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真相

◎王華東(台灣網路教會志工牧師)

關於耶穌的復活有2個重點,「復活的時間」及「四福音對耶穌復活的描述」。從復活時間的角度來看,每週7天的程序是上主在創造世界時所定,第6日完成一切創造,第7日就休息(希伯來文為shabath,是sabbath的字根)。聖經第一次用sabbath是在摩西出埃及時,在曠野撿嗎哪的時候(出埃及記16章23節),7日的循環是神所定,從摩西在曠野時開始的。

按照羅馬時代猶太史家Philo記戴,直到西元50年,還是在一週的「第7日」守安息日,初代教徒因不滿太陽教用星期日為每週的第1天,故將Sun Day改成主日,但沒有文獻可證明安息日何時、被誰改至第6日。

&nbsp

耶穌復活的時間疑問

太陽神信仰是羅馬的主流宗教,因此將7日循環的第1天設為太陽神的日子(Day of Sun&rsquos God)即星期日(Sunday)。Sunday的前1日是Satrun Day(Saturday),如假設7日的頭1天是星期日,前1天就是星期六。如果復活是在星期日,則前1天就是安息日,也有可能此日是逾越節(安息日)。

傳統猶太宗教曆以日落為一天的開始,在耶穌受難的尼散月(3~4月)時,太陽約晚間6點日落,根據最後晚餐在逾越節,耶穌於星期五死亡,再加上馬太福音27章45節提到耶穌於下午3時斷氣,當時只有兩個時間點符合以上所有條件,分別是西元30年及33年。

通常被釘十字架的受刑人要經2、3天的痛苦、流血並乾渴才會死亡,因神的憐憫,不讓祂的獨生子在世間繼績受痛苦,耶穌從被釘在十字架上到斷氣,只約3小時。耶穌贖罪的目的已達到,無需繼續受罪。這些事也應驗了聖經上的話(出埃及記12章46節、民數記9章12節、詩篇34篇20節),他的骨一根也不可折斷(約翰福音19章36節)。

四福音中記戴了5次「耶穌要在『第3天』復活」,按照我們的理解,1天等於1夜(12小時)加上1日(12小時)。耶穌在預備日下午3點斷氣,故預備日算第1天。預備日下午6點到安息日下午6點是1夜及1日,即第2天。自安息日下午6點到7日頭1日的黎明(上午6點)以後的整日算1天,算第3天。

以小時數來計算,耶穌肉體的死是自猶太人的預備日(星期五)的下午3點(耶穌斷氣)到安息日(星期六)下午3點,共24小時。再自安息日下午3點到下午6點(一過下午6點就算第3天)是3小時。自安息日下午6點到7日的頭1日(星期日)上午6點是12小時。也就是說,耶穌從斷氣到復活的時間一共只有24+3+12=39小時。

依這樣計算,耶穌是在第3天復活,但其實只過了「2日2夜」。路加跟隨保羅到最後,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用「第3日」(使徒行傳10章40節),保羅也記載「第3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章4節),足以判斷馬可福音的記載「過了3天」有待商榷。由此證明路加福音24章7節「第3日(當天)復活」的經節是正確的,而馬太福音12章40節「3天(3個白天)3夜在地裡頭」所寫的,則是比喻性的。

耶穌選在「原安息日復活」(上帝創造的第7日,當時一週的頭1日),特別向死守傳統的祭司和法利賽人宣示祂就是安息日的主,從祂開始,宗教需要大改革,人類才可得救。人類得救不是依已腐化的傳統禮節,如固守安息日及律法,而是要經安息日的主:耶穌基督。

上主自原本的安息日倒算3天,即耶穌要在當時安息日的預備日日落前受難。除了應預言主的骨頭一根也不折斷外,天父使他早斷氣,才能在「3天內」,也就是「第3日」又是安息日復活。所以安息日的復活,是耶和華很早在創世記就預定,也暗示在上述的出埃及記及民數記中。

四福音書的描述差異

四福音書復活時的記載均不同:首先是馬太福音28章1~10節記載著,2個馬利亞到墓,忽然天使從天而下輥開石門。看守的人嚇得渾身發抖如死人。天使說耶穌已先往加利利去了。但她們忽然遇到耶穌並要抱著他的腳。

馬可福音16章1~11節則是寫著,馬利亞等人到墓時石門已輥開,她們看見一少年人(天使)坐在右邊,說耶穌已先往加利利了。在這段經文中,耶穌也顯現給馬利亞看到。至於路加福音24章1~12節則記錄著,馬利亞等人到墓時石門已輥開,她們就進去看見2個人(天使)站在旁邊,說耶穌不在這裡已復活了;沒記載耶穌到加利利去,或是她們遇見耶穌的事。

最後是約翰福音20章1~17節,馬利亞到墓時石門已輥開,她立刻跑去告訴西門彼得說,有人將耶穌挪了去。他們跑去墓看耶穌的頭巾和細麻布不放在同一邊,而後就回去了。但馬利亞卻站在墓外哭,低頭往墓看到2個天使坐在耶穌之處,一在頭、一在腳。她說不知誰挪去主的身體,說完後就轉身看見耶穌站在旁邊,但她卻不知他是誰,以為是園丁。耶穌叫馬利亞,她轉身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Rabboni,老師敬稱的最高級),耶穌說:「你不要拉住我,因為我還沒有上到我父親那裡。你往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要上去見我的父親,也就是你們的父親;去見我的上帝,也就是你們的上帝。』」(約翰福音20章16~17節)

為什麼馬利亞等婦女那麼早要去看耶穌復活?因她們有信心耶穌說第3日要復活,希望他一復活就要塗香油在他身上,如以前耶穌在世的時侯。同時,因那時的安息日是在7日頭一日的前一天。在安息日她們都不能工作,否則她們可能在安息日這一日就守在墓口等到隔天(7日的頭一日)。

馬太及馬可福音均記載,但均片斷又脫節。原先只記載天使對馬利亞說:「耶穌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了。」此事和約翰的記載不同,馬利亞不只見到耶穌,耶穌還叫她不要「拉」。為什麼有如此差異呢?這是因為馬太和馬可的寫作均是在主後70年左右,故一切資訊都是間接的口傳,因此先記載耶穌往加利利去了,但後來又得到其他資訊,只得另外記載馬利亞見到耶穌,造成經文讀起來不連貫。也因此,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的記載,因為資料較不充分,其記載較簡短;而約翰福音中,這段記事共有17節,明顯長於其他3本福音書,所以應以約翰的詳細記載為主。

馬利亞是在墓中見到耶穌,當西門彼得進墓時沒見到天使或耶穌,但等門徒走了,耶穌與天使才單獨現身給馬利亞看見。當2位天使對她說「妳為什麼哭」後,耶穌立刻顯現叫她的名字(約翰福音20章13~15節),她回答「拉波尼」。我們可以比較尼哥德慕在約翰福音3章2節中,稱呼耶穌用「拉比」(Rabbi),而馬利亞卻用了更尊崇的「拉波尼」可以知道,為什麼耶穌要顯給她看。因為馬利亞對耶穌的崇高尊敬及心切,人活要見人,人死要見屍。馬利亞是天下最有福氣的姊妹,盼望我們都能學習這樣的心志,願一切榮耀歸給神(約翰福音11章40節)。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