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領袖聖誕文告 呼籲信徒捨己及人
【曾菀妤編譯】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世界各地的宗教領袖多會發表聖誕文告,提醒基督徒在歡慶救主耶穌誕生外,也必須與公共議題有所連結,並進一步行動,關心社會及鄰人。
英國聖公會(CoE)領袖不約而同地提及了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於聖誕講道中,呼籲信徒以愛的語言取代「仇恨和部族意識的語言」,他表示,幾週之後英國將正式脫歐,人們可能會感到「不安」,這項改變可能抑制基督徒發出愛的語言的危機,但他強調,基督徒必須為邊緣人、被忽視的人、受壓迫者發聲。
約克大主教約翰‧森塔穆(John Sentamu)則提醒「不要輕易鄙視窮人」,他強調「上帝看的是每個人的心,而不是他們的收入。」此外,他也鼓舞信徒,即使在不確定的時代,希望仍然存在,要相信在黑暗中上帝仍然能發光。
倫敦主教莎拉‧穆拉利(Sarah Mullally)在文告中提及,脫歐關乎全體英國人的身分認同及城市願景,公投揭露出社會的分歧,她希望靠著教會的力量帶領社區,共同尋求全體福祉,不再有分裂。她也強調,儘管英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現代奴隸制依舊猖獗,未來倫敦教區將努力協助解決強迫勞動與性剝削相關問題。
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主席該撒布(Najla Kassab)表示,世界各地仍不斷上演痛苦的故事,苦難存在於生活之中,但耶穌的降生帶給基督徒盼望。她希望,在歡慶的節期中,基督徒不要對現勢感到氣餒,反而要保持希望的精神,彼此尋求共融並致力於正義。
澳洲聯合教會(UCA)主席迪德麗‧帕爾默(Deidre Palmer)則表示,耶穌教導信徒,彰顯上帝的愛能跨越分裂的界限。她強調,界限來自於對他人的恐懼而產生,是透過社會階層、經濟地位、年齡、性別或政治取向而生成,並表示世界各地的基督教組織正努力遵循耶穌的教導,解決貧困、不公義及不平等的情況。
12月25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梵蒂岡主持聖誕彌撒中表示,希望2019年是「充滿兄弟情義」的一年,各個國家與文化中的人,就算有不同想法,仍然能夠彼此尊重、相互傾聽,並盼望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敘利亞及葉門等中東國家能迎來和平。教宗並強調,多元化所呈現出來的不同,並不是壞處或危險,反而是財富,就像畫家要創作,所擁有的顏色當然越多越好。
斯里蘭卡天主教團則呼籲信徒為窮人舉行慈善活動來慶祝聖誕節。主教團說,人們有責任關切人民的需要和痛苦,並強調「只有在相互尊重、正義與和平的社會,全人發展才能實現。」(資料來源:Church Time、WCRC、UCA、Vatican News、Asian News)
美墨邊境搬演聖經 守護中美移民權益
【曾菀妤編譯】12月15日,150名基督徒聚集在美墨邊境重新演繹耶穌誕生前,馬利亞和約瑟在前往伯利恆路上尋找住宿的聖經故事。但日前邊境發生示威者跨越邊界遭捕,今年的表演受到嚴格的管控。
這項由美墨基督徒發起的「住所無國界」(Posada Without Borders)敬拜活動已經連續舉行25年。美國長老教會(PC(USA))災難援助中心主任羅里.克勞斯(Laurie Kraus)表示,該活動的亮點在於,來自墨西哥基督徒透過唱歌尋求寄居,而美國的基督徒拒絕幾次後,最後會接受請求,以響應無國界的意義。
為抗議美國政府對中美洲尋求庇護者的冷漠、譴責延築邊境牆,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超過400名跨宗派神職人員及守護移民正義的倡議者於美墨邊境舉行「愛無邊界」行動,32名宗教領袖與社運人士因涉嫌跨越邊界遭美國邊防警衛隊逮捕。今年邊境警衛隊嚴格控管活動,要求參與者必須遠離柵欄2公里。參與者Adam Estle表示,「距離如此遙遠,我們很難與墨西哥的表演者的音樂同步演出。」
羅里.克勞斯說「過去25年裡,這個慶典邊界圍欄隆重舉行,比鄰而居的兩個國家人民至少可以透過柵欄縫隙接觸、交換小禮物,並成為團契一同敬拜。」美國長老教會宣教部憐憫和平公義事工部(Compassion, Peace & Justice Ministries for 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Agency)主任薩拉(Sara Lisherness)則表示儘管Posada是歡欣的慶祝儀式,但在聽到尋求庇護者流離失所的故事後,心中總是百感交集。她強調,雙方合一敬拜,深刻表現出在磨難中全然倚靠信仰的精神,「這個活動見證了我們彼此互為肢體。」
PC(USA)太平洋中會宣教部牧師海蒂.沃森.寶潔(Heidi Worthen Gamble)表示,以往的敬拜活動,兩國的基督徒藉由互動成為一體,「這是一件很美的事,你會了解到,社會成員之間的關係比任何有形的城牆來得更強大。」她表示太平洋中會絕對支持並尊重移民庇護者的權益,也譴責當前政府的移民政策內容不具備非歧視性人道主義的價值。(資料來源:PC(USA))
印尼火山引發海嘯 鬱色聖誕信徒守夜
【曾菀妤編譯】平安夜前夕,印尼巽他海峽因火山爆發引發海嘯,充滿笑聲和樂音的聖誕節慶祝活動被迫取消。普世教會領袖第一時間呼籲基督徒為海嘯受害者祈禱,而在印尼,離災區不遠處的五旬節教堂,選擇以莊嚴肅穆的燭光守夜禱告會取代聖誕節歡慶活動。
12月23日晚間9點半,位於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喀拉喀托火山(Krakatau volcano)爆發,引發海底土石流,適逢漲潮,當局一度將海嘯誤判為異常潮汐,未能發出預警,造成嚴重災情。海嘯襲擊了西爪哇和蘇門答臘島南部地區,數百間房屋瞬間被毀,救援人員仍在現場尋找生還者,進行救援。至少造成426人死亡、7200多人受傷,以及過4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是繼9月28日蘇拉威西島地震後,印尼再次發生致命海嘯。
海嘯為聖誕節蒙上一層鬱色。離災區不遠的明愛五旬節教堂(Carita Pentecostal Church)牧師露斯曼‧安妮塔‧西特羅斯(Rusman Anita Sitorus)帶領100多名會友舉行燭光守夜禱告會,取代原訂的交換禮物和聖誕節慶祝活動。禱告會中,數十名會友難以控制情緒,不斷落淚。
露斯曼‧安妮塔‧西特羅斯表示,「教會往年都會舉行歡快的慶祝活動,但海嘯為當地帶來嚴重的災難,導致萬丹省的數百名兄弟姊妹死亡。我們今年的聖誕慶祝活動充滿悲傷。」此外,她也感謝上帝保守教會會友,沒有人因海嘯受害,「上帝讓我們在海嘯發生後,繼續為人民服務,這是一個更好的付出機會,我們可以為受災者以及這個地區做點什麼。」她進一步解釋,通常教會聖誕節活動會有200多人參與,但此次災變觸動會友們對2004年南亞海嘯的恐懼,不少人已遷徙至雅加達或他處避難。她希望透過舉行禱告會,眾人同心謙卑祈禱、舉燭歌頌,一來記念在海嘯中不幸罹難的亡者,二來也懇求上主繼續憐憫帶領。
會友伊麗莎(Eliza)表示,今年在災難中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聖誕節,「這是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上帝的愛是真實的,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資料來源:Reuters)
伊拉克內閣修法案 明定聖誕國家節日
【曾菀妤編譯】成功擊退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後,今年伊拉克的基督徒終於可以歡慶聖誕節,迎接耶穌的誕生。伊拉克政府12月24日宣布,將聖誕節(12月25日)列為國定假日。
伊拉克政府透過內閣投票,通過國家假日法案修訂案,明定聖誕節屬於全國民眾的假期,而非僅限於基督徒社群。伊拉克政府除了透過社交平台Twitter公布相關決定,同時也向基督徒、伊拉克人民和全球慶祝聖誕節的人送上祝福。
伊拉克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也是天主教與正教會的東方教會發源地。當地基督教傳入最早可追溯至西元一世紀,據信是由使徒多馬帶來福音。伊拉克基督徒人口數一度曾達500萬人,2003年,美國派兵攻打伊拉克後,戰爭和教派衝突,導致大量基督徒逃離家園、移居敘利亞,人數銳減僅剩不到30萬人。2014年,IS崛起並攻占數座城市,自此政府展開長達3年的反恐戰爭,直到2017年12月,才完全收復失土。
IS的肆虐使得伊拉克基督徒人數進一步下降,目前確切人數仍難以統計。許多城市也因戰亂衰敗,至今未能完全復原。臨近第二大城摩蘇爾(Mosul)不遠的卡拉奇什(Qaraqosh),在IS襲擊前,是伊拉克最多基督徒居住的城市,人口超過5萬。IS占領摩蘇爾後,受到衝突波及,許多基督徒逃到鄰近城市或移居國外,伊拉克政府收復該處後,至今僅有幾百個家庭返回定居。
卡拉奇什聖母無原罪天主堂(Immaculate Church)神父布特羅斯(Butros)表示,「我們希望所有流離失所的家庭都能回歸。」24日晚間,十多名信徒們齊聚在遭到武裝分子縱火而焦黑、牆上仍然標有IS塗鴉記號的教會裡,舉行守夜祈禱彌撒並領受聖餐,共同分享屬於聖誕節平安的記號。
25日,在首都巴格達,超過100名天主教徒聚集於聖喬治迦勒底教堂(St. George Chaldean Church)參加聖誕彌撒。神父巴西利厄斯(Basilius)說:「比起往年,局勢好上許多,IS已經被打敗,人民可以在巴格達享受安全穩定的生活。」(資料來源: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