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霸權 普世教會論壇深研

擴大東北亞和平公義參與 TEF首屆會議圓滿結束 精采呈現多元議程

編按 :首屆台灣普世論壇(Taiwan Ecumenical Forum,TEF)會議,11月28至30日在新竹聖經學院展開。
世界傳道會(CWM)總幹事、TEF共同主席之一科林.柯旺(Collin Cowan)指出,會議的行動目標為:1.加強並擴大普世教會在東北亞公義和平之旅的參與層面,並以台灣作為控管衝突與解決糾紛的參考主體。2.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戮力追尋國家尊嚴、國家主權,及建構一個奠基於愛、公義與慈悲的穩固台灣社會之際,TEF將作為關鍵的溝通平台,以利普世教會與PCT溝通連結。3.針對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如何關心照顧原住民族的權利以及政治受害者的權益,TEF準備動員並擴大普世教會的支持力量。4.支持PCT與中國家庭教會及中國基督教協會(CCC)改善彼此的關係,進行優先交流計畫。
本期新聞專題以台灣國際地位、帝國霸權、普世運動、婦女、青年等主題呈現會議精采內容,建議讀者可與《台灣教會公報》3484期1至3版搭配閱讀。

國際孤兒 現在進行式

「台灣的國際地位」專講

【林婉婷專題報導】首屆TEF會議11月28至30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29日下午「台灣的國際地位」專講,邀請PCT總會前助理總幹事、現任總會顧問徐望志擔任講者。他在報告中列舉出近年來台灣在國際事務上受中國欺壓的多項實例。

「台灣處境邊緣化,如同國際孤兒,是現在進行式。」徐望志說,例如2015年9月,台灣遊客蔡淯鈴欲參觀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遭拒,原因是標示「中華民國(ROC)」的護照與身分證聯合國不接受;許多國際組織遵守「一中原則」,使得台灣必須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作為名稱,方能加入組織或參與活動,例如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等。徐望志也遺憾「東奧正名」公投結果不通過,他擔心今年的九合一選舉與公投案結果,會讓台灣在國際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徐望志還點出其他台灣主權受挫案例,如「南沙群島」與「罪犯遣送」議題。南沙群島位於多國主權重疊的海域,其中太平島是台灣目前在南海最後一個駐軍島嶼。2013年至2016年期間,國際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曾針對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主權重疊爭議進行仲裁,期間包含澳洲、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都派代表擔任觀察員,但台灣沒有受到邀請。

罪犯遣送爭議同樣受到一中原則影響。例如2016年,45名台灣籍電信詐騙嫌疑犯在肯亞被逮捕,連同在馬來西亞逮捕的32名疑犯,總共77人都被遣送至中國北京受審;台灣外交部譴責中國非法逮捕與侵害人權,但無法改變既成結果。2016年底,西班牙當局破獲大宗電信詐騙案,約有269名台灣與中國籍嫌疑犯涉案,最終西班牙國家法院決定,首先將其中2名台灣籍嫌犯引渡至中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對此表示不認同,並要求西班牙停止這樣的行為。

專講結束、進入小組討論前,愛丁堡大學新學院客座教授羅德立克.修伊特(Roderick Hewitt)分享心得。來自牙買加的他對殖民歷史如何影響國家發展頗有感觸,「我們拒絕成為別人說的那一位,我們要成為我們想要的那一位:我們是我們自己,不是帝國。」

帝國再興 以勇氣面對

處境聖經研讀:深化帝國霸權分析

【陳逸凡專題報導】阿根廷瓦勒度教會(Waldensian Church)牧師達理歐.巴洛林(Dario Barolin)於「處境聖經研讀:深化帝國霸權分析」中指出,神學具揭發帝國面貌重要性,聖經出現大量帝國,埃及、亞述、波斯、希臘、羅馬等都在模仿帝國霸權文化。

 

達理歐表示,聖經裡可以找到各種面對帝國霸權的策略,有時是衝突、有時是協商,而巴別塔則打開了另一扇窗。他認為巴別塔不是上帝詛咒的故事,而是解放的故事,一個帝國組織把語言強加在其他人身上,上主展現反對帝國的計畫,攪亂大家的語言,使巴別塔的提案無法繼續下去,殖民者到最後甚至被迫流亡。巴別塔故事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每個帝國霸權都有其盡頭,而在盡頭之後,則是新的未來。

台南神學院舊約學副教授羅光喜則表示,中國就像在建造巴別塔一樣,把所有人聚在一起,專注一樣的想法、用同樣的語言說一件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羅光喜分析,中國領導人把祖先當工具,用神話創建帝國方針,並以「我們這些朝代都有共同祖先,是祖先告訴我們這麼做」說服全世界的中國人起而效尤。「但是是哪一個祖先呢?中國統治者說了算,大家都不能分裂,只能統一。」羅光喜秀出中國歷代版圖指出,台灣其實距離中國文化很遠,「清朝」才統治了台灣幾年,而且1895年就割讓給日本。他呼籲每位與會者,做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不要附和中國的主張。

韓國韓信大學教授李起豪(Yi Kiho)分析帝國的武器包括軍國主義、資本主義、文化與科技。美國以800個軍事基地遍布全世界;中國在世界各地成立500個孔子學院,「孔子是很久以前的人,包括日本、韓國也受其影響,這不是一種國族的概念。」

日本歷史學家高井由紀(Yuki Takai-Heller)指出,日本的西方化是為了求生存,國族主義則是為了抵抗現代化,可是當日本成為帝國後,也開始折磨羞辱周遭的鄰國,在東南亞帶來災難。

菲律賓主教奧馬里扎(Reuel Norman O. Marigza)表示,菲律賓海域現在變成列強的遊樂場。「聖經告訴我們命名是有能力的,但菲律賓母語的命名如今已被中國的命名取代。」他以但以理書為例指出,「我們要用經歷火焰的勇氣來面對帝國。」

廣納意見 下而上合一

擴大普世運動在台灣與亞太對公義與和平的追求

【陳逸凡專題報導】在「擴大普世運動在台灣與亞太對公義與和平的追求」議程中,輔仁大學教授季進德(Jijimon Alakkalam Joseph)神父指出,普世運動是追求公義與和平的運動。「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許多宗派該如何達成合一呢?」他認為公義和平應該要落實在教會生活之中,「當我們說我們是上帝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家庭裡的生活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這是不會停止的工作。」

PCT牧師Sudu Tada指出,台灣是缺乏歷史記憶的國家,「過去教育體制告訴我的信仰與意念,往往與歷史不符。」黨國教育導致台灣人沒辦法了解自己的故鄉,沒辦法把這裡當作自己的母親。長期處在意識型態的衝突與分裂當中,想要尋求民主自由非常困難,台灣的民主其實是建立在許多犧牲與流血之中。

Sudu Tada特別分享原住民的世界觀,「自然資源是大家共同擁有。」他回憶小時候跟祖父去打獵,回家後會邀請所有部落族人一起分享獵物。「我的祖父告訴我,我們能夠得到這些,是因為創造主的恩典。我與父親去採集梅子,我父親告訴我梅子是屬於寡婦孤兒,不能摘。」他表示,要施行公義和平在台灣,必須與土地達成和諧的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

Sudu Tada認為,過去的統治者必須承認所造成的傷害,讓台灣成為轉型正義的典範。剝削以及歷史的撕裂,帶給原住民族身分認同的混亂,甚至有族人輕視、看不起自己,失去了自尊並且邊緣化,這是當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是世界的家人,過去台灣原住民受的傷害、剝削、同化政策,造成土地的喪失,這是非常痛苦的過程。台灣至今仍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就像孤兒一樣,這是真實的國際情勢,希望所有的非政府組織一起幫助台灣,一起繼續為台灣禱告。」

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總幹事克里斯多福.佛谷森(Christopher Ferguson)牧師回應時指出,「我們被呼召進入充滿偷竊、壓迫跟毀壞的世界,普世教會要做的,是聯合對抗對弱勢及少數的壓迫。」普世運動對於和平的呼召,首先必須理解現況,也必須納入原住民等其他觀點。「合一不應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通過討論讓弱勢發聲來達成合一。普世像是一個裂縫,讓弱勢的人們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以柔克剛 助社會和解

「公義與和平路上女性的角色」專講

【林婉婷專題報導】「公義與和平路上女性的角色」專講,邀請3位講師:金惠蘭(HyeRan Kim-Cragg)透過韓國婦女發起反戰社會運動的實例探討,女性反抗壓迫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公義與和平。邱淑嬪從白色恐怖女性受害者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反思女性的「包容特質」如何成為社會和解的幫助。雅典娜.佩拉爾塔(Athena Peralta)簡述東南亞國家農業經濟受氣候破壞的案例,進一步分析農村女性如何在困境中尋求新出路。

金惠蘭是加拿大薩克其萬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聖安德魯神學院教授。她強調題目的「公義與和平路上」(Pilgrimage of Justice and Peace)為普世教協(WCC)所創造,介系詞使用of(之中),而非about(關於)或for(為了),代表基督徒追求公義與和平並非額外工作,而是分內責任,「不是選擇,而是義務。」

金惠蘭感嘆女性們在教會不只人數多,負責的服事也多,卻少被重視;她比喻如果教會是身體,女性的付出就是教會的心跳,讓教會真實活著並更美好,「女性的貼心、靈巧的雙手、盡責的雙腳、敬虔的心靈與堅定的禱告,使教會能完成上帝交付的使命。」她也分析父權觀念的成因並反思女性受壓迫的現象,認為受壓迫的女性其實也是反抗壓迫者。1992年初,韓國慰安婦與關心團體共同發起「水曜集會」,20多年來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集會上千次,持續尋求道歉與賠償。南北韓停戰後,雙方人民處於政治對立與情感撕裂關係,2015年時,30多位女性發起非暴力抗爭運動「女性穿越非軍事區」(Women Cross DMZ),也為脫北者們發聲。金惠蘭總結,女性擁有巨大勇氣與反抗能量,「有神的愛,凡事都能成。」

玉山神學院新約學助理教授邱淑嬪介紹台灣轉型正義方向。她表示,台灣白色恐怖研究與轉型正義內容缺乏女性政治受難者身影,並點出「和解」是轉型正義的重要精神,PCT應與不同宗教信仰建立尊重關係與對話。她以民間傳統信仰「媽祖」為例,指出信徒將媽祖視為如同母親般的女神,這種親切、包容、拯救的形象,正如耶穌基督回應世界並與受造物建立關係,兩者存在相似的理解。

WCC經濟與生態正義專案執行專員佩拉爾塔以海燕颱風侵襲菲律賓為例,延伸講述農民遭遇的經濟困難。在發展中國家,女性生產6到8成的糧食,但耕作土地、信用貸款等資源卻不如男性充裕;不少女性會借高利貸投入農務,又因天災血本無歸。她指出「暴力有很多種形式」,例如逐年加劇的颱風、全球暖化等氣候災害,其中不乏是大型企業生產過程所排放的汙染所致,但這些外部效應卻由「看天吃飯」的農牧業者承受。她表示,菲律賓安米罕地區(Amihan)的農村婦女放棄商業單一模式,種植傳統稻作與多元蔬菜,作物更能適應多變氣候,也更能抵禦病蟲害。她相信出於利他精神的公義經濟模式,才能夠看見他人與環境的需要。

好國好民 青年需接力

青年會前會

【林宜瑩專題報導】TEF青年會前會是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WSCF)亞太幹事蘇妮塔‧蘇娜(Sunita Suna)提議舉辦,共有來自德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台灣12個國家共34位青年代表出席參加。此次邀請台北中會蘆洲教會青年Ljavakaw Tjaljimaraw(謝易宏)、排灣中會牡林教會傳道師Vavauni-Ljaljegean(法法吾妮.拉樂歌安)及鄭竹梅,分別就「台灣國際地位」「原住民族土地正義」「白色恐怖轉型正義」進行專講。

Ljavakaw Tjaljimaraw表示,他日前在斐濟參加普世會議,遇到一位薩摩亞的牧師。兩人聊到薩摩亞就算獨立了,仍舊被過往殖民統治勢力給控制著,他便以鄭南榕的「我們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勉勵牧師。他同樣也用這句話期勉TEF青年會前會各國青年代表,盼望大家一起努力使自己國家成為好國好民。

Vavauni-Ljaljegean從PCT歷年參與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進而影響當代原住民青年覺醒運動切入。她提及,1984年開始,原住民族為爭取土地正義在台灣各地進行抗爭活動,PCT自此就從未在各樣的原住民族社運中缺席,至今仍持續在幫助原住民找回過去所失去的文化、語言及身為台灣這土地主人的身分。她也坦言,縱使總統蔡英文已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可是長期的「同化教育」導致原民青年的自我文化認同遭遇困境,多數原住民青年已不太清楚為何要道歉。

鄭竹梅說,上大學前,她與媽媽在家裡不會特別提起父親鄭南榕。直到參加鄭南榕逝世20週年紀念活動,她才意識到,原來鄭南榕如此影響著台灣的年輕人,她身為鄭南榕的女兒,也在嘗試了解父親過去的行動後才明白,父親在年幼時常常提醒她要有同理心、同情心的用意。

關心受苦 行動秉持愛

處境聖經研讀與白色恐怖時期的見證

【邱國榮專題報導】處境聖經研讀與白色恐怖時期的見證,邀請前總幹事秘書施瑞雲分享生命經歷,並邀請教授林哲夫分享PCT參與台灣民主化運動過程,如何推動愛與非暴力的草根運動。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當時台灣還在戒嚴統治中,風聲鶴唳,人人自危。施瑞雲卻因為協助藏匿施明德遭到拘捕,「聖經清楚教導我們要去關心受苦的人,我順從這樣旨意。」「我相信美麗島是台灣人權重要的轉捩點,也是台灣政治民主發展的轉捩點。」在演講中,施瑞雲只輕描淡寫獄中的經驗,她強調,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民主化的前哨戰,她清楚正義在台灣已經啟動,但也惋惜許多因錯誤定罪被處決的、被判刑的政治犯已經過世,沒有親眼見證正義歸來。她表示,過去PCT經歷白恐的故事,是屬於普世教會的故事,期望眾教會在和平盼望的基礎上,共同為尊嚴奮鬥,期待普世教會為PCT祈禱,一起寫下見證上帝的下一章歷史。

林哲夫分享指出,台灣長期受到壓迫,導致許多人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不自知。中國對台灣虎視眈眈,以多向管道執行殲滅台灣計畫,上帝給了PCT適當工具,以非暴力運動促發台灣民間的草根力量,阻止極權掌控台灣社會。PCT引進吉恩‧夏普有關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著作,並翻譯成中文、廣為推傳。他也強調,一帶一路政策是中國帝國主義的擴張,許多國家已經受到中國霸權影響,中國所追求的是成為世界中心,普世教會必須團結在福音中,繼續傳揚和平價值,有計畫行動並且謙卑。他期待教會在上帝的愛中持續行動,阻止中國霸權無限制擴張。

解放觀點 彰顯神公義

處境聖經研讀與原住民的見證

【邱國榮專題報導】處境聖經研讀與原住民的見證邀請PCT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幹事歐蜜‧偉浪、玉山神學院院長布興‧大立、排灣中會總幹事樂歌安‧督達里茂等分享,並由加拿大長老教會(PCC)牧師琳達.巴頓(Linda Patton)、紐西蘭毛利族部落青年領袖毛納龍諾.狄托(Maungarongo Tito)、菲律賓碧瑤市科狄勒拉區女性相關教育與行動與研究中心主席莫琳.比倫(Maureen Belen)等3人擔任回應人。

歐蜜‧偉浪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流失與恢復之意義」為題,強調台灣原住民傳統領域可以清楚劃分出台灣與中國的不同,有助於台灣在國際上主張拒絕成為中國一部分。布興‧大立指出,日本調查台灣原民土地約166萬公頃,不包括當時交通不便的地區,若政府歸還原住民的土地少於200萬公頃,對原民的道歉將不具實質意義,「我們正在等待掌權者落實原住民期待的正義。」樂歌安‧督達里茂表示,30年的「還我土地運動」不是偶然,與跳脫歐美神學思想、主張解放的「第三世界神學」有關,三分之一的參與者來自教會。她重申教會是社會公義的先鋒,PCT的「三大宣言」及「信仰告白」都源自解放神學傳統。

琳達回應,教會曾是政府迫害原住民族的幫凶,PCC經信仰反省,成立「彰顯公義和解委員會」,與原民一起致力守護自然環境。毛納龍諾表示,毛利人相信土地是母親,所以能夠感受到台灣原住民的苦難。莫琳表示,菲律賓原住民族生活在美中兩強爭霸,開始集合專業團體及教會鼓吹民族自治,現在並連結境外,期待建成更強大的普世網絡。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