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受逼迫與聖經的輔導-2 在與神的關係裡改變生命

◎張法芸

面臨各種問題時,區分狀態和關係很重要。以面對逼迫為例(其實婚姻、親子、朋友、牧養等人際關係也一樣),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追求個人或群體能夠維持某種狀態——不論是信心的狀態、謙卑的狀態、站穩的狀態……,雖然這些狀態本身都是好的,但把目標設定為維持或追求這些狀態時,帶出來的教導、建議或輔導就很難避免是以人為中心,把盼望放在人的行為表現上。

如此一來,當人的表現找不到辦法改善時,就容易失去盼望,不知道該怎麼看神、看自己,又應該做什麼。

一、靈性不只是狀態,避免把福音當工具。

這也會使我們的思考和教導容易傾向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福音很容易變成是幫助個人或群體維持某個狀態的工具,而不是無論在什麼狀態都可以活出來的生命。

但靈性不應該只是狀態,而是我們與神的關係,是不管我們狀態好壞都會不斷發生的事。

用上述角度來觀察和理解一個人的生命,對逼迫中的輔導特別重要。逼迫是極大的苦難,人需要儘量預備好去面對。預備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時時檢查自己或別人的反應對或不對、狀態好或不好。了解自己的情況是很重要沒錯,但之所以需要了解情況,為的是無論情況好壞,都能繼續看見神的恩典信實。我們如果只盯著自己或教會的狀態,肯定不夠,我們還需要看見神。

或許你感到自己和教會已經準備得不錯,那麼我為你感謝神。但是,你也需要小心,因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章引證舊約時代百姓的行為警告我們,他說:「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需要謹慎,免得跌倒。」(12節)

保羅這麼說,並不是要剛強的人覺得挫折、失去信心,也不是要人把眼光停留在自己是否夠謹慎的狀態,彷彿只要謹慎,人就不會跌倒。對軟弱的人來說,剛強的表現很令人羡慕,但保羅說,自以為站立得穩的人也要謹慎,他們很可能也會跌倒。我們要問:如果連追求剛強也不一定管用,那還可以怎麼辦?

保羅的做法是,看到自己的軟弱之後,把眼光轉移到神身上,他幫助我們看見神是怎樣的一位神。「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13節)保羅說,我們需要看見神的信實,神信實的具體表現是祂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我們受試探時,總要給我們開路,叫我們忍受得住。祂會叫我們忍受得住,而不是靠我們謹慎或剛強。

保羅不只增加我們對神知識上的認識,也是在呼召我們,要我們在自己的剛強或軟弱裡與神建立關係,信靠和仰望祂的信實和應許──是祂能,是祂在保守,叫我們可以忍受得住。在這裡,我們看到神學上的具體概念就是「聖徒永蒙保守」。

這兩節經文中,我們向保羅學到幾個輔導的原則:

1.保羅很有針對性地在處理具體問題。

他針對受助之人外在的處境,也針對他們裡面的景況。處境會找到你、試探你,而你在試探中容易跌倒。

2.保羅也很有針對性地提說神具體的屬性。

神的屬性、祂說的話和做的事很多,我們要思考:針對眼前這個人的具體情況,可能需要提到神屬性的哪個部分?具體表現是什麼?

保羅在這裡說的不是神的慈愛、良善、公義、主權,而是神的信實──神說話算話。但是,信實也可能意謂著很多東西,例如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祂一定赦免我們,洗淨我們一切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但若用這個應許回應目前要處理的問題,會顯得有些答非所問。所以,保羅進一步說明,神的信實在眼前這個問題上的意義是什麼,即神應許祂必會:「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

輔導時,我們需要針對處境與人心的具體情況,清楚呈現神的屬性。

3.當保羅提到神的屬性時,不只是介紹客觀的神學知識,而是講到關係:「神會這樣對你。對現在這個樣子的你,祂會信實、會保守。」

神的屬性不只是神的狀態,也是神與我們的關係──祂會怎樣對待我們。神向陷在問題裡的我們啟示自己時,目的也是關係性的。祂呼召我們回應祂、相信祂、信靠祂,祂呼召我們不管剛強或軟弱,都把盼望放在祂的信實和應許上,這絕對比放在我們自己的狀態上來得可靠。

我們並不是不需要謹慎,但謹慎以後呢?仍然是仰望神。沒有任何剛強的人剛強到不需要倚靠神的信實,也沒有任何軟弱的人軟弱到神沒有辦法信實地實現祂的應許。當我們承認自己的信心放錯地方,願意回轉以信靠回應神,就是活出所相信的福音。福音不再只是用來幫助我們維持一種狀態的工具,而是不管我們在什麼狀態裡都可以活出來的生命。

有人要問:有人在逼迫中經歷毆打或虐待就妥協了,神保守他們嗎?他們是被保守的聖徒嗎?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處境來思想這個問題。當我們小日子過得好好的,該睡覺時一直滑手機,該相愛時心懷嫉妒苦毒,請問這時我們是承認神是我的主、是我的神?還是妥協、否認呢?而且這還是在沒有人毆打或虐待我們的時候。所以,我們並不比這些跌倒的人更好!如果他們是屬神的人,神怎麼保守你,也就怎麼保守他們。

二、生命改變是動態關係,軟弱中看見神恩典的真實。

正確理解生命的改變,可以打開我們的眼睛,看見神恩典的信實與真實。如果我們用狀態是否滿格的程度來看生命是否改變,那麼一定會常常失望、常常懼怕,對福音失去信心。

特別在面對逼迫時,如果我們夠誠實,一定會看到自己多麼軟弱。那些身陷囹圄的牧師夠勇敢了吧?如果你問他,我相信他會告訴你他也軟弱和懼怕。保羅夠勇敢了吧?他也常常說到自己的軟弱和懼怕。主耶穌是最勇敢的,但祂在客西馬尼園裡,向神訴說自己的驚恐和悲傷。

我們不可能比主更勇敢。一個順服神、常常謹慎檢查自己狀態的人,一定常常看見自己狀態很糟,好不容易進一格,馬上又退兩格。罪性讓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問題,卻不容易看見自己的問題。重點是,你的狀態讓你更體會並看見神的恩典,還是讓你更遠離神的恩典與慈愛?如果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改變是關係上的動態過程,我們就可以在不好的狀態裡看見神的恩典是信實的。以面對逼迫為例,從關係的角度來觀察,比如:

1.你會發現,那個人有問題,但他一直尋找神。

這說明神應許的信心、盼望、愛都是真實的,而且比人的問題更強大。

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沉默》中態度反覆的吉次郎。你會看見神的信實和同在,因此有更多盼望和力量。正是神的恩典,可以使我們改變、悔改。正確理解生命的改變,可以幫助人將聖經中的應許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真實聯繫在一起。

2.你會發現,神的救恩歷史怎樣具體而微、榮耀而真實地持續發生在自認狀態很糟的人身上。

如果我們學會用關係的角度理解、觀察人的生命,一定會看見神不只是在某個時刻的問題上是信實的。我們會有歷史的角度和過程的角度,持續見證和理解神的恩典與信實,沒有改變、沒有保留、沒有收回──不管人的狀態如何。我們會看見神不斷的、沒有止息的、豐盛的、為罪人存留的恩慈和憐憫。正是神的恩慈和憐憫,可以領我們悔改。

其實,我們不只需要從歷史和過程的角度理解神的信實,也需要從這個角度理解所有的問題或狀態。因為逼迫而出現的問題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的問題早在逼迫發生前已經存在,逼迫只不過是放大器,讓問題更清楚顯明。如果逼迫顯明一個人有懼怕人或救世主情結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會只在逼迫出現時才發生,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期待、夫妻關係、教導孩子、同工相處及帶領教會各方面出現徵兆。我們如果沒有好好處理日常生活的問題,一定會影響我們怎麼樣面對和經歷逼迫。

保羅‧區普(Paul Tripp)在《改變生命改變心》(Instruments in the Redeemer’s Hands)提出過一個很重要的輔導方法:把一個人現在的問題放進他個人的歷史,然後把他個人的歷史放進神的救恩歷史,我們才能比較完整、準確地理解一個人和他的問題。逼迫中的輔導一定不能單獨抽出逼迫中顯明的問題,而是需要把它放在個人長期的生活歷史中,才能更準確理解。我們牧養和輔導的對象不是人有問題的狀態.而是完整的人。理解一個人的歷史,幫助我們理解他的問題與掙扎,然而一個人的生活歷史,也不足以真正了解一個人,還需要從一個更宏大的視角去理解。

即使是從問題或狀態的角度來看,一個面對逼迫時出現各種問題的人,他的歷史也不是問題史,而是神的救恩歷史,救恩歷史把基督徒作為罪人的問題史放在神的喜悅中。清楚看見自己的罪,會讓我們更清楚看見,神的喜悅、恩典、信實就是你和我的生活史,而且是最精采、最值得被看見的部分。

如何能有這樣的看見呢?當我們更多用關係的角度來理解生命的改變,就越來越會有這樣的看見。首先,當狀態不好時,你仍會看見神所賜的新生命仍然繼續運轉,按神的應許,信心仍然是活躍的、強大的。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連自己的罪也不行。其次,當終於狀態好轉時,你會看見的不只是自己的狀態,還會看見神,會更意識到,每次改變都是在你與祂建立關係時。祂信實地按照祂的屬性、祂的應許來對待你,所以你改變了。生命的改變不是靠自己在腦子裡辯論經文、神學而發生,思想的改變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生命的改變是靠神與你的關係來促動。

當你跟神求赦免,祂赦免你;你跟祂求安慰,祂安慰你;你跟祂求幫助,祂幫助你。神說到做到,事情照你所求和祂答應你的發生了。我們發現良心真的被洗淨而且自由了,因為祂免了一切罪債;傷害竟然不那麼疼痛了,因為祂真的安慰我們;我們覺得更有力量面對害怕的事了,雖然還無法完全不怕──但更重要的是,你會看見神是真的!和聖經所說的一樣!於是對神的認識吸引你,繼續與祂建立關係,生命就在這樣良性的迴圈中繼續改變,經歷成聖的真實。

所以,我們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問題,也不要只放在進步的狀態。如果狀態變好時,只看到狀態變好,而沒有看見神,那真的可惜了。好狀態的鼓勵只是一時,不斷看見那位對我們好的神,這樣的鼓勵才是一生一世。

三、不只生命改變,而且用生命敬拜神。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輔導不應止於人的生命改變,而應止於輔導者和被輔導者一起用生命敬拜神。輔導員拿了第一排包廂的票,觀看聖靈的工作,看見人的狀態變好時,要繼續和這個人一起思想、觀看神怎麼帶領,怎樣顯出祂的恩慈、良善、豐盛和憐憫,那些聖經記載的神的好,怎樣臨到我們的身上。

輔導,不是改變一個人的狀態,而是把人帶到神的面前,看見神與他真實而生動的關係,以致於他也想要回應神。你們會一起敬拜神,感謝祂、更愛祂、更渴望祂,並願意順服祂,讓生命繼續照神的心意改變。生命的改變來自對神的感恩和敬拜,並繼續活出對神的感恩和敬拜。

如果我們的狀態看起來退步,我們會沮喪。不過,仍然會在眼淚中,因為發現神的好,就笑了、就愛祂、敬拜祂,安心把自己改變的時間表和程度交託給祂。生命的改變,就這樣在處境中的惡、人內在的惡和啟示自己的神之間不斷發生。

如何在逼迫的處境中認識神,除了觀察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練習在聖經中認識神。前面說到用救恩歷史了解一個人的問題,那麼我們熟悉救恩歷史嗎?夠完整嗎?我們熟悉的是救恩歷史中神的要求,還是救恩歷史顯明的那位神?你可以像保羅那樣,不只用神學術語籠統、含糊講神的屬性,而是針對需要具體闡述嗎?你能否描繪、敘述神是誰、祂做了什麼、說了什麼、祂的屬性、祂的情感、祂的樣子,比敘述祂的律法、祂的要求更清楚?

當你靈修、讀經,在聖經上劃重點,劃最多的是關於誡命,還是關於神呢?聖經記載耶穌基督的言行和工作,你更多是看見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還是體會到祂愛你呢?當你想幫助人改變時,福音是被你用來當律法給別人(如:耶穌基督都已經為你釘十字架了,你怎麼能不改變?),還是你可以針對人的處境和心中的掙扎,具體描述神在基督裡如何愛他,以致於他既覺得被愛,又感到被挑戰,並因著被愛的緣故,願意接受挑戰,向神悔改呢? (待續)

信仰反思

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何謂「在讀經中思想、認識聖經中的神」,請讀馬太福音27章38~54節,禱告並思想下面幾個問題。下一次,我們一起來看,我們對神的認識會如何改寫我們故事的腳本。

1.主耶穌此時經歷的處境是什麼?

2.在這個處境中,神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3.主耶穌是三位一體神中的第二位,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段故事中的神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4.從主耶穌的禱告來看,祂與父神的關係是怎樣的情況?

5.從父神與主耶穌的關係來看,這段故事中的父神是什麼樣子?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