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PCT下個世代的歷史研究者在哪裡?

Image by PublicDomainPictures from Pixabay

◎鄭睦群(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在長時間的等待、籌備、執行與建造之下,直接隸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的歷史檔案館在2019年11月20日正式啟用。一座設備完善的檔案館除了蒐集、保存等相關學術工作之外,勢必會吸引教會內外的研究者前往,因此PCT歷史檔案館的啟用將成為教會界與學術界的祝福,本宗在歷史研究與檔案保存上正式宣告進入嶄新的時代。

但此時筆者要問的是,PCT下一個世代的歷史研究者在哪裡?以個人經驗與多年的觀察來看,目前檯面上的研究者走上學術之路的原因,多半都是個人生命歷程的隨機,較少來自制度上的吸引,號稱重視歷史研究的PCT說實話不應該如此。倘若獻身牧職的呼召依舊需要教會鼓勵,以及後續技術端的輔導與協助,那麼歷史研究者的發現及培育不也是如此嗎?何況要當一位牧師,我們有神學院;但栽培一位歷史學者,我們並沒有歷史系。

不過,要解決這項問題的關鍵,其實不是要PCT構思籌備歷史系所(有的話當然好),而是要先知道本宗信徒內有多少人正在就讀人文相關的研究所,並且在其尚未決定畢業論文題目前即進行了解與輔導,接著在攻讀過程中提供相關的協助與資源,最後共同催生屬於PCT與學術界的研究果實。目前總會雖設有研究論文獎助金,但是當一本(或是一篇)論文提出申請時,我們可能也錯失了另外九本(或是九篇)原先可能研究PCT的論文。所以與其被動等待研究成果的出現,不如讓這一名研究生(或博士生)一方面在己身的系所接受學術訓練,另一方面主動誘導其進入研究PCT的世界。比起自己籌辦相關的系所,這樣的方法事實上具有相當高的投資報酬率。

這樣的方法不僅限於歷史或人文,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論文獎助金」實施辦法的宗旨來看,其獎助的研究領域涵蓋政治、教育、醫療、媒體、社福、文化、歷史、環境、經濟、藝術、音樂、語言、文學、科技等層面,相信這代表著本宗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學術人力資源,我深信本宗臥虎藏龍的廣大信徒中也確實有著如此的學術人力資源。此外,我們雖然沒有歷史系,但依舊設有多所神學院與大專院校,轄下人文相關之系所亦不在少數,這些學子更應該是主動被關心與輔導的對象。儘管這些學子或許並非本宗信徒(甚至不是基督徒),但是在輔導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宣教的一環。

期盼PCT下一代歷史研究者的出現不是任憑隨機,而是更主動的扎根培育,有朝一日必將與這座新落成的歷史檔案館相輔相成。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