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1月16日晚間,屏東在地方人文空間舉辦「星期三人文講堂」,邀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專任助理教授陳文學,談暨南大學承接南投縣政府食物銀行業務,並辦理跨鄉鎮服務的經驗。

陳文學提到,過去大學教師被認定是只要研究,並提供政府建議,不太實際參與政策執行。但若真想讓教學與研究方式實際運作,應對社會有更多了解。2017年7月,暨南大學承接政府「南投縣食(實)物銀行援助計劃——食物援助專業服務」,設點在菩提長青村(暨大老人福利實驗園區),服務範圍是烏溪線之仁愛鄉、魚池鄉、埔里鎮、國姓鄉、草屯鎮、中寮鄉等地。

(攝影/林婉婷)

陳文學表示,食物銀行計劃主要照顧群體是「邊緣戶」,例如無法申請低收入戶等其他政府補助之家庭,但如何界定並不簡單。暨南大學透過分析獨居老人、單親家庭、家暴通報等多種數據,排出各鄉鎮之剝奪指數,接著要仰賴在地社工與各單位的協助,例如鄉鎮公所、村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社福團體、農會組織、國中小等轉介;其中也有自主申請者,不過僅佔1成。取得名單後,再由社工評估個案是否需要服務。2017年至2018年期間約服務6000多人次,以2018年11月為例,共計186戶、634人次,比最初估計每月200人次還要多許多。

陳文學也談到不同與協助單位的合作經驗。例如鄉鎮公所,部分在選舉期間會特別積極,但其中也有平時就認真用心的單位,例如草屯鎮公所,不但自己成立食物銀行,且物資是募集而來,不是額外花經費購置。村里辦公室與村里長方面,曾發生有志工幫忙發放物資,後登記選村長時被有心人士指控賄選。當時陳文學還主動去做筆錄,證明對方清白。

社福單位部分,暨南大學與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合作,將早餐、午餐等資源錯開,以免重複投放。國中小等教育單位方面,陳文學舉例,國姓國中曾提報40多件個案,深入了解後才得知,整所學校約4分之1學生的家庭其實都很需要幫助。

(攝影/林婉婷)

陳文學說明物資管理與物流媒合經驗。2017年募集到的物資總共值45多萬,2018年則提高至120多萬;眾多物資的進入與送出都要登記清楚,才能將合適物資送到有需要者手上。他也指出,台灣捐助物資高峰期是年中普渡與年末冬令救濟,但有時物資重複發放太多,反而會因發放或使用不及而放置到過期;真正最欠缺物資的時間其實是每年2月到6月期間。暨南大學開放線上表單,將連結提供給曾捐助物資之單位,讓大家可以清楚哪些過剩、哪些不足。也期待未來能找到專業人才來設計App。

物流則與中投有線電視台合作,請工程車協助運送物資,未來有望合作開發視訊探訪設備。此外,學校也安排課程讓學生幫忙,在服務中學習議題;充滿創意的學生們會將學校活動後剩下的羅馬旗縫製成袋子,用來袋裝物資,落實環保。

陳文學強調,為避免標籤化,食物銀行之定位不能當作是照顧弱勢,而是界定為「食物不浪費」「物資重分配」,「這不是個別弱勢家庭的社會救助問題,而是公共資源分配。」此外,也不只是單純把物資發出去就好,而是過程中建立起信任與關係的網絡。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