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草根運動還在嗎?

王昭文(新使者執行總編輯)

不久前受台灣母語聯盟之邀演講「回看美麗島」,和陳豐惠同台,她講的是民主運動中的歌曲,邊講邊唱,相當吸引人;我只簡述1979年12月10日「想散步,不可以」及「未暴先鎮」的情景,並分享幾位被事件波及者的故事。聽著豐惠選的歌,〈咱要出頭天〉、〈台灣魂〉,心神回到那期待黎明的時代。人們懷抱著希望,互相激勵壯膽,努力掙脫自己心中的小警總,走出白色恐怖。「我們遭遇各樣的困難,卻沒有被壓碎;常有疑慮,卻未嘗絕望;有許多仇敵,但總有朋友;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哥林多後書4章8~9節)起先是一小群人勇敢抗爭,遭到殘酷打擊,但更多人站了出來,終結了威權政權。

除了檯面上不斷被提及的軍法審判當事人外,其實還有許多美麗島故事值得挖掘。例如最近剛去世,並於去世前受洗的戴振耀先生,當時身為橋頭鄉第一位黨外的鄉民代表,12月9日的鼓山事件、12月10日的高雄事件都在場,大逮捕時「跑路」,約一個月後被捕。幾年前的訪問中,他詳細描述了審訊過程中被檢察官和書記官拳打腳踢、三餐吃鹽水飯,關押美麗島相關人士的南警部被他們戲稱為「鹽水大飯店」,後來成為他口述回憶錄的書名。硬氣的他,不願牽連更多人,只好扮演「被美麗島人士蠱惑」、看到憲警就逃跑的懦弱角色,其實他比美麗島人士更早投入黨外運動。

被關3年放出來後,戴振耀失去原先在中油的工作,只能和家人一起種芭樂。白天勞動,晚上繼續關心政治社會。他成立農權會,開設農民教室,請黨外(後來組成民進黨)人士或學者來講課,帶動更多農民投入爭取權益的運動。

那時候出現「草根運動」一詞,意味著「組織人民爭取權益」,「草根」與「菁英」成對照。提供草根運動概念及社會運動者訓練的,正是長老教會所引進的城鄉宣教運動(URM),戴振耀及許多當時的社會運動者透過URM認識基督教,感佩長老教會所做的一切。

戴振耀從政壇退下後又歸農,認識他的人都被他忠直、樸實、重情的人格感動,沒有被權力腐蝕,令人敬佩。在訪問的最後,他說:「我們從當初就有一個理想,把台灣建立成一個國家,就像長老教會講的,自由民主有尊嚴,這樣的現代化國家。這也是我當初出來參與政治最重要的目的。到阿扁時想說成功了,結果卻沒有,最後又失望。」

對抗威權的民主改革成功了。但是建設真正自由民主、公平正義的國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長老教會自阿扁執政之後,似乎已經放棄草根,離社會上各種受苦者越來越遠。但相信從美麗島時代以來,教會所做的見證、所撒下的種子,都還在發揮作用。期待有更多有志之士重回草根,不管時局怎麼變遷,堅決與受苦的基層民眾站在同一陣線。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