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俗話來探討基督教靈魂之說

Image by OpenClipart-Vectors from Pixabay
◎李清澤

也許你聽過「神不守舍、六神無主」,這其實是台灣台語的古語(註),是文言文語系,這些話其實有更深沉的意義,在這裡「神」這個字與「靈魂」是有關聯的。

其實「神不守舍」是講人的意識狀態,譬如「嘸頭神」是在講那個人忘東忘西的很健忘;而看到有人眼光散漫,恍恍惚惚,就說那個人「無目神」。人有五官的五識,加上大腦的意識就有六識、六神,有頭神、目神等六神,如果人的意識狀態混濁不清、不明,就形成「神不守舍」的現象,就是頭神不守在腦舍,目神沒守在眼裡等神不守舍的狀況 。

人五官的神經如果受刺激達到一個強度,就傳到大腦產生感覺,大腦會做出正確的反應,以免受到傷害,譬如說手碰到很燙的茶杯,就會趕快移開,以免被燙傷!所以人的六神要時時保持意識的清醒,要「神守舍」。那麼「六神無主」又該做什麼解釋呢?就是六神沒有一個「主神」來統轄五官與大腦的六神,台灣人相信人有主神,所以死後就在神桌上設有神主牌來記念死者的主神。

人的大腦有感知系統、記憶中心、決策中心等,決定人對環境刺激的反應與行為。推而言之,似乎大腦要我們去愛一個人,我們就去愛一個人,大腦叫我們去吃香喝辣,我們就照做無誤,但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否則人就成了大腦的奴隸了,這是個生命科學難解之題!

這個難題在心理學裡,佛洛伊德以「自我」(Ego, Self)的學說來處理,他是個腦科醫生,精神科醫學的先驅者,他的臨床經驗讓他得到一個結論:大腦神經活動不能完全解釋人的行為,而是有個摸不著、看不見的「自我」來決定我們的所做所為。

我們的祖先沒有科學知識,但很有智慧地以六神要有個主神的學說來解決這個難題,才會有「六神無主」這句話出現,六神是要有「主神」來統轄的,來決定人的行為,這個主神的概念就是佛洛伊德的「自我」。但是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主神更接近基督教的「靈魂」的概念,它也和道家的「元神」「元靈」相通,是與生俱來,是上帝吹進亞當的「生氣」,是人的生命之源。基督徒信上帝,也相信上帝賜我們靈魂(主神),來統轄我們的行為,給我們生命的意義。 (作者為退休教授)

註:更多內容可以見拙作 〈「氣的文化觀」:台灣話的文化內涵〉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