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未完成故事 下

培禮(Michael Thornberry)和唐秋詩(Judith Thomas)這對夫婦是美國聯合衛理公會宣教師,1965年底抵台後先接受2年「國語」教育,原要到東吳大學擔任校牧,因台灣神學院的需要而「借調」擔任教會歷史教授。他們夫婦經台南神學院杜佐志牧師(George Todd)介紹而認識韋禮遜,進而結識被軟禁的彭明敏教授並成為好友,因關心他的安危而決心協助他逃離台灣。在彭教授逃至瑞典後,他們夫婦及2個孩子以「涉及台灣獨立案」的罪名被軟禁於台灣神學院,並於1971年3月2日被遣送離境。唐培禮全家在台神的最後一段時間全天候被特務人員緊盯,不能自由行動,宿舍遭嚴密監控,不准與外人接觸。他們完全被隔絕,孤苦無援。台神校園四處可見特務與軍警,全校師生與職員如驚弓之鳥,個個噤若寒蟬,氣氛極為緊張。在《撲火飛蛾》一書裡(235~236頁)他如此描寫他們全家最後離開校園的那一幕:

中午時,我們搭車離開,看見好幾位朋友,在警察包圍的屋外守候,讓我們受到很大的鼓舞。當我們行經行政大樓的時候,許多學生和教職員都集結到路兩旁道別。當然他們沒有揮手,只是眼睜睜注視著。他們這時候出現會讓自己陷於險境。我知道自己不能跟他們揮手。已經情緒高漲的我,這時候忍不住哭了起來。我們前面和後面都是祕密警察的車隊。……這麼多學生和教職員勇敢地站出來,看我們離開,讓我激動了好一陣子。等到情緒平撫後,這才發現警方此番行動,真是陣容堅強。……我們下了山,經過士林蔣介石官邸,往台北一路上,馬路兩旁每隔固定的距離,都站著灰色制服的人。……這一路到松山機場的8公里路上,每10到20公尺就站著一個士兵。

最不幸的是,這對堅持「和平主義」的夫婦因被國民黨情治單位以「恐怖分子」身分遣送回國,2人竟然被美國政府列為黑名單不得出國達20年之久。當他們於2003年底應「台灣民主基金會」之邀首次返台時,他們異口同聲表示,為台灣民主犧牲,不但毫無遺憾,且深感光榮。

各位兄姊,這30年來,我們要感謝前人的犧牲和奉獻,讓台灣的民主發展有相當的進步,也經歷過政權轉移。然而,台灣人的民主素養以及對人權自由與「他者」的尊重仍需深化、成長,台灣也還不是一個正常化且「新而獨立」的國家。這也還是一個「尚未完成的故事」,需要你我共同去參與、投入!

 

3、未能完成的故事

在讀到保羅以及歷代宣教先行者的美好腳蹤同時,我們也讀到他們未能完成的部分。保羅想去西班牙傳教,但或許在羅馬發生的迫害及隨後的殉教阻擋了他的計畫。就算是偉大的使徒保羅也有未能完成的事!

昨天,學校在差遣禮拜中記念剛於6月4日過世的陳志全同學,他的突然過世讓我們更加感念他的獻身精神。禮拜中,我也想起10年前罹患大腸癌在取得牧師資格前過世的台神校友洪百祿傳道。有人不禁要問,如此委身服事的神學生,為什麼上帝不讓他完成他的工作?坦白說,我沒有答案,但心裡知道,在過往宣教歷史裡,原本就充滿許多未完成的故事。

前來台灣的長老教會宣教師當中,頭一位有「牧師」身分的是1867年底抵台的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事實上,英國長老教會於前一年(1866)差派出身亞伯丁、從自由教會學院畢業的麥大闢牧師(David Masson, 1838~1866)到中國宣教區,預定在汕頭工作,然後轉駐台灣。可惜他於該年11月10日在航程即將結束、距中國陸地不遠的南中國海上被大浪從甲板上捲去,年僅28歲,令人深感惋惜。

事實上,當我們閱讀台灣最偉大的宣教英雄馬偕的日記時,也會讀到他在宣教生涯最後階段的無奈和遺憾。馬偕過世前一年(1900),他在10月7日的日記寫道:「我的喉嚨痛和聲音沒有多大改善,但還是對學生上課,是請舊班級的學生替我朗讀。」10月9日:「喔,我多麼期望能以我平常的聲音來傳講耶穌以及他的被釘十字架!這是一個必須承受的苦難,啊,是啊,有耐心地承受。」10月12日開始咳血且是深色。10月15日學生替他講課。11月1日:「上帝知道我的心在滴血!」11月2日起到香港去就醫,每天過著孤單、焦慮、等待的日子。11月30日:「有一些事告訴我的心靈,我將會再次在北福爾摩沙傳道。」但是非其所願,隔年1月11日回到淡水,日記記到2月12日就結束,該年6月2日馬偕過世。(中研所台史所所長許雪姬老師告訴我:當她讀到這裡,眼淚就掉下來了!)

以上這些「未完成的故事」都在提醒我們,上帝在每個時代,興起一代又一代的服事者,為的是要繼續未完成的故事。

 

4、繼續未完成的故事

各位畢業生、各位老師、同學、來賓,上帝國的開展和工作是超乎我們想像的,也是一個繼續在書寫的故事。馬偕在他的自傳《福爾摩沙紀事》(From Far Formosa)一書的結尾提到:「故事到此只講了一半。這些章節只是一部分而已。今天、明天都無法把故事寫完。真正的故事才剛要開始。那些尚待補全的部分,就是上帝的書中尚未有人讀過的章節。」這就是各位接續下去要一起來述說、撰寫的故事,是尚未完成的故事!

為了幫助各位的宣教旅程能夠美好、順利,我最後要送大家兩句話:第一句話是「當你最深的喜樂和世界最深的需求相遇時,那就是你的呼召之處。」這句話事實上是幾年前馬約翰牧師送給我大女兒的一句話,當時我女兒對生命方向和目標感到困惑,馬牧師引用基督教作家Frederick Buechner的話來幫助她。後來,我也很喜歡用這句話來幫助神學生:「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就是你最深的喜樂和世界最深的需求相遇的地方!」

第二句話是「聖靈會在我們一路奔跑時陪伴我們。」這句話來自David Bosch所寫的一本論到宣教的小書,是由鄧開福老師介紹給林鴻信老師,後來林老師加以翻譯的,書名叫《一路上奔走》。它的英文書名是Spirituality of the Road,非常有意思,Bosch的意思是要鼓勵我們盡可能地走出去,去跨越各種不同的邊界,當我們真的上路時,就能深刻體會到聖靈總是在旅程當中陪伴我們。的確,聖靈不但催迫我們出去,也在路上等待著陪伴我們的旅程。

各位畢業生,請記得,上帝呼召你們去繼續那未完成的故事,而當你最深的喜樂和世界的需要相遇時,那就是你的呼召,且一路上奔跑時會有聖靈陪伴。願上帝賜福你們!阿們。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