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走過憂鬱3-2:信仰歸正,脫離憂鬱轄制

&nbsp1年多前,我因曾發生婚前性行為,而失去了一段戀情,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當時家人察覺我很不對勁,為了讓家人安心,我預約了心理醫生,卻沒敢去看。雖然沒有經醫生診斷判定是憂鬱症,但我相當恐懼見到陽光跟人群,常想著如何自我了斷,白天是我最痛苦的時間,陽光照耀下的世界似乎與我無關。我封鎖了所有聯繫,不見所有朋友,若不是因為經濟考量,恐怕還會辭去工作。 那段時間,我在教會聚會,牧者常引用當紅牧師的著作當講題,而我就像吸食嗎啡一樣會得到短暫的愉悅,但只有在教會才得到短暫的解脫,症狀卻沒有好轉。看到許多人在每週1次的神蹟醫治大會上痊癒,我開始懷疑神不聽我的禱告,於是盼望講員傳講更多的神蹟見證,期望自己能依樣畫葫蘆得神恩待,當然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憂鬱的狀況反而更嚴重了。 直到一次偶然機會裡,朋友帶我參加一個福音講座,我開始正視自己與神的關係。我換到另一間教會聚會,從詩歌吟唱到講台信息都相對的肅靜,卻深深觸摸我的心,感動歷久不散。從牧師的證道,我開始明白,比起身子,我的心更加污穢,我先前不再犯罪,僅是希望能得到祝福,卻並非真出於愛神的心。 最痛苦的時候,我喜歡讀約伯記,從中得到安慰。在以前的教會聚會時,強調的是約伯經過磨難後得到神加倍賜福,也鼓勵我們應當如此盼望,強調神總會補償我們失去的,於是我就在這種不甚正確的觀念中等著神蹟出現。 到了現在的教會,同樣是約伯記,探討的卻是約伯與神之間的關係,著重在約伯如何能在失去一切時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我由此領悟到,約伯愛神、敬畏神,並不是出於任何利益交換。 先前我得罪了神,還在哀傷痛苦中怪罪祂,現在因著福音的大能,我明白了神滿有慈愛,但如果我們犯了罪,祂同時也是嚴厲的。「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希伯來書12章6節) 如今,我不需要成功神學的嗎啡給我短暫的快樂,也不再被過去犯的罪轄制。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羅馬書6章6節)雖然不明白神的安排,但我欣然接受環境依舊;雖然沒有得著雙倍祝福,但是我清楚知道神依舊用手托管一切,統管宇宙萬有。

安寧病房,以愛陪伴

&nbsp◎莊美玲 教會的關懷事工不能單靠牧師跟關懷組,而是需要每個人都盡一份心力,下面是我真實的探訪紀錄,對象是個癌末的姊妹。她曾在教會一段時間,但因先生的反對和其他的因素沒能信主,在生命最後的幾個月皈依為佛教徒,非常令人心痛和不捨。 當我第一次到安寧病房探訪時,雖然病房門口寫了大大的「安寧」,可是我的內心反而不安寧。 那天陪教會長老探訪這位素未謀面且已皈依佛教的姊妹。她到教會的時間剛好跟我錯開,所以我們並沒有相遇,但因牧師特別交代不可以放棄,所以我們還是繼續關心她。 那是個夏日的午後,外面的陽光很艷麗,但病房內卻瀰漫幽暗的氣息。第一次看到這位癌末的姊妹,雖然骨瘦如柴,但聲音還很清亮。在一些簡單的問候之後,我握住那還有一點肉的手掌,聽她傾訴她的過往。 聽完之後,我說了一些簡單安慰的話,竟使她瞬間痛哭,我很訝異激起她如此的情緒,畢竟我和她是初次見面。那天晚上,我一夜難眠,因著內心的感動驅使,我第二天再次探訪。 第二天早上,我有些疑惑的獨自騎車前往醫院。夏天早晨的風真涼爽,雖然有些焦慮,因為我手邊的工作還沒做完,怕客戶催。但想到上帝在我還不認識祂的時候就很愛我,所以我想上帝也一樣愛、心疼這個陌生的姊妹,或許上帝希望我能在她最後的日子陪陪她。 再次見面的時候,她對我露出歡迎的微笑,她那滿頭白髮的先生見我來後,就安心的上班去了。 接下來真是活生生的生命課程。姊妹告訴我她的人生故事,如何獨自承受每個傷痛,如何走過生命的幽谷,雖然她已經忘記何年發生,但說起每個對話細節仍清晰無比,她仍心痛得好像是昨天才剛發生的事。 雖然她口口聲聲說她不介意了,事情都過了,但我感覺她只是嘴巴說說而已,心裡還是恨。她極端的渴望對方的愛,又極端的傷害對方,在悲傷、痛心的情緒當中隱藏著反擊的快感,在複雜的情感糾葛裡度過她最重要的青春。 陪伴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她在說話,我只是個傾聽者,我思索著該如何幫她解套。我隱約覺得,她用自己的生命報復所有「她認為」傷害過她的人。 最後一次去探訪的時候,她的口罩已取下,臉好像有點腫,手掌也是。她的孩子說她剛睡著,我摸摸她的手,跟她說:「我很高興能夠認識妳&hellip&hellip我們這些天過得很開心。」她竟然笑了,可是她沒辦法回答我,眼睛也張不開了。 過不久,在三總旁的懷恩堂裡,舉行著姊妹生前自己決定的簡單告別式,她的哥哥、姊姊都來了,每個人的手都長了厚厚的繭,看起來像是勞動階級。他們都心疼小妹,因為她還年輕,但他們也很無奈,生活的重擔令他們喘不過氣來,哪有餘力再照顧她? 姊妹的生命就這樣終止了,但福音卻因為她,開始進入南部窮困的家人中。我在姊妹生命的最後,跟她建立信任的友誼,姊妹南部娘家大哥後來感動的告訴我,他的小妹臨終前很感謝教會,沒有因為她是佛教徒,而停止關心。這個信任的基礎讓她安心的將孩子交給教會,並且給孩子自由選擇信仰。現在,她的孩子穩定參加教會的聚會和服事。 我是一個受洗6年的基督徒,沒有受過正式的心靈關顧訓練,但上帝的呼召使我勇敢的到安寧病房探訪,在那裡真實的經歷讓我了解「有了愛就沒有恐懼,完全的愛驅除一切的恐懼。」(約翰一書4章18節)

空巢

◎張惠慧 手裡抱著圖書館借回來的書,慵懶地靠坐在床頭,房裡充滿著平安和寧靜,這是家有幼兒的母親所渴望的時刻。5歲的兒子開始上幼稚園,家裡還有3歲的女兒,而此時她正難得地在樓下安靜地自己玩。雖然知道應該下去看看她,但享受此時此刻的慾望,支使著我繼續在樓上多沉浸一段時間&hellip&hellip。看看時間,已過了30分鐘,還沒看到女兒上來找我,更奇怪的是樓下分外的安靜,心中突然有一股不祥的預兆,太安靜了,情況不妙!於是趕緊放下手上的書,快步地下樓去偵查實況。 一走下樓梯,首先看到的是地毯上的綠色小腳印,我繼續跟蹤那些小腳印走到廚房,呈現在眼前的是全身塗滿綠色壓克力顏料的小女兒。那天我花了整整3個小時才將客廳地毯、廚房地板以及女兒身上的壓克力顏料洗乾淨,只為了貪圖那30分鐘的「自由」,付出好幾倍的代價。 * * * * * * 「媽媽,這是我大學宿舍的平面圖。妳想我該挑哪一個宿舍?」再過幾個月,兒子就要去大學開始他第一次離家住外的生活。很快地,2年之後,女兒也隨後離家。如今兒女逐漸獨立,自己期待已久的「自由」就在眼前,反而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日子。 記得有一年春天,一對麻雀在我們家廚房的窗邊築巢。每天我們全家看著牠們忙碌,從安置鳥巢、孵蛋到餵養雛鳥,將近有2個月的時間,看著一群雛鳥在父鳥與母鳥辛苦地照顧之下漸漸成長。一天早晨,我突然聽見尖銳的鳥叫聲,趕緊往窗外望,看見父鳥與母鳥打著翅膀在巢邊鳴叫,長滿羽毛的小鳥一隻接著一隻展開牠們的翅膀開始往巢外飛,直到最後一隻也離巢。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小鳥離巢的過程,心想,牠們練習飛之後還會再回巢,但是一直到傍晚仍未見牠們回來,連父母鳥都不見蹤影。那天晚上我對著窗邊安靜的空巢發呆,內心有一股強烈的失落感。沒想到小鳥離巢的過程這麼快,一天之內就完成了,連過渡期都沒有。之後,我還每天望著那個空巢難過了好久。 * * * * * * 使徒行傳20章31~32節,保羅向以弗所的長老們道別時說:「所以,你們要警醒,要記得,在3年的歲月裡,我怎樣日夜用眼淚勸戒、教導你們每一個人。現在我把你們交託在上帝的手裡和祂恩典的信息中;祂能夠堅定你們的信心,又把祂為祂的子民所預備的福澤賜給你們。」兒女是天父賜下的產業,所以和他們在一起的歲月當中,我們應當盡心盡力地教導他們認識上帝的真理,盼望在他們成長離開之時,我們也有像保羅一樣的信心,能將兒女交託在上帝的手裡和祂恩典的信息中,使他們能夠靠主堅定信心,又能領受到上帝為他們所預備的福澤,這才是面對空巢的父母真正的釋放和自由。

因為愛,不孤單

◎&nbsp賴德卿 4月22日主日早上,我們教會舉辦國道走山2週年音樂禮拜,主題是「愛不孤單」。也許有人說,國道走山2週年了,家屬可以安靜的舉辦家庭追思禮拜,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的舉辦音樂禮拜呢?或者也有人說,賴牧師啊,妳也該走出來了,別再想這件事了。 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要說,愛不孤單正是這一路走來的風景,是期待、見證、也是對話。 時間輕輕的走,茂竹轉眼到天家已有2年,如果他還在,想必仍在紅塵中打滾,在工作與服事中盡心盡力的燃燒自己的能量。現在,他帶著大家的愛到上帝那裡去了,他也留下愛給所有關心他的朋友。 2年前,那座山,其實不只是壓在高速公路上,也壓在我們的心上。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忽然帶我們進入死亡憂傷的幽谷,那是一條孤單的失親之路。但是,上帝的愛,兄弟姊妹的禱告扶持,使這條路沒有那麼孤單。 為了音樂禮拜,我們創作了2首歌,一首是〈愛不孤單〉──本次音樂禮拜的主題:「無論遭遇何種境況,上帝的愛與我們同在,我們不孤單」,「當我們在主裡面,彼此代禱扶持,我們會感受到,有許多的愛激勵我們向前走 !」 這首歌的「你」──是指上帝,也是所有為了主的緣故而付出愛的人。 愛不孤單(華語) 因為有你,愛不孤單,有你的愛。 生命如浮雲,風一吹就散,人生的風景常常更換, 珍惜當下,你的陪伴,我不孤單! 許多的禱告,成為溫暖的力量, 我們手牽手走過風雨和悲傷, 你的愛圍繞在我身旁,不變的愛,永遠在我心房!&nbsp 珍貴的愛,我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天上而來, 我向高空呼喊! 悲傷的時候有人陪我哭泣, 黑暗的路上有你我一同行,沒有孤單, 我向高空呼喊!快樂的時候也陪我向前行, 唯有你的愛,洗淨我一切痛,有愛不孤單!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另一首歌則是〈祈求土地平安〉;自從走山後,我特別關心地質、國道邊坡維護,國土脆弱、人民住行平安。這是一首禱文,讓我們一同為台灣這片土地禱告,願上帝的恩惠與國人同在,願國土得到愛惜,願國泰民安。 祈求土地平安(台語) 為了這塊土地我欲來大聲祈禱, 不再有悲傷眼淚,失去與黑暗。 願日頭遍照世界,人的心充滿溫暖, 困苦災難離開,和平仁愛的主臨到! 為了這塊土地我心裡祈求, 經過死蔭的山谷來到青翠的草埔, 海水與土砂、石頭與山, 阮欲謙卑來祈求,有盼望的將來! 為了這塊土地,我欲大聲來祈禱, 不再有悲傷眼淚,失去與黑暗! 願日頭遍照世界,人的心充滿溫暖, 困苦災難離開,和平仁愛的神臨到!&nbsp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nbsp黃佩怡(客家宣教中會埔心教會傳道師) 牧會至今未滿1年的我,雖然深感自己有許多不足,但仍希望可以為神、為教會做點什麼。初來到陌生的城鎮、接觸陌生的人群、體會陌生的客庄文化,或許是因為自幼在南台灣生長的緣故,使我體內似乎充飽著來自南台灣太陽的熱情與溫暖,讓我總是可以用微笑、誠懇來面對每一位新接觸的會友與鄰舍。進入牧會生涯後,深感這是上帝賜給我最好的禮物與武器,因為這樣的特質,使我可以很快地被接納並融入他們的生命中。 遺憾的是,因教會經歷幾次風雨,使得人數逐漸遞減,但是憐憫人的上帝,不曾遺忘這間奉祂的名設立在埔心達57年之久的教會,歷史的傷口經上帝的醫治與安慰,使得埔心教會仍可屹立在這四圍環繞著工業區的社區之中。我也深信,是上帝帶我來的,祂必有要我與祂同工的地方。 當然,身為神僕人的我,希望神的教會是日漸興旺的,我也深知,要使教勢興旺,除了靠更多的禱告外,就是必須帶著弟兄姊妹走出教會,向更多還不認識福音的人宣教。但經幾次認真思考與禱告後,我決定先將教會內部鞏固好並多方面培育同工,再偕同他們邁步向前。所以,這幾個月來,我將我的牧會重點放在探訪與每場禮拜與聚會的準備,讓會友與我之間可以很快認識彼此,並讓他們清楚知道我為教會畫的藍圖,並決心與他們一步、一步朝夢想前進。 初牧會的我,若說不曾有過喪志、灰心,那鐵定是騙人的,終究我仍只是菜鳥傳道,在很多教會內、外的事工推動上仍在摸索。雖然目前神未讓埔心教會有明顯的人數增加,但透過一步一腳印的服事,我看見聖靈在動工了! 如今埔心教會似乎慢慢的活絡起來,不只我們全教會大大小小一起粉刷外牆,為教會穿上新衣,讓我們的教會亮起來,也讓附近的居民眼睛亮起來,而且教會也開始出現許多教會外的青年進進出出,他們來到教會裡練樂團,也互相教授樂器。 另外,我也特別邀請了同為台南神學院畢業的洪婉瑜老師前來幫我們教會培訓司琴,教會從我初來時僅有1位司琴,到如今已經有3位司琴手了。 同時間,教會也開始一步一步走進社區弱勢家庭關懷他們,雖然至今效果不顯著,尚沒有任何一個人走進教會,但我們深信,我們已經讓他們知道耶穌愛他們,也願意成為他們生命的陪伴者。我們付出的愛,不是只有在他們願意走進教會才給他們,而是不求任何回報的先付出,因為耶穌先愛了我們,我們再將這愛分享出去。若他們有一天想來教會走走、看看,甚至認識這個信仰,教會的大門永遠敞開,耶穌的雙手永遠向他們打開,而我這位上帝的僕人會隨時stand by(待命),等著迎接他們。 埔心教會距離埔心火車站不到200公尺,歡迎有空來參加我們的禮拜,有最熱情、美麗的傳道等著你喔!

回憶快樂

&nbsp◎江秋香 每次參加親友家的喜事,最快樂的不是享用桌上的佳餚美食,而是和好久不見的兒時玩伴、老友相見歡,以及述說不完的往事。 每個人一生都有許多回憶,有溫馨的,有痛心的。小時候的成長過程、結婚後的家庭生活&hellip&hellip,也有許多人惦記著學生時期,男生則多半無法忘懷當兵時的故事。許多回憶讓人一生心痛,也有不少回憶能在你傷心時療傷止痛。 許多人願意和別人分享回憶,更多人將回憶深藏心中。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我自己造了一個心靈的「窩」,當我傷心或挫折時,我會躲進「窩」裡,回想小女孩時期,快樂地在台南一中爬樹、到長榮女中撿芒果,以及青春時期和某人的溫馨甜蜜時光&hellip&hellip,這些快樂回憶幫助我掃除心靈的陰霾,鼓勵我堅強面對事情。後來,我更學會了靠著唱詩、禱告消解愁苦。 要注意的是,快樂回憶是助力,可以存留下來,歷久彌新、越陳越香;但痛苦的回憶若是存放心頭,將變成一生的重擔,並且常常是獨自承受,無人能夠分擔。 無法忘懷痛苦的回憶,甚且深存恨意,往往是因為無法饒恕。你的恨,對事情的另一方沒有任何影響,卻讓自己一直背著重擔,心靈沒有自由、沒有快樂。&nbsp 饒恕是減輕自己重擔的最好辦法,而且是不管對方知不知道、領不領情,都先饒恕。這不容易做到,但為了救自己,必須盡力去做。許多往事真的一生無法忘懷,但請不要恨,恨只會折磨自己,就痛苦的過去當做是上帝的磨練吧。 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如此我們就「可以做你們天父的兒子。」(馬太福音5章44~45節)保羅也告訴我們:「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饒恕別人,心靈快樂、自由,是最好的美容聖品,不必塗抹名牌化妝品,願上主所賜的平安與你我同在。

走過憂鬱3-1:上帝恩言是良藥

&nbsp驚恐症與憂鬱症這兩個屬精神科的名稱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約4年半前,這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病症。患上這兩個病的原因有很多,因為長期生活上的不安穩、各方面的壓力等。我發病的主因則是當時正在服用一種治療肺結核的藥物,該藥物帶有令人患憂鬱症的副作用。起初服用時,我並不知道這藥有什麼副作用,只是感到每次服藥後會全身無力、頭暈眼花,2個多月後,便開始會突然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呼吸,每每要致電呼叫救護車,到了醫院後心情才平穩下來,恢復正常呼吸。   瀕死呼求主幫助 某日下午大約4點,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突然又呼吸困難,心臟位置更是劇痛,我心想:「這次死定了!但我還不想在這個時候死呀!」那時的我是個極度自我、高舉反基督的人,只相信自己,並不相信任何宗教信仰,突然想起母親是信佛的,便試著唸起以前常聽母親唸的幾句佛經經文,但我的身體毫無起色。當時我剛在看一本從朋友那處借回來的書,名為《死亡如此年輕》,那時常想生死的問題,害怕死亡,到處找這類的書籍閱讀,正好看到一句:「上帝是不會製造垃圾的,即使別人看扁你,祂亦視你如珠如寶。」我被這句話感動,想想自己反正也快死了,為何還要反對祂?何不試一試向祂求助?便嘗試開口向祂說:「耶穌,假若?是真的存在,請?救我,我真的還不想死。若我沒有死,我便相信?是真實的,並願意認真去了解?、認識?,阿們。」現在回想起那時的禱告,真的是很自私、很無知,我算什麼呢?竟向上帝談條件?但祂在那時沒有責備我,正當我禱告完畢,我的淚流下了,劇痛消失了,呼吸也自然了。 我向來承諾過便一定要做到,這不是因為我很有責任感,而是那時候的我,無論是在人看得到或看不到的時候,都很重視面子問題,既然對上帝許下承諾,當然不能當作沒有這回事。而且我的真實經歷告訴我祂是真實的,我應該放下以往的偏見去了解祂。因為如此,我開始讀聖經,也找到教會,開始教會生活。 但並不是經歷一個神蹟,我的人生就此好轉,變得豐盈了,說實在,仍繼續發生比戲劇更大起大落的變化。由於我仍未放下自我,我並不是真實的信耶穌,而是把耶穌當作一個很有能力、但又可以讓我利用的上帝而已。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只是想獲得祂的恩典,並不是捨己的跟隨祂。   信仰歸正得醫治 上帝沒有使用神蹟,把我這個愚昧的人一下子變得既聖潔又有大智慧,而是讓我繼續在苦難中學習依靠祂的話,在試探中得勝。 這樣過了大約2年半糊里糊塗的基督徒生活,我真正認識上帝的機會來了。某日我在網路上尋找講道的影片時,看到唐崇榮牧師在責備基督徒,那是我第一次聽他講道,心裡很不舒服,因為他說的就像正在罵我似的,但我沒有按停,還把整段影片看完了,接著又找其他相關的影片,希望能找出他的錯處、反駁他。但是當我一支接一支看著他講道的影片,不但沒能找出他的問題,反而慢慢了解到自己的錯誤,這時我才認真思考:「自己這2年半的信仰之路,到底是不是錯誤了?」 在認識歸正信仰後這2年,每次讀到主為我們死、彼得3次不認主等段落,總會使我不停落淚,因我深知我曾如何出賣祂、如何逼迫祂、如何不認祂,但是祂卻仍愛我,願意讓我真實的認識祂。祂不叫我離開一切的試探與苦難,卻與我一同經歷,使我得勝。 驚恐症與憂鬱症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康復的疾病,我曾主動因為這些病找心理醫生,但我曾看過許多書籍中提及服用那些藥物有許多副作用,所以我堅持不服藥。醫生並不提供心理輔導,而且堅稱只能提供藥物治療,並指出我若不服藥,病情只會惡化、無法根治。這段期間是難過的、痛苦的,但因依靠上帝的話語,我內心深處的問題真正根治,使我一步、一步的拋棄那些暗昧可恥的事,再次回到醫生那裡檢查時,醫生竟說我不再需要見醫生了,因為我就像是沒有患過病的人一樣健康。 如今,我並非過著很豐富的生活,有時候仍會有孤單感,仍會有軟弱。但感謝主,每次讀祂的話語、思想祂的話,總是能給我安慰,讓我有平安。現在明白,祂對我的愛並非是讓我想要什麼便得到什麼,若果如此那並非真正的愛,而是縱容。祂愛我,沒有放棄過我,時常管教我,為要我得著祂想要我得著的上好福分。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感謝主,祂的話總是安慰我,在我痛苦、患難之時,在我傷口上塗抹最佳的恩言良藥。 &nbsp

不完全的母愛

◎ 張惠慧 雖然車上開著冷氣,仍然抵不過外面夏日陽光曬在車上的熱氣。我坐在駕駛座上,雙手扶著方向盤,內心的火氣,隨著自己的體溫和坐在後面兩個小蘿蔔頭爭吵的聲音一起逐漸上升&hellip&hellip,終於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 剛好遇到紅燈,右腳踩住煞車板,猛然轉頭對著後座兩個正在專心彼此爭戰的小蘿蔔頭大吼:「不要再吵了!你們再吵下去就會把我氣死!如果我死了,你們就沒有媽媽、只有爸爸。爸爸上班的時候就必須把你們送去保母那裡,因為家裡沒有其他人可以照顧你們!」 喊完之後,車內果然一片的寧靜。轉身向前,看見綠燈,踩下油門,車子繼續往前開。此時發洩之後的我,馬上後悔自己竟然會在怒氣當中說出這麼重的話,內心充滿一股強烈的罪惡感,急忙禱告祈求上帝的憐憫,也想著要如何去補救後面那兩顆受傷的小心靈,免得造成他們永久的傷痕等。正在尋思之中,突然聽見兩歲的小女兒開口說話:「媽媽,保母那裡有沒有玩具?」 * * * * * * 「母親像月亮一樣,照亮我家門窗,聖潔又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hellip&hellip」是我小時候在母親節常唱的歌。如今身為母親,覺得自己與這首歌的畫面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常常在錯誤與後悔當中過日子。看著兒女一天天長大,心想,不知有多少創傷是我造成的?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提醒我是一個不完全的罪人,所以我所能付出的也是不完全的愛,唯有上帝藉著祂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付出的,才是完全而無瑕疵的愛。透過這個真理,我明白,唯有帶領兒女認識這位完全的救主,才能真正滿足他們一生的需求。 17歲的兒子決定在今年的復活節受洗。聽他在台上勇敢的訴說他個人的信仰歷程,我高興地忍不住淚流滿面,內心充滿感恩之情。感謝上帝的揀選、帶領,感謝主內弟兄姊妹的扶持,感謝兒子的主日學老師忠心服事&hellip&hellip,感謝上帝以祂完全的愛彌補了我不完全的母愛。

和平在我們心中

立志投注終生為愛地球而行動的日本青年Yuji,2011年2月中旬開始敘利亞徒步種樹旅行,這段路程也是使徒保羅傳道行程中的一段,保羅傳揚基督福音、Yuji宣達愛與和平理念,他們的行動都帶來愛與盼望;本報將每個月一次由陳惠世牧師協助翻譯,刊登Yuji行旅專文,與您一同關心這段旅程。   文圖 ◎ Yuji Miyata 譯 ◎陳惠世   1月3日我徒步通過邊界檢查站,進入克羅埃西亞(Croatia)。這個檢查站很小,座落在遼闊的原野中,跟我以前經過的檢查站全然不同。在我走過的邊界當中,以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邊界切割最為明顯。 當我從邊界徒步到大城溫科夫濟(Vinkovici)的35公里路程中,警察常常臨檢我的護照,這樣嚴謹的防禦,讓我深感驚訝。當地許多民房和建築物殘留著戰爭的可怕痕跡,當地人說,在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衝突期間,溫科夫濟北方20公里的邊界城武科瓦爾(Vukova)幾近全毀,雙方都死傷慘重。經過20年,當地仍充滿地雷和受戰爭傷害而殘疾的人士。最令我驚訝的是,兩國人民目前雖然都生活在武科瓦爾城,但他們的生活場所,如學校、教堂、餐廳、市場、咖啡館等卻各自分離。顯然,人們在戰後仍然無法從創傷和悲苦中釋懷。 行經塞爾維亞時,曾有學生來問我:「在廣島(Hiroshima)和長崎(Nagasaki)投下炸彈的最大原因是什麼?」我說:「戰爭不僅毀損自然和地球,也殘害人類,單就此因,戰爭就是錯誤的行為。戰爭的任何理由都不重要,沒有任何好理由可以殘害人類、動物,毀壞自然。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也需要深思,多少人類與大自然在戰爭中受害毀損?戰爭分不出輸贏,每個人都在戰爭中受害,喪失家庭、朋友、愛人、大自然,失去了所有!戰爭是悲劇,怨恨無法讓人得到任何好處&hellip&hellip,有誰希望孩子和子孫繼續承受苦難呢?」 假如我們真的期望孩子幸福,就讓我們攜手從悲傷的歷史中,共創光明美好的未來!這些話,不只針對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也針對世界各地經歷過戰爭的人們。我能理解人們心中深層的憂傷和憎恨,所以,我深切希望我們能為孩子的將來設想,從內心深處彼此饒恕。 在中國徒步時,我有深刻的經驗,眾所周知,二次大戰後直到如今,中日關係一直不好。2007年到2008年間,我加入我的老師保羅科羅曼(Paul Coleman)從香港走到北京支持「綠色奧運」的徒步行動,為了在中國傳遞環保與和平理念,我們會在徒步期間種樹或演講。到達南京時,因南京曾受日軍大屠殺,為了以日人身分向南京人道歉,我們就在南京種樹。停留在南京時,當地老人過來問:「你是日本人嗎?」我說:「是!」結果他們開始忿怒的陳述過去那一段慘痛歷史。但當我告訴他們,我們到南京種樹的原因以後,老人家泣訴說:「非常感謝你!」他說:「雖然我們必須記住南京的歷史,但未來中、韓、日緊連的3國必須為地球和平互助合作!」老人家這些話,深深觸動我心,讓我了解到,從我們開始,每一個人都可以改變世界,讓地球更和平美好! 不是靠政府,而是靠在地每個人,一個接一個,就可以改變國家的關係。當人們彼此激勵,這樣的激勵可以跨越國界跟他人建立友誼,而使國與國保持良好關係。我真的相信,在地人的正向交流,可以增進彼此了解、彼此饒恕。為了朝向光明的未來,我們可以攜手同行! 存著這樣的盼望,我努力在克羅埃西亞和許多國家種樹,期望在地每個人,能一個個開始小小的行動,透過良善的行動,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將能建立美好的關係,因為雙方其實都擁有美好的善心,也期待著真正的和平! 譯者雲彩語錄 神在每人心中造了一畝良田,播下和平樹種,滋潤良善心田,祝願和平樹苗處處成長茁壯! ▼斯拉沃尼亞布羅德(Slavonski-Brod)幼稚園的純真孩童                                                                           ▲特爾納瓦鎮(Trnava town)的砲彈痕跡                                       在溫科夫濟(Vinkovici)種樹    

回南部牧會

◎李念恩(高雄中會路加教會) 身為屏東孩子的我,在選擇神學院的時刻,我選擇離家最遠的神學院──台灣神學院,刻意讓自己在異鄉下能有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還記得上台北的前幾天,心中仍有許多的不捨,捨不得家中的長輩與母會的弟兄姊妹,就在北上的國光號發動後,我心中的不捨便化為眼淚,從眼眶中流了下來。 轉眼間,在台北的學習已有6年之久,從大學部到研究所,每次看著一屆屆學長姊展翅高飛,我心裡便想,總有一天我也張開翅膀盡情翱翔,讓上帝來決定我築巢的地方,我心裡深信,上帝會為我預備一個最適合的地方。 2011年傳道師抽籤時,每走一步,心裡便對上帝說:「主啊!我將我的生命主權交給?,?要我去哪裡,我都願意!」一步步走近籤桶,每走一步心跳就越快,接著大手伸入籤桶一摸,紙條攤開後,上面寫著斗大的4個字「高雄中會」。一個意想不到的選項出現在我的眼前,從沒想過能回南台灣牧會的我,心底有著千萬分的高興,這份喜悅沖散了積沉已久的鄉愁,也抱著雀躍的期待準備回到人文環境熟悉的南台灣。 最後在中會的指派下,將我派往路加教會。於是開始收拾細軟以及聯絡教會的長老,就在2011年7月最後一個主日,我參與了路加教會的主日禮拜。還記得那天天氣非常炎熱,但為了禮貌的緣故,我穿著襯衫與西裝外套,待禮拜結束後,弟兄姊妹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傳道!你穿這樣不會熱嗎?」我笑了一下,大聲說:「會!」接著就脫下外套與大家共享愛宴。看來,不知不覺把台北的習慣也帶了回來,我想我該學習的還有很多。 主日下午,待大家都離開教會後,我獨自坐在禮拜堂的椅子上,享受著寧靜的片刻,心裡開始向上帝禱告著「主啊!感謝?奇妙的帶領與安排,我相信這是?為我預備的教會,我要在這裡用一生服事?。」 轉眼間半年過去了,在路加教會半年裡,我看見每位長執非常認真地為教會付出;我看見弟兄姊妹渴慕追求神的態度;我看見弟兄姊妹屢屢經歷神的燦爛笑容;我看見每一位同工都用愛來服事更小的弟兄;我看見青少年初次經歷神的喜悅;我看見神的豐富恩典超乎我們所求所想。我相信上帝的賜福永遠都會超乎我們的想像之外,只要我們單單地信靠祂,就能經歷祂奇妙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