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壽山中會六合教會定期舉辦生命成長講座,邀請專業師資探討各類社會議題或分享生活新知,並邀請社區民眾走入教會、認識教會。91日晚間舉辦「長照2.0:談銀髮老人事工推展」講座,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推動中心高齡關懷事工小組專員莊雅玲主講。

莊雅玲播放日本長照事工短片為開場,首先與大家探討何謂「老」。不少在場聽眾回應,老是「白髮蒼蒼、身體不好、年紀到了」,莊雅玲則指出,「老」除了身體,實際上與生活習慣和心態有關,況且壽命/年紀和「健康」應分開看待。莊雅玲打趣地說,雖然現在大家都談長照2.0,但其實多數在座的人還用不到「長期照顧」的醫療資源,「因為還可以走出門、社會互動、聽講座。」

今年3月,台灣進入高齡社會,7年後恐進入超高齡社會,指5人裡有1人達到65歲。台灣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的速度非常快,只有短短15年,「老化快,但認知不夠」是目前最棘手的情形。另一方面,除了全國數字,還有各地差異。例如根據高雄市政府的統計,六合教會所處的前金區已是超高齡社區,區內65歲以上人口佔區內總人口比例達21.64%

莊雅玲。(攝影/林婉婷)

莊雅玲提出高齡社會須面臨、解決的問題:在長輩本身,投入「攔截失能」,意指退休後也要有社會接觸,為健康促進、衰弱預防。正視「失智議題」,包含預防、照顧與友善對待等。主動「權益維護」,像是福利、監護等權利認識。發展「老人經濟」,當養兒防老的觀念不再,長輩們要學習善用社會救助與再就業系統,政府也可積極輔導相關產業,例如韓國發明老人宅急便,請能免費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長輩幫忙送貨。

社福領域裡,農村與偏鄉有「滅村」風險,不單單是因為人口外流,也因為區域性長照資源流失與不足,導致長輩往都市區域移動。「輔具需求大增」,需求者如何自立外,長輩照顧者如何汲取相關知識、避免失職也很重要。若有長照「硬體與空間不足」問題,曾應考慮讓閒置空間、離島或山區空間再創造。

在長輩照護者的方面,由於「失能照顧需求上升」,社區、居家、機構等不同形式的選擇增加外,「照顧人力」自然也需求大增,如何讓不同年齡層都能參與?學校如何帶領學生發展產學合作、青壯年如何爭取友善勞動條件和專業訓練?況且照顧者可能為了照顧長輩而離開原職場,如何有社會支持系統幫助其身心健康與經濟平衡?「外籍看護工」人數增加後、在台權益維護與保證?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挑戰。

莊雅玲說明,教會應秉持「愛鄰舍」的精神,使教會成為社區長者身心靈健康中心,「身體健康、心裡平安、靈裡喜樂——社區長者關懷將成為教會與社會的連結。」教會不是進行臥床照顧,而是照顧健康、亞健康者,甚至輕微失智者關懷。教會高齡關懷事工目標大膽而言就是「活得長、病得短」,「大家可以活得久,但不是被困在病床上。」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