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啟明

最近各界都在緬懷李故總統登輝先生。今年2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很巧地從淡水文史專家蘇文魁長老受贈這一本書《台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Intersectional Capital Flow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1895-1960)。這是出身淡水的李登輝先生,向康乃爾大學(NY: Cornell Univ.)提出的博士論文改寫而成。如余玉賢的〈台灣農業發展研究評述〉所言,這是當年少見的系統性探討農工部門經濟關係的研究,曾獲得1969年全美農業經濟學最佳博士論文獎,並於1971年出版為英文專書。

根據林滿紅教授的學術分類,李登輝的方法論系譜,是被歸類為「計量經濟史研究法」,這一類的研究者還有陳紹馨、馬若孟(Raymond Myers)等,都是響叮噹的大學者,代表著最新的研究方法。而李登輝上承日本農經專家川野重任的「階段性制度史研究法」,往下則影響了石川滋等人的觀點,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

此外,李登輝的《台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幾乎是農經史領域的入門案頭書。過去的學者只能統計出灌溉面積、肥料使用量等數字,但李登輝把這些成長率進一步帶入最新的生產函數後,數字就開口說話,指出這些變項對農產的實際貢獻。

這本1976年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的中文版本,並不是稀有罕見的版本,但卻說明了李前總統兼具政務官員的廣度,和技術官僚對業務的細膩。而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了一整套的台灣文獻叢刊(文叢)、台灣研究叢刊(研叢),也是先試啼聲,讓當時還無法大張旗鼓討論「台灣學」的年代,擁有了紮紮實實的讀本。

說到這,或許也有人想到了前一陣子的抄論文事件,這當然就是高下立判。一個是勤勉認真,下足功夫,一心想要改善民生,獲得貨真價實的博士論文;一個卻是偷懶照抄,浪得虛名,只為了虛構的碩士學位。

總之,各界都在推崇李前總統的豐功偉業,但他就是把百姓的需求,落實在政務上,因此才會講「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所以如果說他偉大,其實是全體台灣人民的偉大;而他也夠平凡,所以能夠知道平凡人要的是什麼。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1條評論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