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論

觀點評論

慎防金牛犢文化

◎宋政軒 猶太經學教師認為,出埃及記中的「金牛犢事件」,是以色列人集體冒犯上帝最嚴重的一次。以色列人長期在埃及做奴,忘卻先祖的上帝,在信仰上受到埃及文化的影響,埃及的牛神阿必斯傳說具有預言能力,能使疾病痊癒,會給周遭人帶來生生不息的精力,於是在他們打造了理想中的神的樣式──金牛犢。在摩西上山領受10誡時,百姓害怕因此失去上帝代言人的指引,強逼亞倫按他們的理想,塑造「引領我們出埃及」的神,好讓神具有形體,成為膜拜的對象。 或許現今社會中沒有金牛犢,但卻有被眾人拱上台的「信心英雄」。只因為肉眼看不見上帝,所以我們就塑造一個有能力的信心英雄,讓他們作為眾人的表率與楷模,然後登台高呼「信心的宣告」,如此使上帝的作為表象化在我們中間,以證明上帝真的與我們同在。這與金牛犢的罪不同嗎?用「信心見證」作信徒的表率本身不是錯誤,錯誤的是對所謂「信心英雄」的崇拜,與對上帝的信仰等量齊觀。 當亞倫在出埃及記32章5~6節提醒眾人該守節時,百姓卻在不倫不類的祭典後,開始吃喝玩耍。現今雖沒有吃喝玩耍的祭壇,卻有唱唱跳跳、慶典式般的「敬拜讚美」。在神與我們的關係中,有許多不同面向的角色,在個人的信仰生活中,我們可以用自己所喜愛的方式與祂交通。但主日必須分別為聖,我們必須充滿敬畏的心朝見生命的主。 沒有一位臣子會在覲見君王的時候放浪形骸,就算是王子也會正衣戴冠、畢恭畢敬迎接他的父王,我們需要迫切尋求合乎上帝心意的崇拜。「敬拜讚美」本身不是錯誤,錯誤的是「敬拜讚美」舉行的時間不得宜且被過分強調;「敬拜讚美」只是與神交通的方式之一。 現代教會大量鼓吹信徒勇敢去夢,為自己理想營造一個禱告方向的藍圖,更教導信徒,禱告可以「撼動」祂的手,這是個恐怖的邪說。這些牧者常拿亞伯拉罕、約瑟、摩西以及大衛來當作「勇敢追夢」的例子,仔細查考聖經,亞伯拉罕不敢夢想成為多國的父,心中竊笑:「100歲的老人還能夠有孩子嗎?莎拉已經90歲了,還能生孩子嗎?」約瑟不斷在顛沛流離當中承受命運的乖誕,怎想到自己最終成為埃及宰相呢?摩西不敢夢,並回上帝:「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大衛在掃羅的追殺中,又怎想得到自己會成為以色列王呢? 重點在於上帝的預定,我們在這些「勇敢追夢」的人身上所看見的,並不是什麼「夢想藍圖」,而是神親自成就祂所預定的結果。禱告會成就,是因為神本身預定這事情會成,而信徒透過禱告追尋神的心意,在成與不成的過程當中,使信徒得以受造就,在上帝所預定的作為中有份。我們該強調的是「合神心意」,而不是「勇敢追夢」。「勇敢追夢」本身沒有錯,錯誤的是拿「勇敢追夢」作為禱告的動機,唯一符合聖經教導的「追夢」,就是追尋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命定。 現代教會充斥著以人的理想藍圖為核心價值的教導,無論是宣教、造就、慈善,乃至於信徒的人生規劃,都以理想為藍圖。基督的藍圖是什麼呢?基督來到世上的藍圖,不是要我們像這世界,不是要我們像任何信心英雄,而是要我們學習更像耶穌基督。 (作者為台北中會新店教會會友)

別再挖掘不能蓄水的水池

◎唐秉輝 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場》一書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動物農場管理人逃跑後,最終接管的是豬(喻指當時的蘇聯史達林),豬對待其他動物的態度,甚至不如原來人對待其他動物一樣。書中的名句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這雙重標準是由豬在接管動物農場後所宣布的聲明。 1994年美國聯邦政府彙編了300億美元預算的犯罪條例草案,有些專家提出了午夜籃球(Midnight Basketball)的構想,希望透過在午夜舉辦的籃球賽,吸引好動的青年從事運動,進而達到減少深夜遊蕩、犯罪的目的,但在立法時卻有所爭執。表面上爭執在於預算的浪費,強化了午夜犯罪的恐怖形象,事實上卻牽涉到更深層的種族問題,因為這些籃球賽對於非裔人口有特別的方案。號稱民主和平等的美國,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2010年朝鮮半島的天安艦事件,美國希望能藉機讓朝鮮半島早日導入戰火,好謀取軍火利益,反正美國的戰略風格與國民黨歷史軌跡如出一轍,套句我們台灣俗語:「用別人的拳頭母,掙石獅;別人的桌頂,挾肉飼逐家;別人的錢,開袂疼;開公錢,解私願;過桌,捏柑!」 用美國雙重標準的政策作為他山之石,來反省台灣的狀況,1972年的美國與中國聯合發表的上海公報提到,台海雙方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因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這份公報所提的,不包括絕大多數在台灣島上的台灣人!多數台灣人認為自己應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被他人簽署的公報所壓制。 「因為我的子民犯了雙重的罪:他們離棄我──活水的泉源;他們挖掘不能蓄水的水池。」(耶利米書2章13節)美國的雙重標準,清楚犯了雙重的罪。世間真正的執政者是耶穌基督,而非台灣、美國的執政者,現時的台灣政府也和美國一樣,說一套做一套,都是在挖掘不能蓄水的水池,我們一定要「用有智慧有遠見的人,派他管理國政。」(創世記41章33節) (作者為美國台僑,旅美學人)

228事件64週年祈禱文

◎許天賢 為著阮世間人的罪,互人釘佇十字架頂,受人侮辱,受難受苦的主耶穌,阮此的時陣同心相及聚集佇遮,是為著要紀念佇64年前,就是1947年佇阮台灣所發生的228事件。 佇事件的過程中,有無數的台灣人受到當時國民黨執政當局的殺害、壓迫;有的喪失寶貴的生命,有的佇黑牢中受苦受關到死,有的家庭破碎,也有多多受難的家屬到今心神猶原受折磨。 因為雖然政府當局有重新啟用國家228紀念館,總是阮看見佇紀念館所呈現出來的,原來是害死台灣人菁英染甲歸雙手全全血的大兇手蔣介石,煞被美化成做弭平叛亂的大英雄?!主啊,阮的心真疼,因為對安呢看見國民黨政府一點啊攏無悔改檢討反省,呣知將阮台灣人看做是什麼?! 主啊,?知佇阮台灣人的心中所期待的是完全無掩蓋來公佈228事件對頭到尾的真相,因為有真相才有公義,有公義才有公平及和平。安呢,彼些犧牲、受傷受難的家屬才會通得著安慰。 阮也祈求互此的事件成做學生囝仔的教材,來教育下一代,互in能曉學習互相尊重,佇此塊土地的頂面大家真實和好相疼。 疼阮台灣人的主,阮的上帝,阮佇此的時,同心懇求?的聖神叫醒阮台灣人,也憐憫看顧阮,因為阮雖然曾有多多人為著台灣的土地及台灣的民主、獨立來努力打拚甚至犧牲生命,總是猶原有真多台灣的同胞復帶有政治的冷感症,無關心?所賞賜阮此塊美麗島嶼的命運及前途,只有自私顧自己,顧賺錢、又復驚死!互阮感覺真見羞! 主啊!求?憐憫阮對鄉土的關心無夠額,赦免阮對追求真相公義無盡心盡力打拚的罪,也求?的聖神安慰到今猶著受折磨的受難家屬的心靈,賦in能堅強起來,將憂傷悲愁化成氣力,共同為台灣的民主及台灣的獨立建國來努力打拼。 阮按呢祈禱,攏是靠主的名來求,阿們! (作者為新樓醫院院牧部主任) &nbsp

審慎設置區域諮議會

◎謝振發 《台灣教會公報》3073期11版,刊載建請本宗設置虛級化體制組織,針對是項立意構案,或許是為補強現行體制運作,使其臻於完美境況。本宗現行3級化體制諮議會架構體系,設立總會、地區中會、各教會小會建制,是宗教事務層級的創舉,專美於其他教派及異教團體,回溯早期台灣長老教會史料記載, 1951年本宗組織體系,設有各地教會小會、地區中會,並成立南、北大會,形同區域諮議會的架構組織。由於先輩的遠見,提案廢除台灣教會南、北大會的虛級化建構,將其整合歸併成立現行總會建制,難道又要踏回不歸路迷途境況嗎?咱應該鑑古推今,避免重蹈覆轍,豈要恢復虛級化組織復辟命運? 個人提出理由如下:首先現行總會轄屬約27地區中會(含原、漢民、少數族群區會),單位規範數量非常符合軍事基本連級編制、指揮、調配、動員、機動原則;其次,台灣教會實情與美國教界幅員遼闊,其客觀地理環境有相當之差異,因而設定標準的需求未盡適同;第3,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原則,達到運行簡單化、彈性化,節省人力成本,減少開會頻率,讓各教會牧長專心牧會工作,同時提高宣教事工,促使本宗教勢倍增成長,讓台灣教會贏得上主的旨意,人人敬拜祂,人人因基督耶穌的名,獲得拯救,擁有永恆的生命,台灣教會咱大家成為忠心的管家美譽,願一切的服事歸榮耀於上主的名。 (作者為壽山中會重生教會退任執事)

228與種族中心主義

&nbs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0年制訂每年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期望透過面對差異、接受差異與尊重差異的過程,營造一個不同族群與文化傳統間互相尊重、了解的機會與對話的管道。這個「國際母語日」看似無異於一般的節日,實則避免人類在種族中心主義(ethocentrism)作祟下,主張自我優越而發動屠殺與消滅殘害文化。如今,促進對語言文化差異的尊重,推廣多語文化的教育,的確是實現社會正義與公平機會的進步象徵。 當交通發達、資訊便利,人類從部落間的老死不相往來,逐漸邁向全球化的頻繁接觸。幾百年來的互動下,自認為文明的人卻擅用不文明的手段,對他們不了解、不懂得欣賞與尊重的族群以殺戮或脅迫受害者改變原有文化,歷史上一場場的浩劫不絕於耳。加害者總以為自己要完成民族大業,下場卻是其下一代要背負屠殺罪孽;不過,歷史事件的元凶民族反省有多強,民族重生的展望就有多大。擁有不良紀錄的德國,一直是他山之石的典範。 1947年台灣的228屠殺事件,帶有種族中心主義的成份,使得早在國民黨政權之前居住於台灣的精英分子,不是遭殺害、監禁,就是遠走他鄉。一般台灣人民的心靈,更是從2次世界大戰後,迄今無法掙脫桎梏,聞228色變;多少家庭橫跨2至3代悽慘落魄、斷送幸福。228的遺憾從不了解、不尊重與民族的自卑轉為狂傲開始,更遺憾的是,繼承國民黨政權的當權者,從禁止提起、消滅各族群文化與母語,到勉強承認錯誤,至今卻改而美化加害者的這條台灣歷史鋼索,走了64年。 當年228事件經過軍事鎮壓後,陳儀隨即展開「清鄉」行動,3月30日陳儀發出「為實施清鄉告民眾書」,裡面說著:「這次由亂黨叛徒所造成的暴動,使社會秩序一時陷於混亂,善良人民都蒙受有形無形的損失,回想起來,實在痛心。」在他的想法中,統治者正無辜的必須用屠殺來安撫恐懼!最近台北的228紀念館重新開幕,蔣介石被稱作對當時「恢復秩序」、「寬大處理」的人,這和當年有何兩樣?不都是一個騙字。 228因種族中心主義而起事端,如今又被這合理化罪行,長老教會除了要致力以公義的角度詮釋228事件始末,並將此納入主日學教材外;更需要懂得對語言文化差異的尊重,推廣多語文化的教育,才能避免有朝一日我們也成為帶著種族中心主義的歷史加暴者。

謙卑的生命

◎小葵 最近看了《基督信仰的靈修觀&mdash&mdash人物與思想》一書,豐富的內容帶給我信仰很大的幫助。在曠野教父靈修精神內的1篇文章寫著,有人問老者 :「什麼是謙卑?」他回答:「謙卑是一種偉大而神聖的功課。通往謙卑之路需要經過肉身的勞苦,並看自己是罪人,且比不上所有人。」 那弟兄說:「『比不上所有人』又是什麼意思呢?」老者說:「就是:不計算別人的惡行,但時常留意自己有惡行沒有,並且不斷向神祈禱。」 這個回答讓我十分驚奇,「比不上所有人」的意思竟是不計算別人的惡行。過去我認為比不上所有人就是要看別人比自己強。但我再怎麼努力,還是不覺得別人比自己強多少。 尤其自己曾擔任教會幹事,所以對現任幹事難免忍不住批判幾句,聽到有人數落幹事不是時,想著不要說別人的是非。但忍不了多久,就與大家一同評判幹事的不是,工作不認真、遲到早退、愛計較&hellip&hellip。 每次的失敗讓我覺得自己真管不住舌頭,激情謾罵後總帶著是罪惡的失落感。然而這本書中,智者的回答帶給了我亮光,就是因為我計算別人的惡行,所以我沒有辦法謙卑,智者的教導讓我得了祕訣,學習不計算別人的惡行,不要判斷他,只要考慮自己可能會是更差勁的罪人。如此,我們便在謙卑生命有所領受和學習。 (作者為長老教會社青)

合一服事,經驗上帝的驚奇

◎鍾淑惠 1月第3週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來自英國各宗派基督徒一同聚集研討和敬拜,讓我體驗在不同文化族群中,從不同角度重新審視合一的課題。 英國聯合歸正教會普世幹事David Tatem牧師回應教會合一禱告時表示:「面對許多問題時,禱告應多合一。當我們禱告時,我們究竟是祈求看見神蹟?或應有不同的禱告?」的確,我們的目光若只著重於彼此的差異,而忽略相同的信仰主軸,團結合一恐怕只能期望不可能的神蹟。 聖經如何教導我們尊重彼此差異?使徒行傳記載,五旬節當天聖靈降臨在使徒身上,讓他們能向那些有同樣信仰,卻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猶太人作見證。「當時聖靈並沒有讓所有人變成同一文化,說同樣語言;差異和多樣性是被尊重的,多樣性就是使徒保羅後來所論及的基督的身體。」上帝並非要求所有人都要一樣,反而只要我們互相忍耐,彼此相愛。 現在我們明白了這事實,就必須更努力在生活中學習尊重彼此的不同。當不同文化彼此接觸時,唯有經過時間的磨合才能一起成長。然而,在這條路上常會遇見失望、困難;特別當過程中出現瓶頸或阻礙合一的可能性時,就會讓人沮喪。所以要更謹慎讓相互了解能不斷延續下去,並有更深層的交流與學習。此外,還要有緊密的關係,無論是在傳統教會或新興宗派均是如此。 Tatem牧師舉一個相當好的例子:在英國有越來越多教會積極投入街道牧師的事工,就是一個創新對話和交流的管道。大家來自不同宗派、不同背景,用合一的心志服事,是一個很美的同工機會。踏出教會建築,走入天父所愛的人群中,更深地與屬世社會密切接觸;這不但是遵行耶穌所給的大使命,是基督徒禱告合一旅程的印記,也是在靈裡彼此了解的機會。 不同宗派一起聚會可能偶爾一次,但這樣的活動從開始協調到活動完畢,可能需要無數次的會議溝通。不同宗派要一起同工,甚至一起進行長期的事工,真不是件易事。特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情境,甚至不同的神學立場中,要談合一,同心服事上帝、服務人,更是難上加難。英國是基督教國家,雖然大小宗派林立,但很多事工卻都一起合作。不論是社會弱勢關懷、提倡公義和平、族群文化分享、多元宗教對話,還是社區宣教等,均可看到眾教會的關注和參與。這方面的彼此尊重及互助確實值得台灣教會效法。 願意合一的教會,不僅要用禱告,還需要被上帝徹底更新,換上新靈和肉心,和其他教會的弟兄姊妹一起服事,時刻經歷上帝賜下的驚奇。

老人!敢有法度?

◎呂宗學 當教會的社青團契在計畫聯誼活動時,某位幹部建議邀請松年團契一起去爬山,這時馬上聽到另外一位幹部質疑:「老人!敢有法度?」社青團契幹部經過討論後,還是決定要邀請松年團契一起去爬山,團契會長去找松年團契會長提出邀請,卻聽到松年團契會長與幹部也很疑惑地詢問:「老人!敢有法度?」 世界衛生組織在1999年提出「積極高齡化」(active ageing)的觀念,期望高齡者的身體「能」獨立活動,「可以」參與勞動力(工作),進而「持續地」參與社會、經濟、文化、靈性與公民事務。 可是,台灣大多數的高齡者「自己」卻沒有強烈追求更高體能、更多社會參與,及提升生活品質的願望與動力。就算有些高齡者對此有所期待,但也沒有信心可以靠自己達到上述的目標。 同樣地,在高齡者周遭的非高齡者「別人」也沒有這些期望,所以在設計高齡者相關活動時,總是非常保守消極,譬如旅遊、唱歌、泡茶聊天或是跳土風舞等,不敢提供較高難度、具挑戰性、深度與持續的活動。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這些高齡者及周遭非高齡者對於高齡者的健康狀況、體能、社會參與及生活品質期待,都是根據3、40年前的高齡者實況來建構,所以是相當「低標準」。再加上「老化」的錯誤觀念深植人心,覺得這是不可抗拒的退化,所以當然不會有「高標準」的期待。以下是一個真實的例子,說明這種高低標準的差異。 有一位70幾歲的退休牧師娘,罹患了嚴重膝關節炎且變形,走路不僅疼痛且困難,能參與的社會活動也相對減少,有人建議她去醫院看骨科換人工關節。骨科醫師說:「妳年歲那麼高,換人工膝關節用不了幾年,現在健保有限制,還是先給年輕人換吧!」牧師娘聽了很生氣,去找另外一位骨科醫師,這位骨科醫師說:「你還可以走路,先吃止痛消炎藥,等到完全不能走或是變形到更厲害時再換人工關節。」 這位退休牧師娘後來移民到歐洲,去看骨科醫師要求換人工關節,骨科醫師說:「怎麼拖那麼久才來換,馬上安排住院開刀。」住院後發現隔壁幾床換人工關節的病人都是8、90歲,有一位80幾歲老先生還說:「我之所以春天要趕快換人工關節,就是還希望今年冬天能繼續去滑雪。」牧師娘感慨地說:「為什麼2個社會,老人自己以及周遭別人對老人的期望差那麼多?」

震怒有效嗎?

◎奧立佛 近日菲律賓將台籍嫌犯遣返至中國的事件,引發朝野軒然大波。多數人不滿於政府的外交能力,同時也揚言抵制菲國移勞。 雖然台灣在國際上被欺負,理應同仇敵愾,但回過頭反省,為什麼我們的政府無能對國民實施管轄權,要菲國道歉,卻找不出方法,只能靠震怒來表達立場,對方無視政府怒火,最後只好遷怒於安份勤奮,為台灣GDP打拚的移勞。 暫不論中國與菲律賓是否唱雙簧,政府必須站在更高的視野,檢討外交策略,強調獨立自主的國家主權,而非一邊講中華民國台灣實質獨立,轉頭卻稱中國為我國的大陸地區。 事件發生後,政府不知反省,反而立即轉移焦點,營造排菲情緒,以無辜的受害者自居。如果只會這招,往後再喊幾次震怒也沒有用。 (作者為教會青年)

新時代的婦女宣教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婦女的歷史是一部辛酸史,傳統婦女沒有地位,並依附在以男性為主的文化社會,長久以來,承受不合理與不公義的習俗與法律的束縛,綜觀創造故事中的兩性關係,起初是平等和諧的關係,和諧關係的破壞是因為罪的緣故,丈夫管轄妻子是罪的結果,而不是上帝創造的原意。上帝創造婦女,也給予婦女尊貴的生命價值;我們看到耶穌以平等、尊重、仁愛的態度來對待婦女,耶穌是婦女的解放者,賜給婦女新的生命。&nbsp 19世紀歐美等基督教國家,掀起海外宣教的熱潮,他們的婦女組織了地方教會宣教團體和聯絡網,為國內的宣教事工禱告和募款,後來也轉而支持海外宣教事工。因當時海外宣教師發現,在許多國家中,對信仰最熱心且負責家中敬拜事務的,通常是婦女;婦女一旦接受了福音,很可能再把福音傳給丈夫和孩子,所以許多女宣教師也開始被差派到海外,協助海外的宣教,特別是當地的婦女事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扶持教育與建立,婦女人才逐漸養成,並奠立婦女事工的根基。 面對全球化與社會形態及結構的改變,教育水準普遍提升,婦女人才輩出,能力也逐漸受到肯定,婦女的角色與地位也跟著改變;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亦重視婦女人才的培養、靈性的養成,鼓勵婦女發揮恩賜,貢獻才智,參與重要決策。此外,也透過文字等事工,協助新時代的年輕婦女,克服所面對的挑戰與壓力,包括職場壓力、兒女教育問題、家事負擔以及教會的服事,以期建立教會內年輕婦女人才及信仰的傳承。 長老教會於2010年55屆總會年會啟動了新倍加宣教運動,教會在推動宣教運動時,婦女的宣教力量更不容忽視,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也積極訓練婦女參與其中。尤其,現今世界各地仍然有許多婦女處在性別不公義、暴力及被人口販賣的陰影下;新世紀的問題,諸如新移民的崛起及環境公義的議題,婦女也不能置身於外。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婦女除了積極傳福音外,也須勇敢站出來,斥責暴力,加強宣導性別公義,參與社會關懷,照顧新移民,以及維護環境公義,以委身在廣大的上帝國宣教。除此以外,台灣婦女也要聯結普世教會的婦女組織,貢獻智慧、人力於普世宣教。 新時代的婦女在新世紀宣教中,要更勇敢地依靠上帝,發揮恩賜,為主結出更多美好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