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服務社會 發光作鹽──七星中會70週年教會增長宣教研討會

相片提供/仁愛教會

  |總編踏話頭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擁有輝煌的宣教歷史以及豐富的信仰資產,不過一體總有兩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隨著時間推移和組織擴大,信徒人口結構老化以及宣教事工的僵化,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七星中會在歡慶成立70週年的時刻,特別舉辦宣教研討會,來回應長老教會當今面臨的挑戰。透過不同規模、不同處境、不同策略、不同視角的宣教事工分享,展現源自上帝共同的恩典與盼望。期盼眾教會在宣教與增長的迫切焦慮中,看見上帝一直都與我們同在的記號。

 


【邱國榮專題報導】七星中會慶祝成立70週年,4月12至14日在林口喜來登飯店舉行「教會增長宣教研討會」,邀請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星中松山教會長老蘇國賢談「基督徒面臨的宣教挑戰」,指出傳道人在牧會時,普遍會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思考教會需要什麼樣的宣教策略?蘇國賢表示,首先得知道教會面臨到什麼樣的問題。他根據台大社會系團隊所做的基督教研究調查,其中針對傳道人的部分,教會遇到的首要問題與挑戰是「牧會團隊人力不足」,分析出團隊人力不足的因素有三項,分別是教會資源不夠、教會成長,以及人和的問題。

蘇國賢指出,團隊人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會友的信仰靈命不足,於是出現「會友叫不動」的情況,「這是普遍令牧師感到挫折的問題。」他進一步分析,導致人力不足的生成因素,是教會同時出現了資源、成長、人和等三個問題,而且這三個問題彼此高度相關,其關係的係數高達50%,他說這個數值在社會科學裡面是非常罕見。因這三個問題糾結,牧師就會跟會友有不一樣的想法,以至於衝突。

蘇國賢解釋,此三個問題又可以被歸納成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口老化所產生的人力問題;另一個是人口的多元化。由於多元的價值觀,使教會針對事工與宣教等的方向,會有較多與較大的不同意見,因而產生人和問題。

針對教會人口老化,蘇國賢指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會友平均年齡是50歲,老化程度僅次於天主教會。在宗派分類上屬於新銳教派的靈糧堂,會友平均年齡45歲,年齡分布模型貼近社會的自然分布狀況,此意謂著靈糧堂不斷有年輕人進入。

蘇國賢表示,由於長老教會的牧師會異動,所以人口老化的問題應由教會長老負責,長老應該思考教會20年後的樣貌。不過他也強調,不能評論人口老化的教會是好或是壞,因為鰥寡孤獨都應該進入教會,教會的人口若都是偏向年輕、專業、薪資高,此種現象反而不符合聖經的教導。

此外,宗派的教育程度,最低的是長老教會,對此,蘇國賢表示,他是感到驕傲的,因為這顯示長老教會不是只獨鍾或吸引特定人口的教會,而是接納社會各階層的教會。他說,長老教會的老人居多,也是忠實反映社會人口已經老化的社會問題,看到老人家與教育程度低的民眾都願意進入長老教會,身為長老教會的人,應該感到慶幸,不要抱著太悲觀的想像。

蘇國賢在星中的這次演講內容,是台大社會系團隊近年研究台灣教會的成果,內容相當豐富,有許多值得探究的教會現象。包括面對同婚、死刑、墮胎、安樂死等議題時的教會現象,也包括自由派教會與傳統保守派教會的教勢變化,分析影響教勢變化的社會因素及差異性的聖經詮釋。該研究的成果在4月底由台大出版中心發行。


 ◆關注上帝 宣教的方向比速度要緊◆ 

【邱國榮專題報導】七星中會今年邁入第70年,在林口舉辦為期兩天半的宣教研討會。研討會開始前的開會禮拜由中會議長、濟南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主禮,他根據使徒行傳19章23~27節,以「使人甦醒的福音」為題講道時指出,教會界近年鼓吹「七座山頭」是不符合聖經的謬論。

針對近年來教會界在宣教方向的目標倡言「七座山頭」,黃春生指出,這不僅是錯誤的論證,同時是惡意或別有所圖的謬論與詭辯。他說,所謂的七座山頭根本不是來自於聖經,而是基督徒掌管世界的野心,如果教會忽略聖經中「凡事檢驗」的教訓,那麼殷鑑不遠,可能重蹈納粹造神希特勒的覆轍。

黃春生表示,從歷史來看基督教已經占領各路山頭的最佳例子,莫過於羅馬帝國的國教化,其結果,出現的並不是最好的地上國,反而很不幸的是,基督教國教化的開始,也正是基督教走向腐敗化的進行式。羅馬帝國裡的基督徒占據了各山頭,獲得了成功、興旺、財富與名利,以及許多基督徒夢寐以求的全國人民都信主,可是這樣的地上國後來卻滅亡了,這結果值得教會反思。

什麼是宣教?黃春生指出,不應以教會的受洗人數與成長數量作方向,也不是「教會論」與「救贖論」為主,宣教的方向應該是以三位一體上帝為中心,教會要帶領個人與社會的生命都能得到醒悟。

「很可惜的,只留在個人受洗的宣教,並無法轉變人心與社會。」黃春生說,就像非洲有許多國家,如肯亞、賴比瑞亞、南蘇丹、烏干達、馬拉威、盧安達、蒲隆地、辛巴威、衣索比亞等,雖然都擁有非常高比例的基督徒人口,但是這些國家依然貪腐、分裂、內戰、高犯罪率、充斥性別歧視與尊卑階級,因此不免令人質疑,這些基督教化的國家是否落實行公義與好憐憫。而且,這些所謂基督徒人口比例高的國家,對信仰的認同與扎根往往容易受到政治造神的分化,以致有宣教觀察家痛心地指出,「這片非洲大陸的基督教有千里寬,卻僅有半吋深。」

黃春生提醒,宣教要關注的是上帝,絕不是關注教會被高舉、教會人數的成長速度,宣教的中心必須回到三位一體上帝的面前,這才是宣教的方向,要關注教會是否有跟受苦的百姓一起,看見上帝的公義,以及經驗到上帝的救贖,「記得,方向比速度要緊。」


                                                                牧養門訓事工分享  

   ◤中山教會◢

牧師親自帶領門徒
   讓傳福形成良性循環

(資料照片,攝影/邱國榮)

【林宜瑩專題報導】「門訓為教會本體,小組為發展形式,幸福為實用工具。」七星中會中山教會牧師葉啟祥就任後,便開始推動全教會雙翼養育系統,近年特別著重門徒訓練與幸福小組的落實,他直言,兩者缺一不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若要精實壯大,一定要推動門訓與小組。

葉啟祥說,門訓目的是改變整個傳福的價值觀,教會過去領人信主後,沒有系統性的門訓,生命沒被造就,自然也沒有傳福音的訓練。他坦言,若沒有持續門訓彼此造就,幸福小組傳福策略會很難堅持下去,也是當今投入幸福小組的教會所面臨的現實處境。然而,幸福小組是有系統、有策略、循序漸進在傳福音,讓基督徒不會恐懼傳福音,而能獲得主內肢體的奧援,讓慕道友在接受福音過程獲得即時的開導與觀念上的化解,讓傳福音事半功倍。

葉啟祥表示,若要推動門訓跟幸福小組,牧師一定要親自來帶門徒,培育訓練,當傳福默契形成良性循環,就會真正做到得人如得魚。

   ◤冬山教會◢

教會不計代價陪伴
   自然讓人感受神的愛

相片提供/冬山教會

【林宜瑩專題報導】原本強調關懷新住民要秉持「因你得福」態度或「養魚塭」概念的七星中會冬山教會牧師鄭忠仁,在投入新住民關懷事工多年後發現,不該是先設定要領人信主才去關懷,而是要抱持「這是教會的社會責任」,教會只要不計代價去陪伴、關心,自然就會讓對方感受到來自耶穌基督的愛。
「離婚協議書的見證人那一欄,身為牧師你簽得下去嗎?」鄭忠仁坦言,冬山教會設置關懷新住民的「迦拿團契」,最常遇見的就是牧師要處理家暴糾紛,除尋求法律扶助、專業社工諮商、急難救助申請外,甚至非不得已還要簽字協助其離婚以保護她們。

鄭忠仁直言,外籍配偶離婚後其實經濟狀況未必變差,反而省去被夫家使喚、免去繁重家務,可以更專心去賺錢、自食其力;這時,教會就成為新住民的大幫助,平常可以透過課業輔導班幫助照顧新住民的孩子,在主日聚會時又可讓新住民在身心靈上得以喘息。

鄭忠仁坦言,要牧會多年的牧師放下身段投入新住民關懷,真的很難,因為牧會形式與經驗已固定,因此他也建議總會傳道委員會,應在傳道師到教會實習期間,就協助其親自體驗與投入社區或新住民關懷事工,這樣才能落實社區關懷事工,教會與受關懷者也才能真正因此相互蒙福。


                                                              社區宣教事工分享  

  ◤汐萬路教會◢

事工應因地制宜推行
   找尋教會成長的關鍵

相片提供/汐萬路教會

【林碧堂專題報導】「上帝對教會的心意是:幫助人經歷醫治與釋放、扎根上帝的話語、活出愛的生命、成就福音的大工。」七星中會汐萬路教會牧師陳美西說,2015年的汐止聯禱會議中,回應北港國小課後學生安置的問題,在與校長、社區代表討論後,她跟同工開始了北港小家的計畫,逐漸建立現在的汐萬路教會。

「我在做的事工,你不一定可以做,因為每一個人的恩賜不同。我在做的事工也不一定是你需要做的。」陳美西說,每一項事工都很好,但是每個教會都要因地制宜去評估,真正會影響服事或教會的成長的是什麼?

汐萬路教會目前推動祈禱小組,二至三人為一組,在固定的時間共同讀經、分享、祈禱;社區事工方面,則用五色珠、疊杯傳福音,另外還設有課後輔導班。此外,教會還有幸福小組,目前由一對夫妻負責,邀請左鄰右舍參加,也邀請剛進教會不久的人參加;教會也做共餐,由教會一位弟兄和一位姊妹協助牧師。
汐萬路教會的心靈小組,幫助弟兄姊妹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看見自己,領受醫治與釋放的大能,不需要戴面具與人相處;推動每日一章的讀經運動、每主日上午有讀經分享的時間,來扎根神的話語;透過小組分享、祈禱會與共同服事,活出愛的生活與生命;開辦課輔班、各樣親子活動與家庭訪視,將福音帶給孩子也帶給家長,讓家長有機會參與教會並喜愛教會的生活。

 

  ◤六張犁教會◢

教材多寡強弱非重點
應著重優良上課氣氛

相片提供/六張犁教會

【邱國榮專題報導】在週一至五的時間裡,七星中會六張犁教會是當地社區的老人活動據點,也是學童學習課業的據點,既然把教會空間開放成為社區據點是因著社區宣教的緣故,那麼,就要讓來到據點的人數能夠穩定,當中的關鍵,據該教會牧師張昱庭表示:師資非常重要。

張昱庭以服務老人家的社區關懷據點為例指出,其實各教會課程的內容大同小異,然而要留得住人,重要的並不是教材內容有多麼豐厚,而是有能力帶動上課氣氛的師資,這才是能幫助到教會的優秀師資。

針對「牧會團隊人力不足」的挑戰,張昱庭根據觀察與實務上的統計發現,那些接受過雙翼系統門徒訓練的基督徒,幾乎是現在教會當中最默默付出、最委身在教會事工的一群人。因此,解決人力不足問題的辦法,他認為,也許門訓會是個突破口。課後輔導事工方面,他表示,弱勢家庭孩子的學習起步相對晚了同儕許多,因此幫助他們進步是教會辦理課輔的首要目標。

 

  ◤中研教會◢

為提供全人健康服務
教會培訓同工領證照

相片提供/中研教會

【林碧堂專題報導】「我到老人據點感覺非常的歡喜快樂,我非常歡喜參加也無欠席。」現已90多歲的社區居民陳貴開心地表示,她每週都會參加老人活動,因為到七星中會中研教會,「心中平安,心情開闊。」

教會牧師楊玉麗表示,中研教會開辦老人據點的理念是:一、立足社區;二、提供長者之生活學習與共餐,透過人生哲學、新知及共餐,提升體智能的全人健康,進而服務社會;三、教會以祈禱為中心、以福傳為目標。為了達成上述理念,教會2017年加入由星中開辦的台灣厝邊有愛關懷協會、培育教會同工成為合格領證志工,自2017年6月至今成為台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中研教會也安排各樣適合老人的課程,除了提供老人免費共餐外,也設置食物銀行,並提供身體數值檢測的服務,還有義剪。最後,楊玉麗以馬太福音10章42節勉勵與會者:「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仁愛教會◢

社區事工須再三思考
如何做分享見證耶穌

相片提供/仁愛教會

【邱國榮專題報導】七星中會仁愛教會松年大學開辦至今19年,該教會牧師陳天來表示,松大的總務長與教務長這兩位同工非常用心規劃,除了課程以外還有諸多細節的服務,讓松大具有和諧的家園氛圍。

陳天來指出,社區宣教事工像鬆土,是接觸社區住民的中介,使接受服務的社區民眾逐漸認識教會,因逐漸耳熟能詳而體驗到信仰。不過他提醒,不要因忙於社區事工而忘記了這是福音鬆土的目的,因入世卻忘記了教會應當脫俗,同時警惕不要跟著不符聖經教訓的世界潮流走。

陳天來表示,做社區事工的過程要不斷地再思,雖然服務社區、關心他人的切身需要都是一種愛,但是人離開了世間,那些在活著時候的切身需要也煙消雲散,所以教會的關懷應該是永恆的需要,必須想盡辦法藉由社區事工去分享與見證耶穌。他坦言,要使社區民眾進入信仰的這臨門一腳,並不是那麼容易,陪伴會是這一腳的關鍵,可是陪伴需要人力。

陳天來舉例松大,不論松大的人數規模是數十人或百人以上,教會能夠有多少人力去做個別關懷?雖然教會可以提供整體性的松大服務,但是有多少人力可以來到這個禾場作收割的動作?因此,解決牧會團隊人力不足的問題,他表示,小組的牧養會是關鍵。

陳天來指出,有了小組,首先會產生「質變」,當教會呼召人力,人力會從小組自然產出,接著就是「量變」,但他指出,長老教會在傳統教會觀念裡面對於小組的觀念,有些方面仍然沒有突破,束縛住能夠帶來改變的機會,此外,小組的關鍵在於佈道,若沒有佈道行動,就不會有量變。

  ◤南崁大安教會◢

教會以傳道事工為念
根據事工計畫編預算

相片提供/南崁大安教會

【邱國榮專題報導】每天國小放學時間,大約30位小學生魚貫進入七星中會南崁大安教會兒童課後輔導班,他們來自經濟相對弱勢家庭,也都是校方主動請教會幫忙照顧的孩子。能夠如此受到當地學校高度信任,該教會牧師林榮任表示,因為孩子的成績與性格都往好的方向發展,這些令大人欣慰的具體表現有目共睹,不僅校方信任教會,地方政府也願意跟教會合作提供資源,讓教會免費帶孩子去看展覽或活動。此外,課輔事工已經延伸到國中,每天教會都有學生讀書的身影,呈現具有讀書風氣的空間。

關於「牧會團隊人力不足」是牧會困難與挑戰的第一名,林榮任表示,解套的辦法要從財務分析著手。他說,教會不是企業,是以傳道事工為念,所以應該要根據事工計畫再去編列人事費用,若因此發現經費不足,再請會友支持,否則以人事費用優先的結果,往往是人事費用占去了60至65%,導致所做的社區宣教事工難有好的品質與發展。

做社區宣教的事工不能蜻蜓點水,林榮任提醒,要結合社會資源,才有持續經營社區宣教事工超過3年以上的可能;若有心要做課後輔導事工,降低老師流動率的這點非常重要,以南崁大安教會而言,給付老師的鐘點費,數次調升,現在是每小時250元,所以老師的流動率是零,其帶來的影響會是正面,會使小朋友的學習穩定度高;此外,社區宣教事工的起初,雖然可能是牧師一人校長兼摃鐘,但是要能夠持續經營下去,應聘請專職幹事負責,讓牧師回到牧養的工作上。

  ◤宜蘭教會◢

社會服務為宣教平台
有傳福音才會有收穫

相片提供/宜蘭教會

【邱國榮專題報導】牧師揚啟仁13年前赴任七星中會宜蘭教會,為讓宜蘭人更認識宜蘭教會,從成立松年大學開始,該教會以長期經營的態度從事社區宣教事工,進而向政府申請經費,設立關懷老人的據點。如今,教會更結合地區醫院,使關懷據點提升到了長照2.0的長照中心水準,並逐步往成立機構方向發展。

宜蘭教會從2013到2020年老年受洗人數共計21人,楊啟仁表示,老年人要成為基督徒非常困難,但教會藉由社會福利平台,大幅降低了老年人進入教會的門檻。他提醒,社福只是平台,沒有收割也是枉然,重點要傳福音。

關於解決牧會團隊人力不足的問題,楊啟仁表示,長老教會信徒努力於事業,多知道研發計畫經費的重要;同樣道理,教會要有研發經費的觀念,因應未來目標的計畫需要,就會有配套的人力出來。因此,編列預算可能是增加聘任牧師或事工幹事,藉此能解決人力不足問題,也同時會為教會帶來成長,持續往計畫的目標不斷前行。

宜蘭教會是雙軌制系統的小組教會,雙軌是「裝備教育」與「牧養關懷」,因此社區宣教對象於受到教會關懷的過程,逐步進入牧區小組。他表示,小組定位在關懷與佈道,基督徒分享給非基督徒,猶如見證一般。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