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牽手保重

&nbsp◎王立信 今暝p&eacuteng來p&eacuteng去像煎魚&nbsp 夢中&ecirc劍影刀光 飛砂走石 靈魂戰khah輸血氣&ecirc逞勇 斡(oat)頭枕頭邊&ecirc牽手&nbsp M?是按呢生 T?恬寂寂(ti?m-chih-chih)&ecirc暗暝&nbsp 喘喟游脈絲 &nbsp 厝內h??妳teh操煩 想時毋甘喉管滇(t??) 少年時 我那離枝&ecirc野鳥 隨風溜溜去 看妳暗暗濕澹目墘 拖磨心牽纏 友&ecirc啊!咱門扇板拄chiah?愈b? 空空度過數十年 已經白鬢邊 身軀ki&aacutem-chh&aacutei袂做主&nbsp 燒嫌 冷畏 驚鹹 厭甜 袂ch&ecircng落眠雞koh啼 哈h&igrave se?h神真剋虧 &nbsp 我ta?知影&nbsp 渡鳥生涯無趣味 需要老伴倚靠t?身邊&nbsp 牽手啊!請保重家己 對ta?以後&ecirc日子&nbsp 阮會ti&agravem t?妳身邊 &nbsp

【那teh褪色ê台灣俗語話】豬公無相請,嫁查某囝貺大餅

 ◎李南衡 Chit句台灣俗語話所講ê豬公,是特別指迎鬧熱ê豬公。台灣雖然是一粒小島,但是各地迎鬧熱ê時間、所拜ê神差別真大。除了各所在幾年一擺超級大型ê「作醮」以外,每年例行ê像台南ê迎媽祖、東港ê迎王爺,t?南部攏真有名;阮北部人印象上深ê,是舊曆5月13 ê台北大稻埕迎城隍kah舊曆4月25 ê三重埔大拜拜,其實是拜二重埔先嗇宮(俗稱五穀王廟)ê神農大帝。 1950年代中葉,我ùi桃園來台北讀冊,仝班有幾位同學住三重埔,好意邀請同學去h?? in請。當時ê台北大橋猶是日治時代起造ê兩線路,雙旁邊仔是一來一往ê人行道。見若三重埔迎鬧熱,橋頂ê人挨挨陣陣,所有ê車輛一律禁止通行。致使hit當時才會講:「4月25愛hông請,無車thang坐愛用行。」原本10外分鐘行會過ê台北橋,差不多tio?h行beh成點鐘,行過橋了後m?是寸步難行。到同學ê厝,免等、坐落就食,菜一齣一齣出來,食無3、4齣,內行ê同學叫逐個起來去k?甲同學ê父母說謝,講:「真歹勢,阮tio?h koh去乙同學in兜。」去到乙同學in厝,一桌已經有3、4個人客teh食,阮3個同學坐落t?作夥食,食無3齣,猶koh tio?h起行。He是我第一遍見識tio?h「竹篙桌」(華語叫作「流水席」)。 我作囡仔ê時,庄腳親成(chhin-chiâ?)迎鬧熱,攏是toè父母去,攏是坐落去ùi頭食到尾,因為庄腳人大家口、頭嘴濟,鬧熱時á真濟人豬公,食飽tio?h koh h??阮chah一liau豬公肉轉去,會tàng作幾若工ê便當菜。雖然teh食ê中間有人食食leh先走,有人路尾來ê坐落tio?h食,當時阮作囡仔人並無特別感覺是teh食竹篙桌。 無論食人ê喜酒、囡仔滿月,抑是老大人作大生日,總是加減tio?h包紅包抑是送禮物。干單人迎鬧熱豬公去hông請,免包紅包m?免送禮。但是有人查某囝hông送訂,送大餅來,到時tio?h包紅包抑是送禮物k?伊添粧。聽講早前台南市送大餅一大盒6塊tio?h幾斤、攏總tio?h幾百斤;早前t?台北一般是送一塊大餅,像講淡水三協成餅舖ê訂婚大餅實在好食,莫怪誠出名! 永過台灣人講:「豬公無相請,嫁查某囝貺大餅。」(thâi ti-kong bô sio-chhiá?, kè cha-bó? kiá? h?ng to?-piá?.)台灣人好歹事送h??人ê食物叫作「貺」(h?ng),chit句台灣俗語話ê意思是講,親像鬧熱時á豬公請人客免包禮ê時無beh相請,嫁查某囝貺大餅h??人、明明是teh kâng討紅包添粧才假好意貺人大餅。延伸ê意思是講,一個人算盤掛t?頷頸仔、傷過gâu算,beh phi?人、m? hông phi?。 講豬公,大部分台灣ê少年人m?知意思;講送大餅,嘛有真濟台灣ê少年人聽無。解說歸晡,可能應講:「阮食ê攏m?是西洋式盒仔裝ê細塊餅,那有啥大餅?」

山風輕輕仔吹

&nbsp◎陳金順 (父)彼年你猶未度晬 猶是毋知世事的年歲 人咧講七坐八爬 你紅紅幼幼 拄好佇土腳咧學爬 彼時山風輕輕仔吹 光頭白日我駛車經過 看你佇遐玲瓏踅 毋甘你受傷 風寒(h&acircn)來陪綴(to&egrave) 出手抱你入去厝內底 &nbsp (子)阿爸你食飽猶未 無日無暝街頭巷尾踅(se?h) 愛會記?一嘴茶 你勇勇健健 咱的幸福才會透尾 這陣山風輕輕仔吹 吹風曝日你飼咱一家 看你逐工玲瓏踅 毋甘你枵飢 虧待腹肚皮 我欲攬你永遠蹛作伙 &nbsp (合)山風輕輕仔吹 吹過額頭佮面底 山風輕輕仔吹 吹破散赤佮怨慼 山風輕輕仔吹 吹入你我的目睭皮 你著勇勇健健(子) 我會勇勇健健(父) 咱的幸福才會透尾 &nbsp   後記: 寫台東縣海端鄉一對無血緣的父仔囝真       情透底。歌詞等待有緣人譜曲。

高年級的魅力

&nbsp文圖◎康宗仰 在某一天的放學時刻,我在走廊上漫步往校門口走時,從我後方穿過一個高挑的高年級女學生,跺著小碎步快速走著,想必是累了一天想要快些回家、或者是要趕去上補習班吧! 走了約10幾公尺,前方不遠處的教室門口冒出一個小小的一年級女生,轉了個彎也開始往校門口的方向走;也許是因為步伐小的關係,高年級女生很快就追上她了,就在兩人擦肩而過的瞬間,小一妹妹意識到有人穿過身旁而不經意地抬頭一看,突然就這樣站定不動、直盯著那位高年級女孩,直到大姊姊走遠了,她才好像清醒過來一樣又繼續走路。整個畫面看起來,很像是小一妹妹受到高年級大姊姊的高挑優雅,那種「高年級的魅力」而震撼不已。這個畫面讓我回想起小時候也是如此,永遠都對高年級有一種仰慕感,感覺上只要上了高年級、當上糾察隊後就是天下無敵;但當自己真正成了高年級後,成為糾察隊並沒想像中的威風,越來越重的課業壓力反而讓自己後悔升上高年級。不知那個高年級女孩瞥見小學妹的瞬間,是否跟我過去有同樣的感觸? 許多人經常會忘了自己當下所擁有的幸福,而一味地去欣羨他人生命的美好與成就。以前常聽長輩說「學生只要唸書很幸福」,但其實對學生來說,唸書的辛苦只有學生能體會;也就是說,當學生會有學生的樂趣與煩惱,社會新鮮人、單身貴族、或是為人父母,也一樣都會有好或不好的地方,因為這世上並不存在完美的「高年級」。只要明白神賜給你的美好,就不需去羨慕他人的美好;對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能夠覺悟,我想這就是幸福。

五餅二九的私家珍藏小菜6-2

&nbsp讓上帝笑出來 網路的無遠弗屆人人皆知,功能當然遠超過電報、傳真。如今,再配搭智慧型手機,才真的相得益彰,不僅僅是讓人四面皆楚歌,簡直已經達到無孔不入,其孔之細連「奈米」都能完全滲透,將「網路」徹底發揮得淋漓盡致。 救護車急鳴警笛奔馳在新北市街上,希望快速通過,完成救人第一的使命,無奈前車心情不好,怎樣都不給過,不但猛然超前再緊急煞車阻擋救護車,更伸出大手臂比出「不雅」手勢表達:「老子就不給你過,你急?我不急!」當晚,影片在網路連上開始,這位酷酷哥立即「聲名遠播」,即便只露出那支曠世巨「指」,卻被網友依照車牌號碼,人肉搜索出姓名長相、居家地址等鉅細靡遺到只差每天幾點上廁所與吃飯時間。最後,引發難得的全民「台灣共識」,對其全家大小大加撻伐,當時,衍生出社會大眾認真對於「人性」重新審視。 這樣一點都不可愛的泯滅人性行徑,令人髮指,雖不至於人人得而誅之,卻也堪登為全民公敵之排行榜,政府更設立「中指條款」,處罰故意不讓路者,主要是當事人屬「故意的、有目的」,英文說是「on purpose」。 曾經在電子信箱裡,收到一封標題極為聳動又戲謔口氣的郵件──內衣外穿的最經典,同時附加照片一張。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位全身骯髒不堪邋遢至極的流浪男子,半跌坐路邊,一手托住下巴,咧開嘴呼嚕嚕的熟睡著,嘴角隱約可見即將流出的口水及口水痕跡。最不堪的,是他穿著一件粉紅色絲質滾黑色蕾絲邊女用長襯裙,因為不合身,看得到瘦弱的胸口還隱約透出兩點,在這樣不知幾年沒洗過澡污垢滿身的男子身上的那件內衣,確實有太多的「笑點」,可以任人一傳十、十傳百利用點指神功,肆無忌憚的「宣傳」出去。 後來,在「臉書」上也見網友貼上這張照片。很快地,一連串的網友陸續嘻笑怒罵百般調侃的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起來。 照片中的流浪漢是熟睡的,不知道已經被智慧型手機偷拍,還上傳網路。他不知道的原因除了因為正在睡覺,還有可能他根本不如正在看電腦的你我幸運,能有張桌子與電腦;他可能這輩子從來沒能有屋頂與門的屋子、一張舒適的床可遮掩與躺平睡上一回;他可能是被社會與家人遺棄的精神病患,不然堂堂一大男人豈會穿著女人的粉紅襯裙在街上閒蕩?或是可憐如他,貧困當前飢寒交迫,哪管是女人的內衣,只要能保點暖遮點個人隱私,啥都往身上攬? 這是被正常人利用,另外的一種故意的、有目的的。 神愛世人,人不更應該愛人?豈能泯滅人性,濫用科技之便,嘲弄無辜的可憐人? 幸福的你我,有好好善用智慧,讓體貼與禮貌深植生活,讓人心溫暖,讓社會健康,讓上帝也能笑出來? &nbsp(文/五餅二酒) &nbsp

五餅二九的私家珍藏小菜6-1

&nbsp用心看見 用力走路 用愛活著 白天經營貿易公司縱橫商場,夜裡沉浸在字裡行間,現與留美農學博士、相差26歲的「伯伯」幸福婚姻生活。五餅二酒把對生命感動的情潮,任由其流露於筆尖&hellip&hellip。 出完《五餅二酒》、《離開的時候要更好》兩書之後,拜網路的超級神力,上了幾回電台與電視台的人物專訪,「挾虛名以利闖天下」,應網路電台My. Radio邀約,一夕間成了〈放愛在我家〉節目主持人。作媽媽、太太與生意都勉強過關,兩本書難成氣候,而作DJ還真是頭一遭。哪知難掩興奮之情,更難遮住忐忑著如何製作出精采節目內容之心,用了好幾個無眠的夜和許多個無名的夢,設計完成節目的定位、風格,最為得意的是學會如何操作剪接與配樂工程。 間接聽到恩匯的故事,悸動的心,一直到由高雄北上接受我的訪問結束後,依舊無法平靜。恩匯50歲不到,卻經歷了從看得見光明到面對黑暗、從新生幼女猝死、從太太鐵心離去,從有到無、從好到壞&hellip&hellip一連串的「不幸」。然而,他單純並且堅信著這是「上帝,對我的安排&hellip&hellip」他好像失去了世界的光,活在「I am in the dark」的黑暗世界,然而,因著上帝的愛,他用心看見了生命的光。 文華則是我的第一代網友,相識超過15年,見面次數卻連5根手指頭都數不完。每回見到他,總暗自不忍與不捨。文華在1歲左右,罹患重度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病毒侵蝕了身體的脊髓神經,造成他頸部以下完全萎縮癱瘓,全身沒有任何肌肉。文華雖然有點憤世卻開朗,有點強勢竟靦腆,相信上帝的大能無邊界,家庭美滿育有1兒1女,50出頭已經樂當阿公好幾年。文華的行動完全仰賴那部電動輪椅,訪談中我覺得這樣不方便行動的文華一定懊惱難耐。錯!文華利用網路以及他的輪椅悠遊的國度,遠遠比我還遙遠、還廣闊,因為他說:「用力學習,善用專長。」 刺骨的風夾帶著冷冽細雨,行走在台北街頭,即便是厚厚的大衣都難抵抗不停顫抖的身軀。與皓文初次會面時,他杵著柺杖站立在街角騎樓邊,不算厚重的外套,在孱弱與變形的身體下,顯得格外不合身也不保暖。我伸手握住皓文那扭曲變形的手指時,感覺他退縮的猶豫。皓文的家人在萬般無奈與失望下,在他成年後告知,他是身上的臍帶都還未脫落,就被人抱來請求母親與阿公收養,聽後他非但沒有感恩之心,反做盡荒唐事,傷透疼愛與養育他的家人。 皓文入獄期間,阿公抱憾辭世,他才大徹大悟,痛改前非。可惜,因為工作與睡眠姿勢習慣不良以及醫師誤診,導致他的脊髓神經受到長期壓迫而壞死造成癱瘓。皓文用1年的時間強力復建,雖然如今勉強可以走路,身體卻逐日萎縮。教我心頭絞痛潸然淚下的是他說:「我要用更多的愛,幫助其他更需要幫助的人。」拖著蹣跚的步伐、無力的肩膀與無條件的愛,他經營著「愛閱二手書屋」,換取少許經費在幫助別人活著&hellip&hellip。(收聽五餅二酒廣播節目,請上myradio.tw/category/guest-access/kathyju/,皓文的採訪將於3月20日播出。) &nbsp &nbsp(文/五餅二酒)

失去的獵場──《賽德克‧巴萊》電影音樂語言的思考

&nbsp◎林昌華 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演出已告一段落,我認為本片最重要的意義,是台灣的原住民能夠在大銀幕上,以本族語言表達自己的社會情境和歷史傳統。其實,嚴格來講,這只不過是歷史事實的呈現而已,然而,達到這樣的地步卻歷經長遠的路程,這只能說是少數族群命運的困境吧! 本文將討論本片中電影音樂語言的問題,聚焦於一段不斷重複出現的主題旋律:「失去的獵場」。討論這段旋律所代表的敘事角度,和它所蘊含的意義。    電影主題音樂 說電影的主題音樂是整部片的靈魂也不為過。歡樂、哀傷、振奮、緊張等等不同類型的音樂配合故事情節的轉折,彷彿無形的指揮棒,帶領觀眾的情緒起伏。最成功的例證是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大白鯊》配樂,當低音大提琴演奏由慢到快,出現一波比一波快速的節奏時,觀眾的情緒會跟著緊張起來,心裡面不停吶喊:「快逃,快逃!大白鯊要來了!」 電影音樂的影響有兩個層面,對電影來講,音樂帶動突顯故事的情節。而對觀眾來講,當他在重聽原聲帶時,可以不斷回去故事場景中,使自己成為電影情節的一部分。好的電影音樂在電影消失之後,因受到聽眾的喜愛,仍繼續存在市面上,甚至改編成為獨立的作品。最著名的電影配樂作曲家,如:顏尼歐‧莫瑞康納、尼納‧羅塔、約翰‧威廉斯等人的作品,儘管電影早就不在市面流通,但是他們的音樂唱片仍可以在唱片行購買到,而且音樂的旋律也經常可以在媒體上聽到。 透過音樂和故事的敘述,《賽德克‧巴萊》整部電影有3個主題呈現,那就是「失去的獵場」、「血祭祖靈」和「彩虹橋」。這3個主題環環相扣,彼此關連而成為電影敘事的主要架構。    血祭祖靈與彩虹橋 電影中,當莫那‧魯道決定率領部落群眾和日本人作戰時,他就是以「血祭祖靈」作為鼓舞部落勇士的主題。關於這個主題,導演魏德聖先生親自撰寫一首〈仇恨消失〉的歌詞,相當精準的掌握原住民「出草」的精神意涵。在歌詞當中提到:「歡迎你的靈魂居住在我這裡,我會拿米酒及食物供養你,我們之間不再有仇恨,當你流出血,你我的仇恨從此消失;你成為我們自己人後,也要與祖靈在一起,守護我的族人。」 在歌詞的描述中,敵對雙方的仇恨關係是短暫的,廝殺結束以後雙方變成親人;而敗者成為勝者和其家族的守護者,而勝利的一方有義務要以米酒和食物供養戰爭中的落難者。這種思考方式有別於現代戰爭中,先將敵方物化成為不值得存活的「邪惡之物」,然後可以毫無罪惡感的加以宰殺屠戮,而不去思考對方是和自己等同的生命,也有他的親族和家人。 賽德克族的這種戰爭思考既不是新的想法,也非特例。17世紀的西拉雅人,對待敵首也有類似的方法。在出征隊伍出發以前,勇士會拿著敵首,在他的口中灌滿食物,然後唱以下的歌:「噢!靈魂啊!儘管你我曾經是敵人,但現在請你離開身軀,和我們一起出發前往戰場,幫助我們獲得勝利,假若你讓我們獲勝平安歸來;我們承諾將不斷對你貢獻祭品,並敬奉你於祖靈之列。」 在這種思考之下,一位勇士想要度過彩虹橋有兩個條件,首先就是狩獲大型獵物,或在搏鬥中勝利取得敵首;其次如果不幸喪命,那麼他的靈魂必須協助敵方(此時他已身不由己)攻克敵人。由於戰場上的勝負很難逆料,所以這種傳統對敵對的雙方是公平的。 「彩虹橋」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動機。受到日本統治後,年輕一輩不再文臉,白淨的臉龐不被祖靈認可為勇士,所以死亡之後根本看不到彩虹橋,所以部落決定「血祭祖靈」。 就算莫那‧魯道心裡清楚知道,反抗日本統治者,有可能全村遭到屠戮,但是為了讓後代能驕傲的踏上彩虹橋,決定號召各部落舉事。而血祭的對象是日本人,也會是自己部落的成員。換句話說,莫那和聯盟的成員都抱著「必死」的決心,目標就是要走上彩虹橋。    失去的獵場 《賽德克‧巴萊》電影音樂,除了何國杰先生的作品外,也收錄了拉卡巫茂所改編的泰雅古調。但是,在整個音樂當中有一段非常特別,以不同的樂器和形式,經常出現在各種場合的旋律主題,那就是「失去的獵場」。音樂由長笛和提琴、豎琴以對話的形式交互出現,由單獨一支長笛吹奏出旋律,然後接續由數支提琴和豎琴以相同旋律回應。莫那(長笛獨奏)以哀傷的音調表達原住民在外族統治下的痛苦。而數把提琴和豎琴所代表的祖靈以溫柔的音調安慰莫那。這一來一往的過程中,電影音樂的主軸「失去的獵場」也就鋪陳出來了。 音樂帶著淡淡的哀傷,旋律極度優美,共有10段音樂出現這個旋律。根據原聲帶的安排順序,出現「失去的獵場」主題旋律的歌曲包括:〈太陽旗〉、〈如太陽般的出擊〉、〈失去的獵場〉、〈命運之河〉、〈真正的人〉、〈莫那的光榮〉、〈相遇彩虹橋〉、〈傳說〉、〈最後一刻〉、以及〈賽德克‧巴萊之看見彩虹〉等樂段。 為什麼這部電影會以「失去的獵場」作為主題旋律,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和作曲者何國杰先生的出身背景有關。何先生是新加坡人,而該國社會是一個富裕且開發的相當完全的「城邦」(City state),由於是個小島,所以自古(包括英國統治時期)以來的生存方式,就是貿易和港口轉運,因此物質資源的豐饒就成為島民的最主要關懷和價值觀。在這樣的思考之下,由於日本是個先進國家,所以當太陽旗飄揚在台灣的土地時,一定會擴張統治的領域,到滿清時期力有未逮的山地部落地區,開採高山上豐富的自然資源,也因此早晚會和原住民的狩獵文化衝突。所以太陽旗出現,代表獵場的失去。接下來的音樂安排,都圍繞在如何拿回這個失去的獵場。而獵場對原住民來講,除了物質層面外,有更深一層的精神意涵。 或許有人會問,儘管獵場失去,但是在現代化的產銷安排下,平地的豬肉和漁獲可以供應山上的居民享用,原住民又何必那麼在意來源既不穩定,而且充滿危險的「獵場」的消逝呢? 事實上,背負獵物回到部落,只是最後的結果,然而更重要「獵場」反映出「獵人文化」裡,人和大自然、和人群以及和自己間的和諧關係,借用排灣族作家撒可努父親的話:「獵人的智慧足以清楚的掌握自然生態的平衡,所有的一草一木都是彼此相環扣著,誰都沒有權力被犧牲而造成失衡;存在的理由就是相互的依賴,當生存權力超過且影響自然法則時,野蠻是自然回歸原點的方法。」說獵人代表人類與大自然平衡的守望者也不為過。而維持大自然的平衡,是維持部落福祉必要條件。假若有一天,「獵人文化」完全失落,那麼和這個文化連結的原住民族群結構、價值觀和宗教信仰都將殞落,而原住民也將成為流浪故鄉的異鄉人。&nbsp    失去的難道只有獵場? 在平地的物質文化進入原住民的部落以前,山上是個自給自足的所在。但是當這個封閉的環境成為自然資源的寶庫時,原住民的社會就受到未曾有的衝擊。阿里山和太平山的檜木、花蓮的大理石和白雲石礦產,以及山內溪流的砂石資源,住在都市的統治者以火車、卡車一車車將這些物產運往山下販售。而隨著統治勢力的到來,貨幣使用和消費文化掌握原住民社會的一切活動。 原本自給自足的社會發現,珍貴的山產卻換不到多少的貨幣。所以突然之間,大部分原住民變成窮困的低收入戶。為了換取貨幣,年輕人下山進入都市,成為社會底層的勞工階層,受到平地人的剝削,同時也造成山地部落萎縮成為老人和幼童的社會。 作家劉克襄的詩作〈大武山,我的媽媽〉描述當時原住民的困境: 「我最疼愛的小兒子,昨夜來看我。 我們沒有錢醫治他, 三歲就患不知名的病過世。 我的大女兒多麼勤勞啊, 十二歲就跟我耕作玉米田, 如今流落台北街頭 每個夜晚都要敲不同的門 每個夜間都要躺在陌生人的床頭」 《賽德克‧巴萊》電影已然落幕,但是電影所勾起的議題應當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成為探討原住民問題,或是台灣史敘事的主題。期望台灣社會不斷反省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以避免將來重蹈覆轍的遺憾。

讀出祂的救贖

◎王乾任 &nbsp 一點小信仰 作者/米奇.艾爾邦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大塊文化 ◎王乾任 喪失信仰的最大悲劇,不在悖逆不信(保羅也曾不信),甚至不是背叛(彼得也背叛過),而是漠不關心。 願意回轉向主的人都有機會 冷漠,是心靈的大麻瘋,是最難醫治的一種病。造成世人對神冷漠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大體說來,是沉迷於世俗生活,被日常生活作息綑綁,挪不出一點時間給上帝,狠狠的把上帝拋在腦後,徹底遺忘。這或許是魔鬼為什麼要耶穌向祂跪拜,就把世界送給祂的原因。 魔鬼只要人能夠遠離神,從神身邊逃離,否認人和神之間的關係,拒絕神的恩典就好,不一定要人承受病痛貧乏之苦的折磨,樂意賜給使人遠離神的富貴榮華。 絕口不談信仰,是現代人最大的問題。上帝看見世人轉臉不認祂,其實也不會太訝異,畢竟自從伊甸園的始祖吃了禁果之後,就開始逃避上帝的面。人的血液裡流有逃離上帝的原罪。 不過,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美好的計畫。因此,神差派愛子耶穌基督來這世上,虛己、捨棄了屬神的榮耀,貼近罪人,和貧乏人為友,幫助受壓迫的人得釋放,瞎眼的得光明,瘸腿的能行走&hellip&hellip,活出生命的典範,把愛與恩典留在人間,給每一個願意回轉歸主的人留下了機會。 不論是誰,無論義人或罪人,無論我們或他們,只要有人願意口裡承認、心裡相信,就能得著寶貴的恩典,洗淨我們的罪。 上帝無差別的愛帶來生命更新 《一點小信仰》,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米奇.艾爾邦力作,書中,米奇記錄了兩個人的人生故事,教會他什麼叫信仰、信心、愛、寬容&hellip&hellip等事,把他從不信主、忽略主、漠視主的忙亂世俗生活中拉回來。 這兩個人,是截然的對比。一位是德高望重的猶太拉比,牧養猶太富裕社群,猶太拉比充滿智慧,講道幽默,與人為善,樂於分享,接納異己,以無比的寬容和愛教導他會堂裡的會友,律己甚嚴,持守猶太誡律。 一位是前半輩子壞事幹盡,後來悔改信主之後,把自己的一生交給神,雖沒受過教育,卻隻身領養了一座破敗的老舊教堂(屋頂破了個洞卻沒錢修),收養街頭流浪漢、毒蟲、妓女、偷竊者&hellip&hellip,一切願意來到教會的人。 在世人眼中,這兩個人一好一壞。但在神眼中,卻沒有差別。都是祂所愛的寶貝,都渴望與他們和好。神才不看人身上的社會條件,功名利祿,知識水準,過往成就/失敗。祂只看這個人,愛不愛祂,願否將生命主權交託給祂,把一生交給祂,愛祂,並且樂於把祂的愛傳給世人。 從米奇的記錄,我們不難發現,兩人的生命見證提醒並挽回了早已把神拋在腦後的米奇,教會他重新思考信仰。 米奇寫這本書,不是為了分說不同宗派信仰的異同,而是希望提倡愛與寬容,縱然在信仰的堅持上彼此各有想法,但也應該以愛和寬容之心彼此接納,站在對話的立場彼此理解,不要再像過去,只因為你和我所信的教義不同,就大開殺戒,好像基督徒殺猶太教徒、猶太教徒殺穆斯林教徒、穆斯林教徒殺印度教徒、印度教徒殺佛教徒、天主教徒殺基督新教徒、新教徒殺異教徒&hellip&hellip。 上帝並不希望看見殺戮,更不希望看見高舉祂之名所進行的戰爭。上帝只要我們與祂和好,活出祂的樣式,縱然在不同的宗派中各有些為的差異與堅持,但是,願意以寬容和接納來克服差異,而非殺戮。 《一點小信仰》寫下了兩個屬神的聖潔靈魂的生命故事,在故事中我們能讀到神的恩典、教誨,盼望我們能警醒、禱告,看見自己的貧乏、軟弱與不足處,拋棄因知識或世俗成就所帶來的驕傲、自以為義,謙卑獻出生命的主權。 誠如牧養街頭遊民的貧窮黑人牧師亨利所說的,他之所以樂意完全把自己獻給神,為主做工不計代價,那是因為他深知自己今天還能活著,完全是神的恩典,他自己作主的生命,早就走到盡頭了,若不是神垂聽祂的禱告,拯救了他,他早就死了。餘下的生命,他只能盡己所能為主作工,直到主再來。

新年快樂

&nbsp學歷、薪水都不高,又還單身,每年要承受親戚間的關懷詢問,小毛真不知道過年回去圍爐,有什麼意思&hellip&hellip ◎馬克白 曼谷總是熱,毒辣的陽光無所不至,常曬得人發昏。小毛探頭看看窗外,天空藍得發亮,連一片遮光的雲朵也無。小毛給自己戴上了墨鏡和帽子,又隨手倒了一杯水,大口大口的喝下肚。被公司派到曼谷半年多了,他學會了很多新的生活習慣,他覺得自己慢慢的在變成另一種人,泰國人。 「新年快樂!」小毛對著電話說:「對,我不回去。」 「媽,拜託,這裡是泰國,又不是台灣,他們不會在我們的新年放假啦!」小毛不耐煩的說:「紅包跟禮物我前兩天已經寄回去了。好啦,電話費很貴,我要掛了。」 總算完成了一件例行公事。小毛用力的掛上電話,對自己說謊感到有點不安。公司雖然沒有放假,但小毛跟其他幾個台灣來的同事都請了假。老闆也是台灣人,了解不放假就不像在過年的心情,很爽快的答應大家的請求。很多人都利用這幾天假回家過年,但是小毛還是沒有回台灣。 小毛從住的地方出來走上街頭,今天明明是除夕,街上一點歡樂的氣氛也沒有;沒有鞭炮、沒有春聯、沒有沖天的煙火。小毛覺得很不習慣,一點過年的感覺也沒有。這是當然的,泰國人對華人過新年當然不感興趣,泰國的新年是在4月。 小毛伸手招了一輛計程車,要司機往中國城的方向開去,小毛想,除夕夜,就到中國城吃頓好的犒賞一下自己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生態綠─婦女投入有機農業

樂當有機農婦 林美月 有機農業推廣教育與農場經營管理 石牌信友堂會友 &nbsp農婦的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faith-mylin/ &nbsp 在陽明山推廣有機農業 林美月,自台大農推所畢業後,曾進入NGO從事「有機農業推廣」工作,至陽明山平等里輔導鄰近農友,組織有機農業產銷班,成立「 陽明山有機農業經營聯盟」、有機農業示範園區「 草山有機農業園區推廣中心」,安排有機技術研習、觀摩,認識有機生產知識與技術,了解有機檢驗流程,發展「無農藥蔬菜」 。 林美月很感謝上帝,賜她這樣一份能學以致用,自己又有興趣的工作。雖然剛開始在平等里推廣有機農業時,她每天得搭公車通勤上下山,後來基金會買了公務車,才改為開車。當時,林美月以不流利的台語和當地農友交流, 親自投入示範有機農場的耕種與經營管理,並花了許多自己的私人時間照顧農田,付出極大心力,卻覺得樂此不疲。 原任職業軍人的先生,秉持對上帝的信心,對家庭與工作的意義,相信「外在的東西是無法滿足人內心的需求」,於2006年以無終身俸的少校身分退伍,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伴老婆和女兒。兩人相信,在上帝的帶領下,能夠在陽明山上找到可獨立生產經營的地方,於是賣掉城市裡的房子,2007年6月端午節前夕,舉家遷往陽明山,並展開豆芽菜的生產工作。 林美月覺得很幸運的是,當初決定搬往陽明山時,不但順利找到了落腳處,後來先生要開始豆芽菜事業時,當地農友也很幫忙,阿莎力的將土地分租給他們。否則,以兩個山下來的外來人,想在陽明山上落戶務農,實在不容易! 投入芽菜種植 組基督徒有機小組 其實,林美月的先生早在退伍前,就已經開始尋思退伍後的工作。當時,他向一位使用有機方式生產豆芽菜的老先生拜師學藝,正好老先生打算退休,希望找人傳承技藝,於是就在老先生手下學種芽菜1年多。 林美月說,他們家種植的豆芽菜,乃是以陽明山上的山泉水灌溉種植,沒有其他添加物的豆芽菜,由於天然健康,除了零售給消費者, 也批發到市面上一些有機商店及市場大盤。 不過,當年事業剛起步,營收還不足以養家活口,加上有時碰上颱風所造成的停水、跳電,也會影響豆芽菜的種植與收成;另一方面,由於林美月對推廣有機農業十分有熱忱,因此她決定繼續留在基金會工作,沒有馬上辭職。 2008年,林美月以自己負責照顧的有機農業教育園區為基地,在教會創辦了「基督徒有機小組」,有機小組成立的了2年多,平均約有3個家庭,10餘人左右聚會,隔週聚會一次。小組成員從台北城來到陽明山上,聚會內容就是到田裡除草、耕種、澆水、收成,親自體驗農耕生活,若有作物收成,採收後便一起煮食,並分享對於農耕與有機農業的想法,同時也會觀看推廣有機農業的相關影片,進行信仰的交流分享,至於所需費用均由小組成員共同分攤。 林美月期許,有機小組能夠透過有機農耕體驗的生活,親近上帝所創造的自然,身體力行, 善盡管理神所創造的萬物與大地的責任,同時將美好的基督福音信仰分享給世人;可惜,這個有機小組目前已停止聚會。她有點遺憾的說,如今努力於推廣保護自然環境與友善管理土地的,反而是其他宗教信仰團體/人士,她希望能透過基督徒有機小組,讓基督信仰與維護土地能夠結合起來,讓更多弟兄姊妹重視此一課題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支持她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有機農業推廣最重要的信仰根基。 土地耕作與信仰體會 林美月希望,透過讓弟兄姊妹親自下田耕作的過程,幫助大家了解什麼是有機農業,也深深體驗土地/環境(自然)乃神所創造,同時學習一般都市教會較容易忽略的「生態公義」方面的教導,藉此讓大家深刻了解,人乃大自然的管理者,應善盡管家職責,盼藉此傳遞愛地球、做環保的理念給弟兄姊妹。 2011年底,林美月因為生了第二個孩子, 離開了她從畢業後就一直投入的有機農業推廣工作,回歸家庭,在家帶孩子,以孩子的教養為現階段生活的重心,行有餘力,也幫忙先生的豆芽菜生產、包裝、貼標籤與出貨工作。幸好, 目前豆芽菜的生產已經上軌道,除了她的先生,還聘有1、2位人手幫忙包裝,以及專門幫忙出貨的司機,上帝果然帶領、 開路。 不過,問起有機農業推廣工作,林美月並不打算隨著離開基金會就拋到腦後,她利用自己所學專長,將有機農業推廣的觀念,融入孩子的學校課程中,希望幫助山上的孩子更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土地、農業、文化。她指出,山上的學校不太重視這一塊,她期待能夠貢獻自己的心力。此外,等將來孩子長大一些,她還是希望能夠繼續幫助在地農友推廣有機農業。 林美月說,有機農業在台灣的發展,因法令規定不完善,有機農業驗證機構於近幾年突增、驗證取得過程缺乏一致性,讓人懷疑其可信度,加上費用高,並非多數小農所能承擔。此外,市面許多標榜有機的農產品未必真的有機,讓台灣的有機農業推廣工作備感困難。 教會如何開辦有機相關課程? 至於教會該如何開辦有機相關課程,林美月建議,最好在教會裡尋找對「有機農業」相關議題有興趣的弟兄姊妹來主導,開辦相關課程, 向弟兄姊妹介紹有機農業的基本觀念。另外, 她也建議可參加市民農園、友善環境小農舉辦的活動,若教會的小組成員願意一起承租一塊土地來嘗試耕作,並將耕作的點點滴滴與聚會內容結合,也是不錯的作法,她之前所推動的「基督徒有機小組」就是如此做。 至於想更多了解有機農業的人,北部的士林、信義等社區大學有相關課程,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也可洽問有無「市民農園」可租借,或報名參加與有機農業相關的課程、活動。她建議, 可先參加外部單位舉辦的相關活動,培養弟兄姊妹對有機農業的興趣,再進一步於教會中籌備相關小組與聚會內容。 (採訪/王乾任,相片提供/林美月) 我的有機農業之旅 黃璋如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兼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負責人、榮獲行政院農委會 2011年有機農業特殊貢獻獎 &nbsp 從前孟母三遷,為的是給孩子更好的環境。而我,從小就住在農專正對面,校園是我的遊戲場所,實習產品是我的零嘴,農場則是我的生物教室。上大學以後,進入農業經濟的領域,最喜歡的科目就是農產價格及農業政策。從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獲得農學博士後,回國在宜蘭大學就職。第一次向農委會申請計畫,就被指定要去德國研究有機農業的發展與政策。回來寫一篇報告,受當時農委會邱主委重視,出乎預料地撥款給我,只要我進行有機農業推展工作。就這樣,一腳踏入了有機農業。 建置有機農業資訊網 助農友與消費者 10多年前,台灣有機農業剛剛萌芽,因此我經常參與制訂相關規範,那幾年與許多有機夥伴一起打拚,協助政府建立有機農業的管理基礎,也開創有機產業的發展契機,更建立彼此的革命情感,這是我參與有機農業最大的收穫。 我的專業是農業經濟,在科技進步的農業學術機構中,可說是「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農業專家」。因此我一直思考,在有機農業發展初期,除了有機農業政策研議,我可以為有機農業做什麼?因此,在網路剛興起的年代,我們就趕上這班列車。為讓更多人了解有機農業,建置了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www.organic.org.tw),擔負起在網路環境中推廣有機農業的責任,不但向生產者,也向消費者介紹有機農業,並建立一個規模不小的有機社群,向他們發行有機電子報。如今,在網路上輸入「有機農業」的關鍵字,我們的網站理所當然地排在第一,這是我們的驕傲。 然而,有機農產品在市面上開始販售時,常有人來電詢問,某農場是不是真的有機農場?因此,我就利用農委會撥給的經費,並請求驗證機構配合,建立「有機農業驗證資料管理系統」,經過多年提升,已成為消費者與業者查詢農場的利器,也是驗證機構與政府部門管理有機農業的最好依據,更是我國向歐盟等國申請有機等同性認可的必備資料。 資訊化的列車繼續向前開,我開始思考在這e化的時代,網路行銷應該也是有機農場重要的行銷管道。於是先後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農委會的補助下,建立有機農產品電子商城,這裡就像一個百貨公司,目前有機電子商城旗下有100家有機農場的電子商店,已然是有機消費者最重要的網購管道。 因為顧慮到有些農場無法管理電子商店或無力負擔其費用,於是我們又在網路上開設「有機農夫市集」,提供農友免費上網刊登有機農產品的銷售訊息,現在也成為一個熱絡的有機市集。 又考慮到有機農場數目快速增加,若每個農場有一簡單網站,就可在包裝、名片或招牌上印出各自網站,於是我們也為每個農場建置了一個簡易網站,農友可自行上傳資料與照片提供消費者瀏覽。 今年,我們在農糧署補助下,將建立一個有機農場的網路地圖,並將發展生產資訊平台,提供農友登錄生產計畫,並進而作為估測未來產量基礎。 除了有機資訊化,身為農業經濟學者,有機農業更是我多年學術研究的主要對象。研究成果包括有機農場直接銷售的效益、有機消費者的偏好、安全農產品的市場區隔、有機蔬菜的需求彈性、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願付價格、有機豆腐的產品設計、有機加工產品的市場分析等等。回顧這些成果,忍不住有敝帚自珍的得意。 改變消費習慣 支持公平交易&nbsp 從事有機農業的行銷研究、消費者推廣,以及資訊化是我熱愛的工作,但改變自己成為有機消費者卻跟一般人一樣,經過許多掙扎。 我生長在一個簡樸的客家家庭及物資缺乏的年代,一向是能省則省。看見兒子為了買他喜歡的筆花錢毫不手軟,很不以為然。覺得10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支不錯寫的原子筆,幹嘛花那麼多錢買。他的回應是:「我也算是設計領域的人,如果大家都像妳一樣買10塊錢的筆,我們這些學設計的人不就喝西北風了。」想到兒子也需要就業,想到社會上也需要有人設計美好的東西,就開始學習欣賞並狠心掏錢買這些美好的東西。 同樣的,明明就有15塊錢一把的蔬菜,卻要人花將近40元買有機蔬菜,覺得簡直違反人性。但自己參與有機農業後,接觸及了解更多,知道有機農業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更為了自家安全及環境保護,按捺住節省個性,慢慢接受較貴的有機農產品。 而且,在公平交易的思潮興起後,大家更理解為了社會的公平和諧,為了鼓勵有機農友或小規模的生產者,我們應該以實際的購買及公平的價格來支持他們。這種支持不只是對一個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支持,更是阻止環境破壞與生態失衡的一種作為,以及對熱帶雨林消失或大企業剝削等的對抗。 以前偶爾逛傳統市場向農民買蔬果時,殺價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現在,我在外子的監督之下,再也不敢玩殺價遊戲。想想殺了幾塊錢的價格,相對我們的所得或每日的花費,實在只是九牛一毛;何不讓辛苦的農民早點賣完、快樂而豐碩地回家呢? 如今,我已養成有機消費習慣,發現不買有機農產品,反而會惴惴不安,不知道會不會買到有農藥殘留的蔬菜。長期下來,甚至練就出對農藥特別敏感的舌頭,常常要吐出或放棄好吃的蔬果,以免冒著農藥下肚的風險吃下去。 從聖經學生態環保關懷 善盡基督徒責任 有機農業重視的是食品的安全與環境的保護。前者是大家所關心的,後者卻是要常常被提醒的。 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師曾經提到,人類追求經濟發展,如果最後走向破壞與滅亡,這也是大自然物競天擇的一種過程或結果。我一時也認為好像就是這樣吧!但忽然想到,起初神創造世界一切是那麼美好,而創造人的時候,要人類「管理」全地或「治理」這地。神也特別只給人類有智慧,不就是要人負起管理的責任嗎?因此,當人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若會對神所創造的大自然造成破壞時,基督徒有責任要從神那裡得到智慧與勇氣來改變這種狀況。 我有一次到他校為碩士研究生口試,有人從佛教角度來探討有機農業。從口試詢答,發現佛教裡有關懷眾生及不殺生的信念,但似乎沒有「環境觀」。 聖經裡有許多要我們愛護環境與生態的教導,例如出埃及記23章10~11節:「6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7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他們所剩下的,野獸可以吃。你的葡萄園和橄欖園也要照樣辦理。」這段經文教導我們要愛護土地,讓它休息,好讓地力恢復,生產力便能提升;同時還顧及居民中的貧窮人,連野獸的需要也被注意到了。也就是說,這段經文對於經濟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弱勢關懷及生物多樣性都一併關注到了。 樂當有機推手 成為主的忠僕 有機農業是台灣農業的轉機,更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契機,我很榮幸能參與其中。雖然原本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但經過多年的努力,竟也成為一個小小的有機尖兵!2011年底僥倖獲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頒發有機農業特殊貢獻獎,得了一個「有機推手」的獎座,非常歡喜快樂。 雖然從小到大曾獲許多獎,包括本次「有機農業特殊貢獻獎」,或被有機夥伴尊稱「有機之母」,但這都不是我最得意的獎。我最在乎的是,有一天離開人世與主同在時,能成為主所愛的兒女,被主稱為「善良而忠心的僕人」。 (文、相片提供/黃璋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透過有機農耕體驗,除了親近上帝創造的自然,享受田園之樂,也感受生命的脈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人乃上帝託付的大自然管理者,應善盡管家職責;而有機農業正是友善管理大地的做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帶領人到有機農場體驗,可以讓人對有機農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認識農作物的栽種和成長過程。 &nbsp &nbsp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