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敗部復活賽」的人生-等待的掙扎與祝福

題目:「敗部復活賽」的人生-等待的掙扎與祝福 許俊輝(N124324170) 長老教會青年 基隆市北寧路2號男一舍124 700-0021208-0518301台中福平里郵局   「你雖積極進取,但請等候時機」這是去年我大學畢業時,導師給我在畢業紀念冊白頁所提的一段話。一般的祝語並不會如此呈現,當初我十分難理解這段話;不過想起來,我的生活體驗當中,還真的如期應驗了,再貼切也不過了。   我是很急性子的人,除了要求自己有效率,更要求事情能「隨傳隨到」,每當有需要等待的事,都無不三不五時都會長聲嘆息問上帝說:「為什麼讓我等待那麼久?」   但這件事過後,徹底翻轉我對等待的想法,回想起去年神研班的選舉,幾乎所有各區籌委當選人都是一次到位。為什麼唯獨我還要參加「敗部復活賽」?並且那個禮拜四是我在營會中最難熬的,幾乎是吃不下飯,精神不濟,就是為了等待那段最終的那五、六個小時,而且另一位競選者剛好是我們自己團契的姊妹,心中更是掙扎不已,滿心踟躕;時間到了生怕若是「硬碰硬」動用表決,對於我們團契日後的見面不免又生出一些疙瘩。   但這想法卻被打破,沒過一小時的時間,她竟然主動來找我來聊天,坦率地跟我講她現今的處境,例如說想要去考神學院、工作等未來人生規劃,這是我在等待中出乎意料的事;再加上她已經當過籌委,需要給像我這樣的新人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有時間為許多大學生在讀經方面的服務,後來我們用禱告和祝福來做對話的結束。忐忑不安的我心中總算卸下一顆大石頭,等待中的恩典油然而生。   果真那天晚上的補選氣氛十分平靜和理性,大家都很高興這樣子的結果。不僅關係沒有因此受到衝擊,我們的彼此當中的關係得到更多的滋潤,真的感謝上帝在等待中掌權和保守!   但等待的恩典沒有因此打住,就發生最近的考試上面。話說我的研究所考試自稱信心滿滿,一定會考到想要的目標,正當有這樣高傲的想法同時,竟然綠取結果竟然是「備取」很前面,整個心中產生疑慮,是不是又要「等待」了?等於是我的命運要交給別人來決定了,又陷入了心中的漩渦中,難以自拔。      不過,這讓我想起上帝是提供很豐盛的上帝,讓我知道掌權的在祂,而不在於我的競爭對手這群考生。當再度放榜的時候,我的名字又回來了,原來上帝不是叫「天氣常晴」,更會「雨後天青」,這樣子情緒起伏甚大的感覺,雖是洗過三溫暖,卻是浸淫在清澈的溪水中,再次重新得力,有盼望地準備好新的開始。   過去的我,十分的期待很多事情都能迅速地應驗其中,希望一切都是如我所願,心想事成。不過呢,上帝卻不讓我如此的順遂去體驗到祂的恩典,反而是希望我能等待,磨練我對祂有信心,而不在於自身有把握的事上,卻忘記了上帝給我無條件等待的恩典。所以如果又有「敗部復活賽」,我是會很慶幸的,至少上帝給我們許多可能,磨練我信心的可能,而不是期望什麼都是一次到位,這樣子的人生也未免太無趣又單調了吧!

超越生命的苦難

先生和弟弟不幸相繼離世,家庭頃刻間失去了重心,苦難像淹漬我的滷水,生命不再新鮮,呼息也無清香,我被壓碎在泥塵中。我的心何其憂傷&hellip&hellip &nbsp◎林惠玲(台灣神學院學生) 冬雨綿綿的季節,房子周圍枯萎的草葉已經被連日來的雨水浸透,樹枝上殘留的幾片枯樹葉在風雨中像鈴鐺一樣擺來動去。衝雲破霧的細碎陽光,隨著散落的小雨滴晶瑩飄灑在院落各處,也暖暖地穿透過窗簾灑落進房間,帶來一種厚重穩實,成熟安靜。冬日的冷色憂鬱與帶來溫暖的陽光,正是苦境中滿心感謝的我的寫照。   苦境壓心頭 細思因著經歷先生和弟弟不幸相繼的離世事件,一家維繫的經濟支柱頃刻間失去了重心,我和女兒經歷著掙扎和難以忍受的身體與精神折磨。我在波濤中被沖擊、顧不上喘息,我甚至懷疑──人類是否生於美善?生命的惡濤如此猛烈,難道我能獨自站立?憂傷的我能從哪裡支取力量?孤立無援的我向誰去呼求?我在善與惡之間不得安寧,苦難是那淹漬我的滷水,生命已不再新鮮活潑,呼息也無清香,我被壓碎在泥塵中。我的心何其憂傷!我被自己的鬱悶窒息,張大口大聲呼喊。生命的意義究竟在哪裡?生存的價值在哪裡?當外面的飾衣層層被剝去,在自己靈魂的景象前,我癱軟如泥。掙扎中──我一日比一日更想放棄自己;自省時──我一刻比一刻更加絕望。我的年歲──誰替我數算?我的悲苦──誰替我稱量?我呼求一位公正的法官來判我死刑,不求新的開始只求永遠結束。這些生命之中的苦難,似乎也沒有因為我們是基督徒而可以豁免。很多時候,生活在想像中總是很美,很有規則。然而,事與願違,生活中總有令人失望、沮喪之處。親歷親人離開的苦境,是我們全家人心中難隱之處的傷痛。 在自己身心最脆弱的時候,我跪下向上帝哭求禱告,將自己最深切的痛苦,最軟弱、最無助的心情,都交託告訴上帝。感謝父神的恩典!是聖靈的光照讓我明白,這世上和世上的一切,都是屬於天父所有,我們被稱為神的兒女,可以自由享用這世界的一切,從中取其所需,而不必要占據擁有,也無需以擁有多少來肯定自己的價值。人的生命,絕不在乎家道豐富,只要能將我們專注的視線從地上轉移到永恆的國度裡,心靈就會豁然開朗,不再執著於世上的一事一物。沒有的不會苦苦追求,也無懼於魔鬼對我們所擁有的進行破壞和剝奪,即使是健康與生命都被奪去,牠就是不能將把上帝和上帝的愛從我心中奪去。   靠主享平安 感謝主!自己從而得到極大的安慰。我深切的體會︰人受過苦,才知道生命的脆弱,透過從神而來的勇氣和力量,真實地承擔生命種種的苦痛,而不怨天尤人,就是這份信心、力量和勇氣,才可以幫助經歷同樣患難的人,也同樣由於這份特質,能吸引別人相信耶穌。如果信仰不能使我更有勇氣去承擔人生的風雨,那我為什麼要有信仰?也深深思想:我的信仰是否能在患難中發揮力量,讓我積極的面對它、超越它? 身體患病,自然會尋求醫治,但是對基督徒來說,患病就只是能祈求得醫治嗎?病者並不是一味的只渴求得到醫治,他也可以有比痊癒更高層次的期盼,人的生病也可以祈求神的名字得榮耀,神的旨意成就,和別人會得到益處。因此,我相信終極的關懷不再是關乎個人的生死存亡,而是上帝榮耀的彰顯。 在世上我們雖有苦難,但在基督裡卻得享平安;且我們可以放心,我們的主已經勝過了世界。當上帝給我們自主生命的活力時,我們就能使生命飛翔起來,就會不懼怕任何黑夜與孤寂,也能守得住生活處境帶來的苦境,明白不管世事如何變換繁雜,上帝都在祂兒女留一分心田以感恩從容而耕耘。感謝上帝!祂讓我真實見證、真正明白、真正的感恩應該是超越自我的,是不以個人的得失和生活處境的變化為依準,也不以自我的經歷為準繩,而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 從人的角度或許我們常常看環境、看現實,卻看不到掌管現實的主宰。然而聖經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我學習不僅為上帝所賜給我生命、家人及工作獻上感恩,也為上帝拿去我的工作、收回我摯愛家人的生命獻上感恩。因為主權在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細思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的生命,一定是一個感恩的生命。也只有當一個基督徒完全謙卑、完全順服神的旨意的時候,聖靈才能在其中結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之果,才能夠凡事謝恩。   感恩有喜樂 我一直想像若沒有感恩的心,整個冬天,就會像憂鬱的太陽,把自己掩埋在陰沉的雲中;將會在黑暗的空間裡,不斷地來回奔跑著摸索,在純黑的背景中尋找缺口去得到一束陽光。永遠不會明白秋天的收穫,不會明白金黃的喜悅。就像脫隊的候鳥,守不住秋天的幸福,卻在寒冬面前不知所措。永遠與四季擦肩而過,所收穫的只有無限渺茫。只有生命中有了感恩的心貫穿其中,方能夠克服重重困難,穿越人生的撒哈拉大沙漠,抵達幸福的彼岸。 感謝上帝,在我生命中有歡樂也有疼痛,才使我更多感受生命意義的完整性;感謝上帝,祂在我生命中使每個細節都有著無法替代的流程與環節;感謝上帝,在我生命不同的階段,將我安排得如同大自然一般呈現出季節不同的色調與氣氛;感謝上帝,讓我有肉體的生命並有起始終結,讓我有機會在地上的客旅中認識祂,從而認識到自己因罪性成為有限和短暫,從而突破死亡的捆綁,追求無比珍貴的永恆生命。 外面天色已灰暗,飄雨越來越大。女兒已進入夢鄉了,我專注地注視著她。這時候,我突然發現,原來我每日的疲倦,實際上是神加在我心靈深處的一種極至的快樂與滿足。因為這種突然而至的特殊感覺,我的心有幾秒鐘在顫慄。我感到這種幸福實在令我自己感動不已,此時此刻,我對上帝賜予我生命的氣息懷著一種極其虔誠的感恩。讓我更因時時處處在每日表達出對上帝的無限感恩之情。

牧聲初啼──詩語我心

&nbsp◎張淑蘭(新竹中會平鎮教會傳道師) 牧會甘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乎 行囊滿載著師長同工誠摯祝福 懷著忐忑的心進入福音的禾場 喜是銜命領受祝福揮汗葡萄園 憂則能否使命必達交帳牧羊群&nbsp 會堂座落優美山丘特產風和雨&nbsp 營區對望戒備森嚴宵小莫奈何 客莊風土民情文化迥異性來磨 &nbsp &nbsp 閩客原民蕃芋外配猶如大融爐 信息釋放台語華語雙管一齊下 千里之隔同工熱情相挺的悸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弱勢教會週間聚會基本腳切磋 愛餐佳餚裹著濃郁的鄉土之情 灑掃進退學做僕人為首要事工 絞盡腦汁嚼聖言尋聖靈賜感動 &nbsp &nbsp &nbsp&nbsp 集幹事管理員牧會校長兼敲鐘 夙夜匪懈公私平衡求主賜智慧 &nbsp &nbsp &nbsp 屬靈夥伴屈膝守望堅固主堡壘&nbsp 以早禱會讀經班穩紮信仰根基 槍矛打成鐮刀齊心同把福音傳 資源闕如難煮無米炊尋覓曙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募愛心電腦圓社區免費學習夢 祈福音碩果於山頂遍地朵朵開 願出暗入明恢復大衛倒塌帳幕 怒濤澎湃群山震撼主是避難所 不論否或泰當竭傳佳音這世代 願祂興旺我衰微福音遍傳平鎮 &nbsp

聽,阿公仍在講道

&nbsp我一遍、一遍地複習阿公的講道筆記,彷彿他還在世,叫我學習行道。在我心目中,阿公留下了信心榜樣和經典。 ◎柯玉雪 ◆◆鄉野仁醫 阿公居鄉野,當時醫療尚不發達,為了求生存,阿公鑽研草藥醫理,並以此技能義務服務鄉居鄰里或有急需的同學。曾聽長輩傳說,當阿公離家就讀長榮中學時,有一位同學半夜哮喘發作,身邊又沒預備哮喘藥,同住宿舍的阿公就緊急在校園附近,就地摘採他認識可以治哮喘的草藥,搗碎給同學服用,果然有效,救同學一命。 在社會大眾普遍必須忍耐窮困的日治時代,有個什麼病痛,通常沒有錢去看醫生,逼不得已,就會先去看收費較低廉的「赤腳仙仔」。「赤腳仙仔」以西醫的方式打針、給藥,是沒有牌照的「密醫」,萬一再沒效才去城鎮的診所或醫院。物資缺乏,醫藥設備的落後情境,造就許多機會讓阿公緊急用草藥救人。阿公不是「赤腳仙仔」,也不收費,因為他主要是以在野地採得到的草藥來幫助人,或者教導某些染病的人,平常服用何種食物做為保健和食療。有些較貧窮或想省錢的村民,一有病痛也會來請教阿公,如何飲食好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 暑假回家,阿公有空時也會以他自己鑽研、測試所得的醫學知識,製造一些消炎的膏藥,或摘採一些藥草曬乾備用,如果家人、鄰里有人急需要時,就可以馬上應急。阿公熱心救人、助人,卻因而被陷害,有人去「告官府」,說阿公「無照行醫」,於是,阿公就被日本官府抓去關。關了一陣子,日本人發現阿公並沒有收錢,一心一意只想助人、救急,就把阿公放回家。 ◆◆家族信仰典範 阿公的信仰是給他信心持續行善的動力。他每天必定和阿嬤一起唱聖詩和讀聖經,並且把足以鼓勵人的聖詩曲目和聖經金句,抄寫在小黑板上與每一位來訪的客人分享。我手邊有一本阿公別世之前還持續在讀的白話字聖經。 並非長孫的我,何以有幸獲得此聖經?那是因為,阿公的6位兒子輪流奉養阿公,而阿公別世的這一個月正好輪到我父親奉養他。他別世時,這本聖經就放在我家的書桌,後來才到了我手裡。 這本聖經因為阿公加了布的書套,還重新穿線,保存大致良好,裡面寫了一些讀經心得和講道大綱的小抄。阿公是教會的長老,時常應邀在各種場合主禮,扮演講道和用經文給年輕人祝福的角色。除了貼的和夾的讀經註解,首頁還貼了3張照片,分別是我最小的叔叔、最小的姑姑和小我1歲的弟弟,照片中的弟弟理個小平頭,前額髮際間有個瘦月型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見。這3人大概是阿公最掛念的人吧!貼在聖經上,每天展讀時可以順便翻閱一眼。 有幸得此聖經,我每天至少早晚讀一節,一邊讀一邊體會阿公讀聖經時的虔誠精神,感受他從讀經的善良語意中得到鼓勵與力量的心情和快樂。每次,展讀這本聖經就好像阿公的慈容展現在我的眼前,我遇到困難時就讀它。 其中有一張筆記,是阿公的講道大綱,概述經上所言古先知耶利米受到很多迫害,在當時百姓不行神的善道,而國家即將滅亡,百姓不聽耶利米的勸告,還視他為叛國賊。耶利米面對奢華而沒有危機意識的群眾與不肯聽勸的君王,雖在很多艱難困苦中,即使已被抓關在監獄裡,仍舊冒險繼續執行他勸戒君王和百姓的先知任務。 沒錯,生活常是很大的挑戰,也時常需要冒險,而在遭逢每一回的挑戰時,都是智慧與愛心的一大考驗,有時我淚流滿面讀經,一字一淚地讀,一遍又一遍地複習這些講道大綱,就宛如面對阿公正在對我講這一篇道,叫我要學習耶利米不怕苦的行道與殉道精神,無論遭遇到任何事情,永遠不能灰心喪志,我們肩負著要去愛每一個人的使命,仍然要繼續拾起勇氣去進行。 阿公生前德澤披及眾子孫,雖然他已不在人間,我們遭遇問題也無法再去請教「智多星阿公」,但我們有他留下的信心榜樣和經典。即使,我不能算與他最親近的子孫,但是,因為這本聖經與他的筆記,我算是聽他講道最久的子孫。阿公這一生的「講道」我確實聽到了,如今,我仍持續在聽,也持續受用了。 ◆◆熱心做公親 阿公的智慧遠近聞名,所以,村裡有人爭吵擺不平,會來找阿公當「公親」排解;家中有難題解不開時,也來找阿公出點子。這些原本是村長或士紳的事兒都落在阿公身上。然而,熱心公益有時也會招來怨懟。 村子裡有戶人家遭遇困難,因為家裡窮,哥哥認真種田,但是,那幾年颳颱風又旱災,務農的人家中並無餘錢,所以到了該娶媳婦的年紀,苦無聘金送去中意的姑娘家提親,使得哥哥的婚事因而一直延誤下來。這樣的窘境讓身為寡母的家長很為難,所以來找阿公請教。 這位寡母的本意是想,看家族裡有沒有哪一位親戚有閒錢,先借貸個數目讓他們家當聘金。然而,聘金不是一筆小數目,不是說要借就能借得到的。再加上,他家的妹妹已經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紀了,妹妹喜歡的那位人士卻也籌不出聘金。所以,寡母這一家哥哥和妹妹的婚姻都被「錢」給耽擱,快要變成曠男怨女。於是,「智多星」阿公就幫他們家出了個點子,建議妹妹嫁給賣麵的退役老榮民,雖說,年紀大一點,但聘金的錢一定拿得出來。 寡母在沒有其他更好辦法的情況下,真的採用阿公的建議,把妹妹嫁給賣麵的老榮民,收了聘金來娶媳婦。 現代社會已經沒有省籍隔閡,但當時,這樣的老少配等於是變相的「賣女兒」。在重男輕女的社會風氣下,通常是犧牲女兒成全兒子。很多人家則叫女兒去工廠當女工,賺的錢讓兒子去讀書,或給她自己當嫁妝,很少人有多餘的錢栽培女兒讀書。這位妹妹讓寡母幾番拜託之後,雖然百般不願意,也只好犧牲自己放棄心愛的人,嫁給老榮民來成全哥哥的婚姻。 這一門婚事委屈了妹妹沒有嫁給心愛的人,讓她對阿公心生怨懟。其實她也可以跟寡母說:「不,我不要!我們想別的辦法。」但是,善良又想幫哥哥的她又說不出口,她處的狀態是一種無奈。 &nbsp

投稿

題目:在世上的家在哪裡? 作者:許俊輝 身分證:N124324170 住址:基隆市北寧路2號 行動:0988828256 電郵:pyeongjing228228@gmail.com   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向是每個人殷心期待的美夢,但是並不是每個人如自己預期而實現,至少在我的遭遇中,便經歷過很多的驟變;不過感謝上帝時常保守,在我尚未信主的時候就在我當中,直到現在在教會有「家」的味道,我才有這一份勇氣和信心活著。   我生長在一個特殊際遇的家庭,小時候父親為了賺錢,大量參加標會時被倒會,經濟進入困頓一段時間,幸好在娘家的幫助下,才有機會勉強撐下去讓我和小妹念書;好不容易,在我國小的時候,家裡經濟比較穩定,父親是做海運承攬業的,一個月三萬多港幣(大概十萬台幣),母親則是放下過去的路邊攤生意,專心當家管,似乎不需要回想起以前以樣擔憂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      偏偏母親在我國小五年級時,得了白血病中做嚴重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父親因此放下手邊的工作,全心地照顧她,但不過兩年就過世了,家裡積蓄跟著花得差不多了,那時候父親回去香港工作途中在中國卻中風了,就算治療以後仍是無法改變「一手一腳」的現狀。母親過世了,父親也不父親了,需要別人在旁邊協助才勉強地復健,似乎在催促著我們要有提早長大的心理準備,心境轉變地那麼大,還一度毫無讀書的動力,想要放逐自己,就這樣一了百了放掉了,想要重新找家,因為這不是我的家!   正當我的家庭受到波濤洶湧之際,那時候我國中同學就希望我到教會看看,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不習慣教會的氣氛,都沒有真正熟識的人,才三個月的短暫時刻,離開了四年多。在那段時間,似乎找到暫時的避難所,就是高中的好同窗和好老師,與家的感覺似曾相似,跟以前同儕的相處很不一樣,大家很會分享彼此喜愛的,彼此分擔責任,還以為是「居有定所」了。   沒想到時光飛逝,畢業以後就個奔西東、名存實亡了,只剩下臉書和行動在聯絡,失落感比以前更甚…..最後我在基隆求學的時候,只能去教會看看有沒有絲毫的希望;沒想到教會竟然給我出乎意外的溫暖,甚至還因著「慕恩」家庭給我們諸多的關懷,不計代價的,常常為我們的生命禱告,越來越喜歡起教會的氣氛。   其中長青團契的生活,更讓我對家的看法有極大的改觀,除了輔導們在上帝話語的餵養之外,還有契友們雖然毫無血緣和宗族的關係,但是我看見他們的熱情款待,願意幫助我搬宿舍,給我許多在生活和課業上的協助,讓我可以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和在教會的服事生活。更讓我驚訝的是,當我第一次願意放下和交託,願意分享過去生命各樣難言之隱的時候,這是我過去幾乎沒機會去表達的,他們卻真的很願意接納我,這不是靠自己的血氣和思想能成事的,是靠上帝的靈才行的出來的,就算過去在學校、宿舍裡面有什麼不快的經驗,都能照實地說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似乎不再是我一個人獨自面對,已經是大家的事去面對。就像哥林多前書中保羅說的:「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不若以前逃避和虛偽,生命很願意坦白那樣,因為上帝喜愛我們這樣真誠在祂面前,與祂會面如此寶貴的神聖時刻。   原來我從小渴慕尋找的家,不是有特別血緣、地域、和既得利益的關係所組成的,原來最穩固的就是因著耶穌基督信仰而呼召的家-教會!當我了解以後,不再只是單方面需要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是眼觀四方,看看身邊有誰真正需要的,效法基督的樣式,做他們的家人,給他們適切的關懷,做好耶穌基督的見證。使我的生命有基督在我裡面活,我才能問心無愧地為教會弟兄姊妹擺上,坐在弟兄姊妹中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上帝身上,我牢記在心!

在生命中陪伴的樹上光

&nbsp文圖◎莫莉塔 擔任日光少年營核心輔導工作已邁入第4年,每年都會有不同的經歷和感動,也更深體會營會的核心價值,即透過品格操練、小組分享等安排,讓參與者學習將信仰生活化。 今年的日光少年營於1月26~29日在埔里謝緯營地舉行,共有143位來自台灣各地的國、高中生參加,由30位小組輔導晨更、晚禱、執行及擔任活動期間的陪伴者。當每年見到來自各地方的輔導工作者,我都期許自己以更開放的心態來服事,就如同這年訂定的主題──樹上光,每個個體都是被上帝的光照著,我們都應當學習成為彼此尊重、接納和包容的團契。 「福音電影之夜」是營會第2天晚上安排的分享課程,觀賞片名為《靈魂衝浪手》的電影。內容簡單描述出一位熱愛衝浪的女孩,因意外被奪走了一隻手,除了闡述她因家人的愛得以努力回到大海衝浪外,也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如何讓她重「心」有勇氣站起來,我期待青少年朋友,同樣藉影片的分享得到信仰的力量。 營會結束後,收到一位參與者的信,信中她娓娓道來生命中經歷過的殘缺和傷痛,也讓我明白為何在營會中她頻頻流淚顫抖。她也分享在營會的主日禮拜靜默中,真實感受到上帝的愛,上帝愛她及她的母親,並深刻感受到她不是孤單的。透過她的分享信,我感受到上帝的愛在她的生命裡種下了一顆種子,那是會成長、茁壯的力量泉源,牽引我們走人生路。 配合總會年度主題「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回想到自己在籌備期間時,一直無法體會出如何以主題帶入參與者的生命中。但帶著禱告、平靜的心開始,透過參與者所傳達出的生命歷程,使我領悟原來答案都已經在裡面,若我們沒有先愛自己、沒有相信上帝會在自己的生命中有計畫,若我們失去對上帝的信心、失去關顧身旁人的需要,那要如何經歷生活中的信仰呢?! 看了營會手冊裡的分享文章〈小燈教堂〉的一段話說:「太陽將光和熱帶給世界,但是太陽下山後,仍然有一些小燈,用他們微弱的力量,帶給世界光和熱。」我終於懂得耶穌的回應,大家都要像一盞燈,無論燈光如何微弱,終究會使這個世界有一點光、有一些熱。 身為青年人的我們,如何「遍傳基督福音」是值得省思的課題,把一顆種子埋在福音的禾場、埋在你我心田裡。聖經說:「專心信靠我的,這種人多麼有福。他像栽種在溪旁的樹,樹根伸入水中,不怕旱災熱浪,樹葉常青,不斷結出果子。」(耶利米書17章7~8節)期許我們自己能有放眼看世界的眼神,背後都有一個會說故事的靈魂,像一棵靜靜的樹,需要札根、需要茁壯,生命才能得以穩健成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在生命中陪伴的樹上光

&nbsp文圖◎莫莉塔 擔任日光少年營核心輔導工作已邁入第4年,每年都會有不同的經歷和感動,也更深體會營會的核心價值,即透過品格操練、小組分享等安排,讓參與者學習將信仰生活化。 今年的日光少年營於1月26~29日在埔里謝緯營地舉行,共有143位來自台灣各地的國、高中生參加,由30位小組輔導晨更、晚禱、執行及擔任活動期間的陪伴者。當每年見到來自各地方的輔導工作者,我都期許自己以更開放的心態來服事,就如同這年訂定的主題──樹上光,每個個體都是被上帝的光照著,我們都應當學習成為彼此尊重、接納和包容的團契。 「福音電影之夜」是營會第2天晚上安排的分享課程,觀賞片名為《靈魂衝浪手》的電影。內容簡單描述出一位熱愛衝浪的女孩,因意外被奪走了一隻手,除了闡述她因家人的愛得以努力回到大海衝浪外,也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如何讓她重「心」有勇氣站起來,我期待青少年朋友,同樣藉影片的分享得到信仰的力量。 營會結束後,收到一位參與者的信,信中她娓娓道來生命中經歷過的殘缺和傷痛,也讓我明白為何在營會中她頻頻流淚顫抖。她也分享在營會的主日禮拜靜默中,真實感受到上帝的愛,上帝愛她及她的母親,並深刻感受到她不是孤單的。透過她的分享信,我感受到上帝的愛在她的生命裡種下了一顆種子,那是會成長、茁壯的力量泉源,牽引我們走人生路。 配合總會年度主題「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回想到自己在籌備期間時,一直無法體會出如何以主題帶入參與者的生命中。但帶著禱告、平靜的心開始,透過參與者所傳達出的生命歷程,使我領悟原來答案都已經在裡面,若我們沒有先愛自己、沒有相信上帝會在自己的生命中有計畫,若我們失去對上帝的信心、失去關顧身旁人的需要,那要如何經歷生活中的信仰呢?! 看了營會手冊裡的分享文章〈小燈教堂〉的一段話說:「太陽將光和熱帶給世界,但是太陽下山後,仍然有一些小燈,用他們微弱的力量,帶給世界光和熱。」我終於懂得耶穌的回應,大家都要像一盞燈,無論燈光如何微弱,終究會使這個世界有一點光、有一些熱。 身為青年人的我們,如何「遍傳基督福音」是值得省思的課題,把一顆種子埋在福音的禾場、埋在你我心田裡。聖經說:「專心信靠我的,這種人多麼有福。他像栽種在溪旁的樹,樹根伸入水中,不怕旱災熱浪,樹葉常青,不斷結出果子。」(耶利米書17章7~8節)期許我們自己能有放眼看世界的眼神,背後都有一個會說故事的靈魂,像一棵靜靜的樹,需要札根、需要茁壯,生命才能得以穩健成長。

前輩領我走

◎胡育銘(台北中會新莊教會傳道師) 真的從來沒有想過要從都市的中大型教會開始展開牧會生活,更沒有考慮過團隊服事的可能性,但如果是我想得到的,那麼上帝就不是上帝了! 真的感謝上帝的安排,拆毀了我所有的想法跟異象,然後將更棒的計畫交在我的手中。新莊教會是一間擁有136年歷史、平均禮拜人數300人的教會,面對一間歷史悠久的「傳統」教會,實在是身為「現代」傳道師最大的挑戰,感謝上帝的是:我的主任牧師是一位「現代」的牧師。 猶記得初到教會的那一天是主日的下午,到了牧師辦公室,仍然有許多的同工聚集,氣氛相當輕鬆熱鬧,讓我們夫婦緊張的心情也頓時卸了下來。 從此之後,發現這是教會的常態,在主日禮拜後,仍然會有許多同工一起泡茶聊天、分享事工,而這就是主任牧師要我學習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關係性的佈道。透過建立關係,展開事工連結;透過建立關係,展開福音佈道,雖然要花更多的時間投入經營,但也在這過程中學習到了許多應對進退,就是所謂的「眉角」,我非常享受在這樣的關係及氣氛中,這不就是我想要在鄉下教會得到的氛圍嗎! 我們夫婦都是傳道師,教會也很樂意並尊重這樣的身分,因此在教會中不會出現「傳道娘」的稱呼,這也幫助我們在事工的服事上更加順利。起初問主任牧師我們的服事內容該如何分配,原則上我負責教育裝備及小組事工的部分,但主任牧師告訴我:「跟著我!」牧師做什麼,我就跟著,這就好像師徒關係一樣,當然也時常分享資訊、資源,這種亦師亦友的同工關係讓我們夫婦深深感動,上帝也透過這樣的方式調整我當副手的態度。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主任牧師是我少見熱愛傳福音的牧師,一有機會就進行個人佈道,所以我也重複聽了牧師個人談道數不清次數了,在這當中自己也練就了一身功力。 以前總是認為,人怎麼會自己主動走進教會,因此總是想用許多方法來吸引人進來;但實際牧會之後,才發現原來還真的會有許多人因著需要而主動走進教會,因此更重要的就是如何進行個人談道及持續關懷了。對此,教會也很慷慨的提供了出國接受裝備的機會,接受小組教會及內在醫治的訓練,而這些學習就是當前教會所需要的。 雖然沒有很多精采動人的故事可以說,但牧會生活真的非常有趣,且這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我知道這不是工作,而是呼召。因此享受在這樣的生活中,時時都能夠體驗上帝的恩典及奇妙的帶領,上帝帶我來這裡,既能享受大教會的資源及都市教會的方便,又能享受鄉下教會的人情及感動,只能說:上帝真的是上帝。 &nbsp &nbsp

主日學的甜美回憶

◎蕭幸美&nbsp&nbsp &nbsp &nbsp 被故事吸引的童年 我生長在一個未信主的家庭。小時候,父母為了我們5個兄弟姊妹的教育,從鄉下搬家到大城市台中。剛搬到繁華都市,為了養家糊口,父母每天像陀螺般轉個不停。爸爸是很勤奮的人,白天下班後,騎著三輪的鐵牛車,到酒廠拿廢棄的酒糟回家餵豬,更利用閒暇,在空地種了許多菜;媽媽從早忙到晚,她總是家裡最早起床和最晚睡覺的人。&nbsp 我在家裡排行老么,上面的4個哥哥姊姊,都要幫忙家事。沒有洗衣機的日子,大姊幫忙洗家裡的衣服,哥哥挨家挨戶去收集餿水來餵豬。我當時只有5歲,大我2歲的姊姊要負責照顧我,但我不是很聽她的話,所以二姊不知道應如何來照顧我。有一次她發現講故事時,我會被故事書深深地吸引,很快安靜下來。二姊經常將在學校聽到的童話故事,回家再轉述一遍給我聽,她當時也不會閱讀,我會纏著她一直講下去,她到最後沒有故事可以講,就編了很多故事,讓我聽得津津有味。 由於喜歡聽故事,有時我就拜託大姊或大哥講故事,他們會照著書上寫的字,唸書給弟弟妹妹聽。我們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大姊大哥唸故事,我們心情會隨著故事的高潮迭起,會跟著故事又笑又哭,睡夢中那些小說人物,還鮮活地在我夢中跳躍。聽故事,是我童年的記憶裡最美好的事。 踏入教會的第一步 在民風淳樸的1960年代的台中文化城,有一座典雅的西式教堂建築,一排高大的椰子樹圍繞在教堂的四周,每當我路過國光路與忠孝路口,目光很容易被這座紅瓦白牆的教堂吸引。有一天,當我騎著腳踏車,穿越濃郁林蔭大道,路過教堂,裡面傳來悅耳的歌聲,不知不覺扣住我的腳,使我停佇不前。最後,我鼓起勇氣,在教會的門口徘徊,想要聽完那悅耳的歌聲,突然有人看見我,跑出來和我說話。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伯伯,很親切地招呼我,邀請我進去教堂裡面坐。我忐忑不安地坐了下來,原來那位招呼我進來的人就是講故事的老師,漸漸地,我就忘我地全神貫注在他講的故事裡。 回家的路上,還為著怎麼有這麼好聽的故事感到欣喜,繼續想著故事的情節,期盼著下禮拜天趕快來臨,可以繼續去教堂聽老師講故事。我拜託姊姊陪我去了幾個禮拜,之後我的鄰居和同學,也陸續陪我去上主日學,每週日上主日學時間,成為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了。 懷念我的主日學老師 那位主日學老師,聖誕節前夕到我們家探訪,帶給我一盒小蠟筆,我小小的心靈,感受到被愛、被關注的滋味;好像人生從此變得有色彩,人生不再黑白。雖然現在我已經忘了他講過什麼故事,只記得,有一次我的腳受傷無法走路,他背著我走到教會;他那親切的微笑,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他的愛在舉手投足間顯露無遺。 後來我離開了那教會,因為有人帶領父母信主,我們就跟隨爸爸媽媽去他們的教會。如果那位小時候講故事給我聽的主日學老師,知道他曾經努力經營的聖經故事,可以吸引一位幼稚班的小女孩成為基督徒,而且在她長大以後服事主,在教會成為師母與傳道,我想他一定會雀躍三尺。 每當我在教主日學,我會對孩子們訴說這段美好的回憶,分享曾經在小時候唱過的這首歌:「樹林邊有一座棕色教堂,村中最美麗的地方,對我甜蜜的兒童時代,無處比這教堂更可愛,噢來來來&hellip&hellip同到可愛的小教堂,村中最美麗的教堂,對我甜蜜的兒童時代,無處比這教堂更可愛。」每當這首歌響起,總是激起我美麗童年的故事。我不斷感謝,我的主日學啟蒙老師,讓我的成長過程中,永遠洋溢著快樂的微笑;這溫馨甜蜜回憶,在心中的小舟蕩漾不已。

為房客祝福

&nbsp◎張麗莉 我家有間房子,長期租給別人,歷年換過幾任房客。出租期間,我多次經歷神的保守與眷顧。 記得幾年前,原先的房客租期屆滿搬走的那一天,恰巧房仲業者帶了一對李姓老夫婦來看房子。他們第一眼就喜歡上它,因格局方正、採光良好、通風佳,且大樓管理完善,居家十分安全。於是在房仲的撮合之下,很快就完成了簽約手續。感謝神!我連一天都沒浪費在等待上,而是無縫銜接地,當天立即找到新房客。 老夫婦說,他們原本住的大樓已經老舊,所以要拆掉重建,工程預估需要2年。等峻工後,他們就會搬回去住新大樓。這段過渡期間,他們便暫時租此房子。 正式簽定租賃契約時,房仲還教我一個「小撇步」,說房租其實可以不用報稅,這樣我就可以額外增加一些收入,還說別的屋主都這麼做,或頂多報一半的金額,這已成了一項心照不宣的慣例,反正國稅局也不會來查。但我想基督徒不宜逃稅漏稅作假帳,因此婉拒了她的提議,堅持照實報租賃稅。他們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到手的利益,竟然自願放棄。我卻很感謝神,讓我能活出與世人迥然有別、手潔心清的見證。 老夫婦搬進來住之後,我時常邀他們來教會參加各種聚會、活動,可惜他們篤信佛教,不願意來。我私下經常為他們全家禱告,包括他們在美國定居的兒子、媳婦與女兒。甚至後來,得知他們的媳婦生了孫子後,我也把這個小寶寶一併列入代禱名單當中。 我為他們祖孫3代的祝福禱告,雖未能有效地帶領他們一家子來教會信耶穌,卻首先為我自己帶來實際的好處。 舉幾個例子來說。這對夫婦自搬來入往後,3餐都到附近的通化街小館子吃外食,在家既不下廚,因此廚房保持得很清潔且無油煙。再者,老太太很愛乾淨,定期請清潔婦來打掃整理,把整間屋子維護得相當好。不僅如此,他倆還三天兩頭飛去美國看兒孫、度假,一年似乎有半年不在台灣,因此房子時常空著沒人住,大大減低了耗損折舊率。 為此老太太曾嘮嘮叨叨地發牢騷,說他們租這房子似乎很划不來,因為真正住在裡頭、使用設備的時間很少。但我每年與他們及房仲會面,辦理續租契約時,總是開口大聲為他們全家人及房仲一一祝福禱告,房客夫婦聽了都心滿意足,甚感欣慰;後來,他們還多次對我稱讚說,這房子很好。我猜想,是神應允了我的禱告,讓他們住在裡頭,平安喜樂又健康。 而房客原居處大樓重建本來只需2年的工程期,沒想到一拖再拖,蓋了3年才完工。而接下來的交屋手續,也一延再延,拖了1年才辦妥。因此,他們前後共租了4、5年之久,超過原先預估的2年,讓我多過了2、3年收入穩定的日子。 住滿4年後,這對老夫婦就搬回新大樓去住了。臨走時,他倆還再三地向我道謝。甚願他們不僅搬去新大樓,更能得著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將來才能搬到天上永恆的居所,永享福樂。我這樣公開地為房客及房仲祝福,神也賜福予我。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