員帶走,祕密殺害,從此成為橫跨好幾世代台灣人無法磨滅的傷痕。

林茂生的死影響著台灣的教會與社會。1987年,是林茂生的百歲冥誕,林茂生之子林宗義及家屬在他死後的40年,終於能夠在台灣公開舉辦追思禮拜,並由牧師林培松錄音並記錄牧師翁修恭的講道,刊登在《台灣教會公報》的〈活路〉副刊中。然此舉引發警備總部「台南市文化工作執行小組」不滿,進而查扣當期《台灣教會公報》引發軒然大波,最終由台南眾教會串連上街要求歸還《教會公報》,成為台灣民主史上無法忽視的一頁。

極具爭議的「台灣光復節」又已來到,雖因黨國教育的不良影響,左右了好幾世代台灣人的看法,然而隨著轉型正義呼聲四起,對於台灣國家定位、歷史遺毒重新反省的呼籲,逐漸得到重視。隨著所謂「光復」而來的,不是過去課本上所說「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是二二八事件、戒嚴、白色恐怖等一頁又一頁的血腥暴力,深埋在台灣每一個平凡家庭之中。本新聞專題將從政治犯、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家屬的經歷中,以那段不久前才剛發生,卻恍如隔世的歷史,喚醒對台灣人對自身前途的思索與關注。

狂人日記 荒謬成判決證物

【林宜瑩專題報導】1926年1月12日台南出生的蘇友鵬,善化公學校畢業後,以第一名成績考進州立台南第二中學,1943年考取台北帝國大學預科理科醫類組,當時蘇友鵬與何斌、郭琇琮等反日思想的台北帝大學生,組織了一個「協志會」,因此認識牧師陳泗治,也因協志會音樂活動都在士林長老教會舉行,他年輕時便接觸過基督信仰。

1945年3月從台北帝大預科畢業後,蘇友鵬就直升台北帝大醫學部。在台日治政府為防美軍登陸,就將台灣中學生編成防衛警備隊,派駐各海岸山坡地,當時蘇友鵬被徵調當「學徒兵」,在淡水八里一帶服役,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是年11月25日國立台灣大學正式設立,蘇友鵬成為台灣大學醫學院第三屆學生。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有一群台灣群眾認為「處理委員會」無法解決問題,準備武裝鬥爭,其中學生領袖郭琇琮動員台大校本部、師範學院、台大法商學院、延平大學等校負責人,當時蘇友鵬也被動員,原本要在3月5日發動攻擊行動,後來因沒有武裝支援而流產。

台灣青年對國民政府高壓統治徹底絕望,轉而組織讀書會研究社會主義理論書籍。當時蘇友鵬也深感興趣大量研讀,直到1950年代,國民政府特務勢力伸進台大醫院。

1950年5月13日下午,蘇友鵬在台大醫院院長室遭逮捕,同時有三位醫師胡鑫麟、許強、胡寶珍也一同被羈押,四人到保密局偵訊後,移送軍法看守所,1950年底,蘇友鵬被依「38年10月參加叛亂組織」,判處有期徒刑10年,先在國防部軍人監獄,隔年5月13日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當時判決書沒有記載任何關於蘇友鵬顛覆國家的證據,唯一證物是在保密局從他西裝外套裡搜出的一本魯迅《狂人日記》。

在綠島服刑時,蘇友鵬與8位同為政治犯的醫護人員成立了「醫療自救會」。他們將家人寄來的醫藥集中在醫務室,後來新生訓導處成立一間克難的醫務所,讓蘇友鵬及其他醫生輪流值班,在簡陋環境中勉強可以開刀,除了照顧3000名訓導處官兵與新生的健康,連綠島居民也是由他們負責看診。

1960年5月13日,蘇友鵬、胡鑫麟、胡寶珍三人獲釋,8月在教授杜詩綿作保下回到台大醫院服務。1961年,蘇友鵬與莊娓英結婚,之後在調查局法醫蕭道應、主任杜詩綿、李鎮源共同作保及楊蓮生協助下,轉往鐵道醫院耳鼻喉科,服務了30年,以耳鼻喉科主任兼副院長職稱退休,1987年獲選為傑出醫師金龍獎。

白色恐怖案件平反運動展開時,蘇友鵬參與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台北市高齡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的成立,引起台灣社會的重視,也獲賠償。

蘇友鵬晚年醫罹患惡性腫瘤住台大醫院治療,因親友關懷於2016年9月底受洗成為基督徒,於2017年9月16日安息主懷,10月7日在濟南教會舉行安息禮拜;他的表姪龔昭勳表示,預計2018年5月13日要出版蘇友鵬傳記,以茲記念。

思想箝制 出獄後仍遭管控

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

【林宜瑩專題報導】「我父親甩了我一巴掌,說我怎麼可以這樣亂寫?」投身公平貿易多年、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回憶起自己剛上板橋高中第一天朝會後,在週記上寫下:「為什麼開學典禮的講台上,怎會是一支國旗一支黨旗交錯地放置?」他猜是教官打電話給父親徐代德,才害他被甩了一巴掌。那時徐文彥才意識到,爸爸在家裡整天罵國民黨、蔣臭頭、蔣臭頭的言論自由,原來在外頭是一個禁忌。

徐文彥的父親徐代德是1952年白色恐怖時期中壢義民中學事件的受難者。當時教務主任姚錦、老師黃賢忠、中壢鎮公所幹事徐代錫、內壢國民學校老師邱興生因參加讀書會,被政府以通匪、叛國名義判處死刑。

當時曾於義民中學受教於姚錦、畢業後就讀台北師範學校的徐代德、范榮枝被判10年,劉鄹昱、姚錦妻子麥錦裳、黃賢忠妻子楊環分別被判刑5年。另外,樊志育、丁潔塵夫婦原被判5年,判決書上呈蔣介石後,又以疑為「受匪命來台」罪名,改判10年。

「我是在父親1999年過世後,在整理他遺物時,才知道父親是個政治犯!」徐文彥說,父親曾先後被關在軍法處、新店安坑軍人監獄、綠島新生訓導處、土城生產教育實驗所,1961年出獄、1966年到台北謀生租屋並與母親結婚。徐文彥是1973年出生,他小時候的印象是,每個月都有警察到家裡訪視、在戶口名簿上簽名,原以為這是每個家庭都是這樣被對待,後來才知道自己的家是被「特別待遇」。

也因常有警察登門拜訪,每當房東知道後,他們就必須搬家,直到1974年徐代德在新莊購屋後,才結束這樣的夢魘。

徐文彥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一封徐代德寫給警備總部的信,內容非常卑微地向警總說明,自己已結婚生子置產,並沒有參加任何政治活動,為何多年後,警察還要他交出這些年來與他人往來的名單?後來警總才告知警察局不要再騷擾徐代德。

徐文彥說,父親的朋友們(以前獄友)常來家裡吃飯、聊天時就會批評時政,才會讓從小耳濡目染的他認為,批評時政的言論自由是很正常的。

在被甩一巴掌後,徐文彥才知道縱使那時才剛解嚴,言論自由仍是禁忌,甚至他高中畢業前,有一次幫教官整理檔案時,也親眼看見自己檔案內,有記載他寫週記質疑國旗黨旗交錯放置這件事。

也許是有此成長經歷,徐文彥就讀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時,常常參與各種學生運動、工人運動等抗議活動,長大後,更投身於環保聯盟等NGO組織工作多年,赴英國留學時接觸到公平貿易,回台後就投身推廣這概念,並創立生態綠公司,讓代理數百樣產品的製程履歷完全透明。徐文彥期望透過努力,台灣社會能在經濟貿易上,實現真正的公義公平。

身陷囹圄 風骨鯁正

白雅燦談過去,在戒嚴時代……

【林家鴻專題報導】「知識分子之良知,在於理性之喚醒,為了國家社會之祥和、之進步,本於理性主義的啟迪,更本於誠實的人格,揭發社會不正義之一面,乃是天經地義。」白雅燦40年前以這樣的精神替民眾發聲,在選舉文宣勇於針砭蔣經國政府的弊病。罵政府、提出改革建言,這些事在今日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在白雅燦的年代並非如此。72歲回顧自己當初因為「言論和思想」不正確,被以「叛亂罪」打入監牢12年,語氣中沒有絲毫憤恨,言談間不斷發出爽朗笑聲,好似在說一則精采故事。

念法律不為升官發財

1945年生於彰化縣花壇鄉,父母是小學校長和教師,學生時期活在國民黨獨裁專政的白色恐怖時期,當時的刑事司法制度被嚴重扭曲,警察、檢察官、法官捍衛的不是人民的權利,而是成為替統治者整肅異己的棋子。國民政府來到台後為鞏固蔣介石的領導中心,箝制言論自由,壓制民主運動。只是,就讀彰化高中時的白雅燦尚未意識到參與政治有多恐怖。

「會念法律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是為了替台灣解決問題。」白雅燦對社會科學興趣濃厚,大學聯考只填3個志願,全是法律系。1962年就讀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滿腔抱負,他積極接觸黨外人士,1967年到1973年曾替黃信介、郭雨新助選立委,替魏益民助選台北市議員,希望有朝一日能從政。

30歲那年,白雅燦有感於自己替人助選,但當選人卻未履行競選諾言,對他也不重視;魏益民選舉中收賄還牽扯到他,讓他被誤認欲分一杯羹。1975年他決定參加立委增額補選。考量經費受限和知名度不高,他計畫撰寫《我─白雅燦的政治主張─告我一千五百萬臺灣同胞書》 (以下稱《告臺胞書》),為求掌握民意,他博覽各類書籍,參考各種競選文件,希望出版此書來表達個人對政治的見解,博取選票支持並籌募競選資金。

《告臺胞書》濃縮版 29條質問蔣經國

20餘萬字的《告臺胞書》5月完成,卻因經費不足未能付梓,白雅燦將其濃縮為一紙參選〈聲明書〉文宣,印畢後在友人及弟弟協助下,於台北市區挨戶散放,並寄給五院院長及在台的外國通訊社和報社。

白雅燦還沒選上立委,就在〈聲明書〉暖身,質問行政院長蔣經國。文中29點提問咄咄逼人,包括觸碰敏感議題,要求蔣經國「率先公開私人財產,以杜百官貪污之風」「將女兒和女婿從美國召回,以示與台灣住民共生死之決心」「徹查蔣經國兒子蔣孝勇濫權違法轉學台大政治系」「解散華航、中影等黨事業,消滅特權惡風」「蔣經國辭職為泰國與台灣斷交負責,以期建立責任政治風氣的表率」。

〈聲明書〉還主張,「國會應否解散問題應由公民直接投票決定,重生民主力量」「釋放台灣所有政治犯」「任命台灣人擔任軍事和警察首長」「廢除長達26年的戒嚴令,裁撤濫捕拘押無辜侵犯人權的警備司令部」「與蘇聯建交以箝制美國、中共出買台灣」。此外,還有解除最低基本薪資惡法、給予國民失業救濟補助、建立全民健保等意見。〈聲明書〉最後表示,如果蔣經國能給國民滿意的答覆,他情願不考慮參選。

在老三台、教科書神化蔣家政權的時代,白雅燦勇敢說真話,從政府外交、政治、社會等領域告訴一般民眾不為人知的陰暗面,點出台灣在各領域的困境,有人讚嘆他的勇氣,也有人稱許他先知先覺,因〈聲明書〉中提及的諸多議題後來成為社會主流價值。

勇於批評時政 走上牢獄之途

白雅燦回憶當時沒有印刷廠敢幫他印〈聲明書〉,後來是一名長老教會友介紹他認識周彬文,這才印製了4萬5000份,最後發出1萬餘份。只是無論是來自〈聲明書〉或《告臺胞書》中的訴求,對政府都如骨鯁在喉,回應「異議言論」的方式,就是祭出《懲治叛亂條例》第2條第1項 ,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之罪判白雅燦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周彬文判刑5年,史稱「白雅燦事件」。

白雅燦等不到選舉那天就被逮捕,家人數月後才從媒體得知他因發傳單涉嫌叛亂,被送往綠島囚禁。白雅燦於軍法辯護書狀中寫道,作為一位蒙受社會恩澤的人民,面對國民黨在台專政,漫長時間諸多施政背離民意,基於良知良心,「何敢能不為貧苦大眾有所說話,以期政府能在諸多施政措施上及早懸崖勒馬?」希望以「點人頭取代殺人頭」的民主競選方式,敦促政府更回應國民所需,使社會更祥和、更有人味。

他並強調,為文表達個人政治見解供選民參考,目的是博取選票和資金支持,何來「顛覆政府」?蔣經國院長曾說:「歡迎提出我所聽不到的話,不樂意聽的話,請不用客氣地說出」,「而今被告終因勇於批評時政,而走上囹圄之途。」

曾經以為會死在獄中

政治黑牢12年,白雅燦回憶,入監第一天看到一些前輩關了20幾年,內心壓力極大,以為自己必死在孤島。「當時關政治犯是沒有假釋這一套的,除非關到生病快死了,才會送出去。」後來黨外運動蓬勃發展,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接連發生,加上美中建交的變化,他才逐漸調整心態,覺得有機會可以出去。

白雅燦在獄中仍沒有學乖,多次絕食抗議、表達政治訴求。最長曾絕食22天,呼籲蔣經國能循香港一國兩制模式與中共和平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軍事對峙,避免台灣因戰爭生靈塗炭。白雅燦案自發生以來,廣受國際人權組織所關心,認為白雅燦符合「良心犯」的定義,1987年在台灣人權促進會、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及立委向政府施壓下,他成功獲釋。出獄當天,甫獲釋的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姚嘉文也前來迎接。

白雅燦,你好嗎?

白雅燦今年已72歲,這天他在台北萬華冤獄賠償金追討促進會會長劉丁妹的家中受訪。今日回顧「白雅燦案」,白雅燦說當時也是參與在推動民主人權的進步,現在台灣人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不會再因為思想言論的「意圖」與政府不同,就被入罪。他希望大家珍惜言論自由,並謹記政治人物是「有功有過」的。

白雅燦娓娓道來獄後人生。他娶中國寡婦為妻,妻這兩三年回對岸老鄉,所以現在他自己照顧自己。出獄後做最久的行業是開計程車,退休後做過保全,但年紀漸長不堪負荷日夜顛倒,現在是假日到路口舉牌、發傳單,外加每月數千元的老人津貼及弟弟的賙濟來過活。

白雅燦說,白色恐怖受難者依法可申請補償金,被國民黨槍殺者可領600萬元,或是依關押的年資計算,問他為何不請領?他分析,所謂「補償」並非真正的道歉或回復名譽,補償在法律上的意思就是,我無過失、故意,是因為你不幸、可憐,我這條錢安撫你,過去的事就不要再談了。他不接受這種摸頭式補償。

劉丁妹是冤獄賠償金追討促進會會長,她說,白雅燦是台灣的寶,風骨令人敬佩,沒有仗著政治受難者的資歷向政治人物討好處,現在寧可租窄室而居,在烈日下舉牌,「也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貪不取,一個寧願窮到發瘋的人,信念都沒有改過!」

關懷人民福祉 退而不休

歲月在白雅燦的臉上留下刻痕,但他談起政治時雙眼定睛一處的專注神情、很在意要以清晰思路分享個人見解,可以感受到他對政治關懷是多麼地熱愛。賦閒時參加環保、勞工等社會運動,一有時間就埋頭研究社會和政治議題,「因為變化太大,沒有研究會跟不上。」沒有錢,照樣做得很開心。現在的他依然熱衷社會運動,每年固定出席勞動節的勞團抗爭運動。

年輕時就夢想的「政治之路」始終未能踏上,1992年選立委失利後,他還是沒放棄。近年台灣政治生態有所變化,素人也有機會選,白雅燦又熱血沸騰躍躍欲試,2016年嘗試募資,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總統,有人說他「老叩叩了還想選」,也有人說他「瘋了」。然而,這就是至真至誠的白雅燦,畢生不斷砥礪自己善盡公民職責,關心人民的福祉。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只要我還有體力,還能勝任,我應該不能休息!」在一陣爽朗的笑聲中,他在公車上又成為替人熱心指路的人。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1條評論

  1. 像白雅燦這樣的人,有知識有民主理想,肯鞠躬盡瘁的為民付出,時逢和平時期且白色恐怖業已終結,不適宜也不可能當選公職。因為現在是政客的天下,誰善唬濫,誰善搞權術聯合政官商設陷阱剝奪人民權利壓榨人民或搶奪人民財產的,誰就會有利益當選。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