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 3250

為了「九把刀」

◎賴信瀚 &nbsp「九把刀」是一位年輕多產的作家,《親子天下》雜誌針曾對全台2000多位國中生進行閱讀習慣調查,其中最喜愛的作家第1名,就是九把刀。他也成為各地學校競相邀約演講的熱門人物,由於他作風自由、大膽,也常引發爭議。 日前,九把刀受邀到新竹縣關西高中演講,言詞辛辣,不時以「幹」、「靠」做語助詞。校長在他演講後大聲說:「幹!真是太好聽了!」師生報以熱烈掌聲。校長體會到九把刀不假道學,與其用八股、教條式的結論,不如讓孩子們感覺被理解。他隨後也提醒同學,不要只看到表面,要看到更深層意義。遺憾的是,最後在社會輿論以及「教育當局」的壓力下,校長仍為當天的發言,以及不良示範黯然道歉。 九把刀也在台南女中演講時,轉身脫下牛仔長褲,露出預穿在裡頭的「南女運動短褲」,藉此呈現該校學生在2010年3月間,力抗校方爭取穿著運動短褲上學的勇氣,此舉引來台下一陣尖叫歡呼。學務主任林秀珍表示:「從頭到尾沒有冷場,連老師也被鼓舞了!」雖然受學生歡迎,也獲得老師肯定,但九把刀還是背上「粗鄙」、「幼稚」等罵名。 有人說,世上最困難的2件事,是將別人口袋裡的錢,放到自己口袋裡;把自己腦袋裡的東西,放到別人腦袋中。九把刀難免挑戰社會「約定俗成」的價值,但卻成功創造一個「將自己腦袋裡的東西,放到別人腦袋中」的機會。這豈不是教育工作努力的事嗎?面對時代的挑戰,太堅持傳統,並不能有效傳達理念。 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會堅持用拉丁文舉行彌撒,認為翻譯聖經,容易使譯文偏離原意。即使會眾聽不懂拉丁文,仍然緊抓著這個傳統。保羅說:「在信心軟弱的人當中,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爭取他們&amphellip&amphellip在什麼樣的人當中,我就作什麼樣的人&amphellip&amphellip我為了福音的緣故做這些事,目的是在跟別人分享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章22~23節) 耶穌也是這樣的典範,祂沒有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以崇高的道德標準要求我們。相反的,祂以人的樣式來和我們一同生活,藉此彰顯屬天的真理。今日長老教會面臨人口老化的危機,許多2、3代信徒外流,這讓我們反省:「年輕一代的需要到底是什麼?」我們必須探討,教會核心價值是什麼。是傳統、文化傳承、習慣,還是福音呢?想清楚了,我們會發現很多緊抓不放的傳統,其實沒有什麼好堅持的,只有一件事不能放,就是耶穌啟示的真理。記得耶穌說:「天地要消失,我的話卻永不消失。」(路加福音21章33節) (作者為台南中會大同教會牧師)

【普世】認識全球長老教會婦女聯盟

◎鄭明敏 有別於衛理公會婦女或信義會婦女,長老教會婦女長期以來缺乏一個國際性的組織,直到1995年,紐西蘭長老教會婦女組團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4屆世界婦女大會,會中發現,沒有組織及合作網絡,就沒有發聲管道的困境。翌年適逢紐西蘭長老教會歡慶婦女事工百週年,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之際,該教會婦女領袖們深感與該國太平洋區的鄰國本宗教會姊妹缺乏接觸與合作,遂於1996年,以Bridgebuilders Network之名,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辦一次國際研討會,全球長老教會婦女聯盟也由此逐漸成形。在上帝恩典帶領下,該次國際研討會催生了全球第1個長老教會婦女及相關婦女組織之聯盟,取名Bridgebuilders International(國際橋樑建造者協會),意指該協會期待能在因各種因素而彼此隔絕的兩造之間,搭建和平的橋樑,促使雙方有溝通、接觸的管道,進而彼此了解接納。 國際橋樑建造者協會雖經總會婦女事工部翻譯並正式採用,但協會名稱容易予人產生和造橋鋪路等建設工程相關的誤解,事實上,協會的本質就是各國長老教會婦女組成的國際組織。相較於其他教會婦女的普世組織,本協會主要侷限於長老宗,固有別於一般標榜超教派的普世組織,同時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際教會婦女組織。 遲至1999年,該會在斐濟舉行第2屆國際研討會時,協會之架構雛型與章程方才確立,雖因欠缺常備經費而沒有專任總幹事之編制,行政事務必須由會員國輪流義務擔綱,並負責出版1年2期之通訊《Newsletter》,輪值國也必須籌辦3年1次之國際研討會。第3屆國際研討會在2002年於南非召開,第4屆則在2005年於澳洲東北的島國萬納度舉行。 該協會的宗旨在於連結、搭建全球長老教會婦女暨相關教會婦女團體之聯絡、關懷及支持網絡。目標包含以下5點:1.藉由彼此的代禱與連結堅固我們共同的基督信仰;2.資訊交流;3.認同並委身於全球性議題;4.共創友誼,分享資源、文化、語言以及人員交流;5.提昇婦女權益與責任的意識。 創會之初,參與者清一色為太平洋區國家的教會婦女,而拓展至今,也僅約有16國教會婦女加入,涵蓋亞洲、非洲、大洋洲等區域。雖然組織體質仍然不夠健全,也尚未得到全面性的認同,目前還無力發展任何事工,但3年1次例行的國際研討會,仍是全球長老宗婦女唯一的聯結,值得珍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自1999年起加入該協會,戮力與同信同宗的婦女姊妹們共同實踐兩造之間搭建橋樑的異象。並於2005~2008年間接手成為輪值國,由5位具普世經驗的本宗姊妹擔綱協會幹部職責,並在2008年5月於高雄新興教會盛大主辦第5屆國際研討會。不但締造該協會第1次在亞洲區舉辦大會的紀錄,更透過我們的夥伴教會網絡,廣邀各國長老宗教會差派婦女代表前來成為觀察員,成功促使該協會首度有歐洲及北美的代表前來參加,盼望有助於該協會逐漸名實相符,終有一日囊括全球長老教會婦女於其中。 國際橋樑建造者協會第6屆國際研討會已訂於2011年於美屬薩摩亞召開。(作者為WCC中央委員,台南東寧教會牧師娘)  

再多一點「社會實踐」課

由環保團體陪同,20位小朋友在北一女校門口希望總統保全彰化大城溼地,小學四年級的彭嘉瑜在自製大型明信片紙板上寫下,「希望總統跟大家一起保護白海豚跟大自然,因為光靠一部分的人是不夠的,要有健康的環境,才有幸福的國家」。 相同的議題,各個領域的高中、大學青年們討論出1月26日在環保署守夜的行動,他們在海報上寫著:「直到國光石化開始運轉,我喝著污染的毒水,吸著致癌的空氣,再也吃不到乾淨的蔬菜、奶蛋、魚肉、蚵仔與米飯,我彌留在安寧病床上,再也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hellip&hellip」號召更多青年來關心。在仍被視為尊貴的「大學生打工笨死了」、「公務員不是一般人!」封建官僚士大夫價值中,我們樂見教育中利他、為人的觀念在寒冬中嫩芽漸長,也讓環保人士從對政府宛如一頭拉不動的大牛的絕望中,看到遠方乍現曙光。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森 (John B. Watson)說,給他一打孩子,透過環境安排,可以使他們成為法官、醫生、強盜或小偷;他主張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由遺傳決定的,而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被動學習的。這樣的主張雖不全然受認同,但無庸置疑的是環境影響人的行為至鉅,所以當各項議題的公民運動的自主性參與者年齡層往下降,真要慶幸公民意識的環境仍有進步,如果再多一點「社會實踐」課,對社會真是好事。 好一陣子,醫學教育被譏諷是培育藥商而非良醫;醫不好、看不死的科別取代傳統的「大科」成為熱門。而所謂的「恐龍」法官與只會考試的「背多分」法官,被批評生命中絲毫沒有社會參與,造成判案多有偏頗。其實,關鍵在於正規教育中少了太多的「社會實踐」課,少了生命的張力。 馬偕博士在世時的教學,是非常「社會實踐」式的,也培育了許多對人、對土地關懷的熱情傳道人,本期《台灣教會公報》也以較大篇幅報導,馬偕醫院與馬偕醫學院連袂至台東利稻部落參與當地教會事工,說出院方與校方希望這群將來的醫生們,帶動醫界多一份視病猶親之情,多一點謝緯牧師當年「醫生早一分鐘到、病人少一分鐘痛苦」的情操,畢竟犧牲與奉獻絕非嘴巴說說就能辦到。 我們的信仰裡也是需要更多一些「社會」、「公民」元素,這會讓我們從關心周遭更貼近耶穌愛人的臉頰。信仰價值中的個人救贖固然重要,懂得攜手並進、互助共榮更是可貴,作家楊逵的作品中寫著:「小伙子,大家來賽跑,不為冠軍,不為人上人,老幼相扶持,一路跑上去,跑向新樂園。」這個新樂園真像極了福音書說的上帝國。

「東發條例」 誰發?

&nbsp【邱國榮台北報導】民間團體形容《東部區域發展條例草案》是一部官商勾結、變賣國土、圖利財團、破壞自然資源之嫌的草案。在得知立法院將針對該草案展開兩黨閉門協商,搶在本會期結束前讓草案拍版定案時,地球公民基金會串連了超過20個反對《東部區域發展條例草案》的民間團體,1月12日上午緊急召開記者會,抨擊該草案一旦通過,將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史上,展開最大規模的土地變賣。他們呼籲立委諸公將草案退回相關的委員會內討論,並針對爭議性的條文召開公聽會,別讓「東發條例」變成圖利財團的尚方寶劍。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台灣的東部與西部平原的經濟差距逐年擴大,台東與花蓮當然需要發展,對東部發展條例的立法精神予以肯定;但是,草案對土地開發的內容不明,民間團體十分擔憂,疑慮其中包藏著賤賣國土的鑿痕。對於「東發條例」,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主進步黨,均提出各自版本;不過,反對的民間團體則強烈反對「國民黨版」與「國民黨籍立委王廷生版」,直指這兩個版本將會使東部的公有土地全面財團化。 地球公民基金會國會研究員李怡蒨指出,「東發條例」開宗明義聲稱,將以「資源永續」的方式大幅促進花東發展;但是,作法上卻排除了土地相關法規,它猶如一把尚方寶劍,使既有關於土地的法律碰到該條例,得一律轉彎,方便將國有或公有等土地,快速釋出給財團利用;如此,勢必加劇東部觀光產業發展爭議,而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花蓮的七星潭濱海渡假村開發案,以及台東的杉原美麗灣飯店案。 此外,草案內容對土地變更釋出的範圍,竟然未排除「環境敏感區」,亦備受質疑。公民基金會指出,花東地區之所以有高達87.5%的國有土地,是因為狹窄的花東土地非山即海,這些地質極不穩定、環境非常敏感,建築安全與環境承載量等皆需經過審慎評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黃哲彥牧師(圖左3),代表長老教會出席這次記者會,表達支持反對該草案的聲音。他說:「我們贊成發展,但是反對財團式、殖民割據式的發展方式;台東有87.9%的土地是屬於國有的土地,如果縣長握有將土地釋出的權力,後果將不堪設想!」 當天,立法院針對該草案進行兩黨協商,結果宣告破局,未能在這次院會會期結束前進入3讀。不過,反對該草案的民間團體不敢大意;因為立法院長王金平裁定再行協商,表示該案最快於下會期審議。本案未來發展,值得各界再關注。

你?耶穌m?真早起來

&nbsp T?舊年(2010)3月中,有一日透早4點50,電話聲liang起來,接起來無聲,第二遍liang,我接起來koh無聲,阮翁仔某心內想,是甚麼人七早八早m?睏,創kah別人亦b?當睏。 T&uacute心內無歡喜&ecirc時,電話聲第3遍koh liang起來,阮翁婿就k?電話提起來,當beh出大聲&ecirc時,突然恬恬無講話,喙內kan-ta?講: 「T? t&oacute位?T? t&oacute位?Oh! T? &ldquoOK&rdquo &nbsphia,t? &ldquoOK&rdquo hia,我知a。」電話kh?gleh,一面落眠床穿衫,一面講:媽媽出車禍a,T?五甲路 &ldquoOK&rdquo &ecirc店hia。衫穿好,就走出去。我驚一ti&ocirc, tshia-pa-lin爬起來,m?對尾後行去。 &nbsp&nbsp&nbsp 車禍&ecirc現場離阮tau真近,遠遠就看著警察車、救護車l&oacuteng來啊,停t?五甲大路邊,當我走到&ecirc時,看著阮ta-ke坐t? th&ocirc?-kha h&aacuteu,kh&ucirc t? pi?a,是用轎車l&ograveng著伊&ecirc人,th&ocirc?-kha m?流一堆血,阮ta-ke &ecirc正kha b? t&iacuten-t?ng,可能是斷去。T?伊&ecirc後壁面是伊&ecirc轎車,頭前&ecirc擋風玻璃破裂,k&aacute-n&aacute l&ograveng了b?細?。阮ta-ke逐&ecirc早teh騎&ecirc腳踏車,l&ograveng t?伊&ecirc頭前10...

江鵬堅安息10週年眾人緬懷

教會多年的關懷引領 與會者效法其疼惜弱勢與無私精神 週年 眾人緬懷 【李信仁台北報導】民進黨首任主席江鵬堅律師安息10週年追思禮拜,12月15日晚間在義光教會舉行,現場展示江鵬堅生前珍貴照片,與會者懷念並期許效法江鵬堅疼惜弱勢與無私的精神。 1940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的江鵬堅,2001年12月15日因癌症病逝,他在台大醫院休養時,受多年分享福音的好友李勝雄長老等人所感動,離世前晚受洗成為基督徒,由當時的義光教會牧師許承道(現任長老教會總會助理)施洗,高俊明牧師夫婦和李勝雄陪同家屬見證;今年12月15日是江鵬堅逝世10週年的日子,家屬低調記念追思,他的妻子、義光教會會友彭豐美感謝教會對江家的關心。 追思禮拜邀請長老教會前總會議長林宗正牧師證道,在街頭運動中常與江鵬堅並肩合作的林宗正說:「讓我們跟隨椪柑的腳步向前走!」他和許多民主運動人士都喜歡稱江鵬堅「椪柑」。永遠與弱勢站在一起是「椪柑」的特質,1973年江鵬堅加入台北平民法律中心,為弱勢、政治受難者、海外黑名單人士義務辯護,留下令人敬佩的典範,他點燃的人權、自由、獨立的火不會熄滅,代代相傳。 禮拜中,歌手王明哲特別獻唱〈美麗的Formosa〉,詩人李敏勇朗讀江鵬堅所作的詩;過去曾受到他幫助的黑名單人士、前駐日大使許世楷與盧千惠夫婦、前台獨聯盟主席張燦鍙也到場參加。 義光教會展示由攝影師邱萬興拍攝的江鵬堅珍貴影像,記錄人權民主參與的歷程。1980年參與美麗島軍法大審辯護,1984年參選立委宣示「一屆立委,終生黨外」全力突破戒嚴體制,冒險投入組黨;1986年黨外人士的龍山寺519反戒嚴行動擔任總指揮,同年民進黨成立,受推選為創黨首屆主席;1987年2月與鄭南榕、李勝雄、陳永興醫師等人推動「228和平日運動」,當時《台灣教會公報》報導此事遭到政府查禁;1995年擔任全國不分區立委;1998年擔任監察委員並辭去黨職,確保中立,令人懷念。 與江鵬堅友誼深厚的李勝雄強調,江鵬堅安息前夕能夠信耶穌是最重要的事情,人死後面對上帝的審判,信主就能有永生幸福;他都叫江鵬堅「江仔」,至於很多人稱呼「椪柑」,剛開始「江仔」不太喜歡別人這樣叫,後來就不了了之,言談中表達對他的懷念。

向獨居弱勢者報佳音

單車送餐活動 分享愛的禮物 【張怡倩專題報導】「阿嬤,我可以抱抱妳嗎?」今年剛上小學1年級的安台,帶著自己挑選的聖誕卡片,跟父母親一起騎單車送餐給獨居老奶奶。對初次見面的奶奶張開雙臂,安台的童稚情懷,溫暖了她的心;這是今年甘霖基金會單車送餐的溫馨片段,而在這天的活動中,共有170多位身著黃色T恤的黃衣聖誕天使,騎著單車穿梭在台中市區,為437位弱勢長輩送上營養餐食及包含乳液、禦寒衣、維他命嚼錠在內的聖誕好禮。 負責籌畫單車送餐活動的甘霖基金會特助、東榮教會長老詹益宏表示,基金會服務的對象是弱勢、獨居長輩,他們當中有不少是以基金會發送的1餐熱食度過1天;在教會參與單車隊服事的詹益宏,想提供一個契機邀車友們投入關懷弱勢長輩的行列,藉由餐食分送以及噓寒問暖,為生活或心靈上孤單的老人家送上溫情,於是2008年舉辦第1次單車送餐活動,至今連續3年都吸引不少車友共襄善舉。 基金會董事長謝信男指出,基金會的服務精神源於基督信仰,平日便散播從神而來的愛。每個參與送餐的車友,儘管不一定是基督徒,卻在實際付出行動中,體會到「愛」的真義。許多車友在陪伴老人家的過程中,觀察到他們的無奈,除了省思自己是否忽略身邊需要關心的人,也開心能透過小小舉動溫暖老人們孤獨的心靈。 事實上甘霖基金會除了聖誕單車送餐之外,平日的送餐服務也需要志工投入,一起分擔備餐、送餐的工作,目前基金會備餐場地亦不敷使用,兄姊如有如有意願加入送餐行列,或有閒置場地願出借,請洽:04-23761221。&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另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屏東重建關懷站也與大鵬灣、林邊、麟洛、竹仔腳與佳冬等教會合作單車送暖,於12月25日舉辦「聖誕百騎,送愛九九」活動,召集百人車隊,騎著腳踏車帶著「聖誕禮物」,逐戶關懷地方上弱勢家庭,預計將可服務1000人。

善行伴憂苦 聖誕佳音暖人間

向海員漁民報佳音&nbsp 關心出外水手 讓信仰成力量 【陳怡萱專題報導】對多數人來說,家在土地上,穩固而足以遮風避雨。但對跟船到異國討生活的海員漁民來說,「家」就是海面上搖搖晃晃的船。出海一趟就是半年到3年,腳踏不到地,眼睛看不見盡頭,沒有朋友也沒有家庭,接收不到任何即時資訊;靠港補給或維修時,船員還是以船為家,甚至是每3年船身需要大檢修時,整艘船斷水斷電,儼然變工地,四處都在敲打與補釘。這個一般人絕對無法想像的地方,是海員漁民的「家」。 「這些出外人來到家門口,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海員漁民服務中心主任莊約翰牧師在這裡服務超過13年,每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心平時提供專業服務,協助海員漁民解決疑難雜症,幫他們購買生活用品、寄信或寄錢,並在1年1度的聖誕節前夕舉辦愛宴與晚會。但莊約翰仍不斷在思考:「我還能為他們做什麼?」 馬可福音10章51節中,耶穌問盲人:「要我為你做什麼?」盲人回答:「我要能看見!」莊約翰引用經文表示,關心海員漁民,就要做他們真正需要的。聖誕晚會連續辦好幾年,每1次都想如何能在歡樂過後,帶給船員真正的關心、滿足他們的需要。 另一方面,莊約翰希望藉由活動,邀請各教會一同關心,「我們若不說,教會兄姊就不知道;教會兄姊不知道,就是我們的責任。」他說,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很有愛心、也有足夠的奉獻能力,但大家往往不知道有這麼一群人,在不可思議的環境中生活。因此,藉著活動傳達上帝的愛,開人們的眼睛,「愛心不只有放在陸地,在海洋上也有非常需要的人。」 今年12月3日,海員漁民中心配合漁船出海時間,趕在出海前先上船向水手們報佳音,再邀請他們到中心聚餐、參加晚會,來自各大專院校、機構團體的志工帶來精彩表演及團康遊戲,陪外籍船員度過熱鬧的一晚。「這些出外人沒有辦法回家鄉過年,在台灣過聖誕節就是過年,」莊約翰指出,12月中過後他們會陸續出海,下次再靠岸,就是好久之後的事了。 由於一出海就是半年到3年,莊約翰形容像是「關水牢」,腳不著地,沒有朋友和家庭,無法吸收新知,更別提在陸上轉個彎就能看見的便利商店;甚至,不小心生病的話,輕則船長設法醫治或開刀,重則放任不管,「出船一次耗費多少成本,整艘船都以此維生,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返港靠岸。」正因為在海上工作是如此寂寞艱困,莊約翰說,他們的內心非常孤單,常常有船員進到中心的禱告室,跪下靜靜流淚,社工見狀便需要設法與他們協談。 海員漁民的工作與居住環境都不是一般人能想像,莊約翰認為,中心所扮演的角色顯得格外重要,透過中心把海員漁民的需要告訴教會兄姊,再讓基督徒去影響一般民眾,「這不是只有長老教會在做,而是因為我們承接了台灣教會最大的福分、擁有最多的資源,當然要擔的責任也最重!」 由於外籍船員常在路邊或公廁洗澡,莊約翰計畫儘快興建澡堂讓他們洗舒服的熱水澡;另外也思考明年度的聖誕晚會報佳音要邀請更多教會兄姊「上船體驗」,「相信親眼看過那一般人根本無法居住的『家』,兄姊們自然會思考下一步怎麼做。」有意一起關心海員的兄姊,請電洽:07-8227296。

向獨居弱勢者報佳音

單車送餐活動 分享愛的禮物 【張怡倩專題報導】「阿嬤,我可以抱抱妳嗎?」今年剛上小學1年級的安台,帶著自己挑選的聖誕卡片,跟父母親一起騎單車送餐給獨居老奶奶。對初次見面的奶奶張開雙臂,安台的童稚情懷,溫暖了她的心;這是今年甘霖基金會單車送餐的溫馨片段,而在這天的活動中,共有170多位身著黃色T恤的黃衣聖誕天使,騎著單車穿梭在台中市區,為437位弱勢長輩送上營養餐食及包含乳液、禦寒衣、維他命嚼錠在內的聖誕好禮。 負責籌畫單車送餐活動的甘霖基金會特助、東榮教會長老詹益宏表示,基金會服務的對象是弱勢、獨居長輩,他們當中有不少是以基金會發送的1餐熱食度過1天;在教會參與單車隊服事的詹益宏,想提供一個契機邀車友們投入關懷弱勢長輩的行列,藉由餐食分送以及噓寒問暖,為生活或心靈上孤單的老人家送上溫情,於是2008年舉辦第1次單車送餐活動,至今連續3年都吸引不少車友共襄善舉。 基金會董事長謝信男指出,基金會的服務精神源於基督信仰,平日便散播從神而來的愛。每個參與送餐的車友,儘管不一定是基督徒,卻在實際付出行動中,體會到「愛」的真義。許多車友在陪伴老人家的過程中,觀察到他們的無奈,除了省思自己是否忽略身邊需要關心的人,也開心能透過小小舉動溫暖老人們孤獨的心靈。 事實上甘霖基金會除了聖誕單車送餐之外,平日的送餐服務也需要志工投入,一起分擔備餐、送餐的工作,目前基金會備餐場地亦不敷使用,兄姊如有如有意願加入送餐行列,或有閒置場地願出借,請洽:04-23761221。&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另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屏東重建關懷站也與大鵬灣、林邊、麟洛、竹仔腳與佳冬等教會合作單車送暖,於12月25日舉辦「聖誕百騎,送愛九九」活動,召集百人車隊,騎著腳踏車帶著「聖誕禮物」,逐戶關懷地方上弱勢家庭,預計將可服務1000人。

善行伴憂苦 聖誕佳音暖人間

向海員漁民報佳音&nbsp 關心出外水手 讓信仰成力量 【陳怡萱專題報導】對多數人來說,家在土地上,穩固而足以遮風避雨。但對跟船到異國討生活的海員漁民來說,「家」就是海面上搖搖晃晃的船。出海一趟就是半年到3年,腳踏不到地,眼睛看不見盡頭,沒有朋友也沒有家庭,接收不到任何即時資訊;靠港補給或維修時,船員還是以船為家,甚至是每3年船身需要大檢修時,整艘船斷水斷電,儼然變工地,四處都在敲打與補釘。這個一般人絕對無法想像的地方,是海員漁民的「家」。 「這些出外人來到家門口,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海員漁民服務中心主任莊約翰牧師在這裡服務超過13年,每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心平時提供專業服務,協助海員漁民解決疑難雜症,幫他們購買生活用品、寄信或寄錢,並在1年1度的聖誕節前夕舉辦愛宴與晚會。但莊約翰仍不斷在思考:「我還能為他們做什麼?」 馬可福音10章51節中,耶穌問盲人:「要我為你做什麼?」盲人回答:「我要能看見!」莊約翰引用經文表示,關心海員漁民,就要做他們真正需要的。聖誕晚會連續辦好幾年,每1次都想如何能在歡樂過後,帶給船員真正的關心、滿足他們的需要。 另一方面,莊約翰希望藉由活動,邀請各教會一同關心,「我們若不說,教會兄姊就不知道;教會兄姊不知道,就是我們的責任。」他說,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很有愛心、也有足夠的奉獻能力,但大家往往不知道有這麼一群人,在不可思議的環境中生活。因此,藉著活動傳達上帝的愛,開人們的眼睛,「愛心不只有放在陸地,在海洋上也有非常需要的人。」 今年12月3日,海員漁民中心配合漁船出海時間,趕在出海前先上船向水手們報佳音,再邀請他們到中心聚餐、參加晚會,來自各大專院校、機構團體的志工帶來精彩表演及團康遊戲,陪外籍船員度過熱鬧的一晚。「這些出外人沒有辦法回家鄉過年,在台灣過聖誕節就是過年,」莊約翰指出,12月中過後他們會陸續出海,下次再靠岸,就是好久之後的事了。 由於一出海就是半年到3年,莊約翰形容像是「關水牢」,腳不著地,沒有朋友和家庭,無法吸收新知,更別提在陸上轉個彎就能看見的便利商店;甚至,不小心生病的話,輕則船長設法醫治或開刀,重則放任不管,「出船一次耗費多少成本,整艘船都以此維生,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返港靠岸。」正因為在海上工作是如此寂寞艱困,莊約翰說,他們的內心非常孤單,常常有船員進到中心的禱告室,跪下靜靜流淚,社工見狀便需要設法與他們協談。 海員漁民的工作與居住環境都不是一般人能想像,莊約翰認為,中心所扮演的角色顯得格外重要,透過中心把海員漁民的需要告訴教會兄姊,再讓基督徒去影響一般民眾,「這不是只有長老教會在做,而是因為我們承接了台灣教會最大的福分、擁有最多的資源,當然要擔的責任也最重!」 由於外籍船員常在路邊或公廁洗澡,莊約翰計畫儘快興建澡堂讓他們洗舒服的熱水澡;另外也思考明年度的聖誕晚會報佳音要邀請更多教會兄姊「上船體驗」,「相信親眼看過那一般人根本無法居住的『家』,兄姊們自然會思考下一步怎麼做。」有意一起關心海員的兄姊,請電洽:07-822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