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退而不休的新社會

葫蘆‧蘋果‧貓大齡食堂從總鋪師到跑堂者,通通都是高齡長輩。(相片提供/嘉基)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台灣高齡人口逐漸增多,目前國人退休的平均年齡約61歲,距離平均壽命80歲,大約還有20年的時光。很多人退休之後,生活突然失去重心,生命也失去意義,失去了存在感,身心急速老化或退化,出現退休恐慌或憂鬱的現象。

提早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早就面臨這樣社會狀況,近年來都在倡議「生涯現役的社會」,讓高齡者可以持續參與社會。工作職場就算有退休,但人生永不「退役」。退休,是逗點,不會是句點。日本在各地方推動的公益法人「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提供高齡就業與志工服務的社會參與管道,也是成功整合社區與企業資源的組織。

「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目標是傳承高齡者的經驗和能力,透過持續工作的方式貢獻及活化地方社會,積極協助高齡者拓展社交圈,拓展健康生活方式。對於退休人員或高齡就業者而言,不同於過去職場拚搏的角色,也不必肩負養家糊口的重責大任,因此,工作型態需要再設計,符合臨時、短期與彈性需求。
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接受企業、家庭、政府單位等委託,開發與提供適合高齡者的臨時性、短期性和輕易的業務工作,有的是一個月只要上班10天,或者一週20小時。短期、多元與彈性的工作型態樣貌,符合高齡者就業需求。

除了各類型的臨時派遣工作,包括家事服務、油漆、翻譯、司機、家教、園藝、店員與大樓管理員等,銀髮人才中心也提供職務訓練,協助二度就業。此外,該中心也規劃活化地方社會的方案,跟當地政府的政策長期合作,開發社區服務工作,範圍涵蓋教育、育兒、照護和環境,包括巡視空屋、上下學交通導護、到養護機構陪伴老人、社區堆肥、綠美化環境與整頓違規停放的腳踏車等。

也有設置社區商店(直營所)。譬如新瀉縣柏崎市的社區商店,即是由150名會員志工營運,會員也可以販售手工藝品、農作或二手物品,連結在地的銀髮族成為聚集交流的據點。

在農村地區,中心也開辦「大家的農場」(共同農場),結合青銀共創、食農教育,利用休耕土地開闢農園,讓有經驗的老農分享農作經驗,不曾務農的高齡者可以學習農務。學生和一般民眾都可參加,成為食農教育的一環,同時也可以創造身障者的就業機會,打造「農福合作」模式。既可勞動身體,接觸土地,也可透過農作結交朋友。

從日本經驗看來,不管是就業或志工參與,全面盤點政府、企業資源與社區工作,透過媒合平台,可以促進高齡者參與社區方案,活化在地社會。對於台灣教會和社會該思考:我們是否也該翻轉退休人力資源?讓有活力的退休長者找到另一個舞台,繼續過著精彩的人生下半場,營造「退而不休」的新社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