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牧台北學園 青少年展現音樂才華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天主教會台北善牧學園提供台北市家庭經濟資源不豐的青少年學習音樂的機會,以組織熱音樂團的方式吸引年輕人,同時防範中輟。8月22日晚間,台北善牧學園在西門町展演空間「杰克音樂」舉行熱音樂團成果發表,10位樂團成員感謝社會各方匯入的資源,讓他們擁有了追逐音樂夢想的學習機會和環境。

樂團名稱為「IP」,緣由是因為團員聯想到「無極限的學習欲望」,適合「Infinitely(無限)」,加上上課學到強力和弦叫「Power Chord」,於是又加入「Power(力量)」,另外「IP」的意義也是「位置」,象徵樂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結合起來就有無限可能性。台北善牧學園主任吳金雲表示樂團的命名過程都是成員自己發想,而取名有「定位」意義的IP,可以解讀成在青少年心中,樂器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位團員在樂團中也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攝影/邱國榮)

吳金雲說,「IP樂團」是屬於「預防方案」,防範青少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成為中輟學生;而接收中輟生個案的這方面,也是台北善牧學園的社會工作項目,屬於「殘補方案」,防範中輟學生誤入歧途。她指出,不論是預防方案還是殘補方案,招收年齡根據政府規範在12至18歲間,不過台北善牧學園裡也有20歲的大學生,都是過去學園裡的個案並受到社工照顧,雖已過政府補助輔導的法定年紀,依然眷戀學園,經常回學園走走、看看;IP樂團的成員當中,其中也有20歲的大學生。

資深團員小蓁說,在學校總是很羨慕可以學鋼琴的同學,但礙於家庭經濟狀況、一直無法如願,然而她從樂團海選一路晉級、爭取到現在成為資深團員,很珍惜每次團練機會,「而且站在舞台上,我就是很有感覺。」IP樂團團員的學習與發展漸趨穩定,台北善牧學園社工們帶領青少年們學習參與樂團運作,一起規劃今年成果發表會,培力這群年輕人思考樂團經營,促發他們依自己的專長為樂團盡一份力。

在「殘補方案」方面,台北善牧學園於2017年轉型,由原本每週5天到學園上課,減少為2天,另外3天仍是回到體制學校內就學,期望學員在未完全脫離學校的模式下繼續與體制接軌。吳金雲表示,政府推動12年國民教育政策,相較以前,國中生意願繼續升學高中者提升,而中介教育在台北市已經縮班;根據台北市教育局中介教育工作實施計畫所顯示,目前台北市教育局合作式中途班有2班,每班招收15人,分別為台北善牧學園(天主教會善牧基金會)和以琳少年學園(中華基督教以林關懷協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