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凡專題報導】2018年暑假,台南中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舉辦「2018盛夏管風琴・風雲會合」音樂營,以連續6天的音樂饗宴,記念太平境教會管風琴設立40週年。這不僅是全台灣第一台管風琴,更是仍在禮拜中服役的樂器。

太平境教會的管風琴為1880年由美國福克與海斯汀斯管風琴造琴廠(E. & G. G. Hook and Hastings)製造,原置於猶太會堂,輾轉移至幾間教會後,1963年美南浸信會宣教師施麥哲(E. Stanley Smathers)牧師居中協助聯繫,捐贈給東海大學。1964年7月由美國軍艦運載來台,為最早抵台的管風琴。

管風琴運抵台灣後,原置於東海大學體育館,因環境不利保存,導致琴體及音管受損嚴重。時任太平境教會牧師王南傑透過台南神學院院長蕭清芬得知施麥哲有意將琴轉贈教會,經長執會議決通過,加上全體兄姊踴躍奉獻,共募款62萬元裝設。1978年10月8日上午主日禮拜舉行「管風琴感恩、奉獻、讚美禮拜」,並持續使用至今。

太平境教會禮拜事工部部長黃雅琴長老表示,聖樂的教育與傳承是教會生活很重要的一環,也是教會的責任。40年前,管風琴裝設在太平境教會的時候,是台灣第一架名副其實的「教會管風琴」,不只是演奏廳的樂器,而是真正為了服事與敬拜而設立。

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管風琴。(相片提供/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今年第30屆傳藝金曲獎入圍者、台灣神學院老師陳毓襄指出,管風琴是專屬於教會的樂器,許多學習其他樂器的人可能會希望自己成為演奏家,但是學習管風琴的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在教會服事,使會眾透過管風琴更加貼近上帝。目前全台灣僅有台灣神學院及台南神學院提供管風琴主修課程。

陳毓襄分享,當年她立志學成後要返國服事,在國外看見每一個學習管風琴的同學,都有很堅定的信仰及服事心志,「因為他們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她內心深受震撼,感受到上帝透過管風琴帶來的力量,她也期盼將這樣的風氣帶回台灣,讓台灣的青少年有機會感受到相同的力量。

協助太平境教會安裝管風琴的技師張朝任,亦受邀前往音樂營回顧當年往事。他說,當年約莫17歲,還在樂器公司當學徒,由於國內熟悉管風琴的專業人才不多,除了協助太平境教會安裝外,也曾協助台灣神學院。

張朝任說,管風琴結構複雜,包括由錫跟鉛製造的大型金屬管,小至跟筷子差不多大小的木頭,內部還有羊皮等零件,移動時需經拆裝等程序。太平境教會管風琴1880年由美國製造,經歷5次遷移,期間難免零件遺失,包括台神及太平境的管風琴,有部分零件就是他親手複製的。

張朝任。(攝影/陳逸凡)

當年施麥哲帶領安裝管風琴,由於台灣高溫潮濕,很多零件因為保存不當受損,太平境教會管風琴還先運送至施麥哲位於屏東的住處維修。張朝任也一同在屏東住了8個月協助維修,每週都會騎摩托車往返台南、屏東進行零件運送及安裝事宜。

由於太平境教會管風琴設置於開放式場地,內部容易累積灰塵,張朝任說,每次進行維修保養,鑽進管風琴內,都像從礦坑出來一樣全身烏黑。他是來自屏東鄉下的孩子,鋼琴跟管風琴他都不認識,但是上帝安排他來照顧這一台琴,這台琴已經一百多歲了,「未來就算我們都不在了,這台管風琴還會繼續在這裡唱歌。」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