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疫情前線的牧者

◎簡心怡(英國倫敦律門教會會友)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英國是西歐死亡人數最高的國家,3月底到4月中是疫情高峰,單日死亡案例最高達1175人。5月疫情漸趨和緩,政府宣布公司行號可以階段性復工。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每天忙碌不已,病房裡充斥各種儀器的警示聲。封城中家人無法陪伴患者在側,患者只能孤單地在病床掙扎。在疫情中,院牧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提供患者及家人精神上的慰藉,也成為醫護人員的重要戰友。

倫敦東岸有個大型展場,4月初因應疫情改成臨時醫院,名為倫敦南丁格爾醫院。一位院牧詹姆士‧馬偕(James Mackay)是當地教區的天主教神父,這位神父帶領九位牧者成立一個24小時的院牧服務,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5點,至少有一位牧者在醫院,其餘時間則透過電話聯繫。這些牧者本身已經有服事的禾場,再加上醫院的工作,密集的面對這麼多需求,不免感到身心疲累,這時同工的支持格外重要。他說,在醫院遇到的談話對象,五位裡有四位沒有宗教信仰,卻不難聽出,此刻他們尋求神的心比任何時刻都迫切。

在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一位英國聖公會院牧米婭‧希爾伯恩(Mia Hilborn)說,現在進出病房需要花很多時間穿上全套裝備,透過裝備與患者說話有距離感,只能靠笑容和肢體語言克服這些屏障。疫情期間醫院充滿許多無奈與悲傷,高壓的工作環境不斷消磨醫護人員的體力與熱情,醫院設置了幸福休息區(Wellbeing Area),讓醫護人員可以休息片刻,院牧也成為他們的支柱,堅定他們的信心繼續工作。坎特伯雷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從封城後也加入聖托馬斯醫院的院牧團隊,因為住在附近,可以步行到醫院。

大主教韋爾比在心理健康意識週(Mental Health Awareness Week)呼籲政府,不要再刪減公共支出,應該看重社會關懷的部分,並將預算放在建設人民的心理健康。這期間有許多一線工作人員身心疲乏,有許多民眾感到無聊、沮喪或孤獨,也有人情緒低落、焦慮,有人則擔心自己的財務、工作和健康狀況,或是擔心身邊的親朋好友。他提醒,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要謹記目前的情況只是暫時的,「我們雖然在危難之中,這並不意謂這我們就無法擁有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我們仍應勇敢的去樹立未來的願景。財富不是崇拜的偶像,而是要成為造福所有人的資產。」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