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道】《西面頌》一生的等候

(相片提供/ Wikimedia Commons)

荊墨

在長達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中,有些詩歌擁有悠久的歷史,為眾教會所接納,自4世紀起即用於晚禮拜、喪禮的〈西面頌〉(Nunc Dimittis)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正教會、天主教或聖公會,均有援引路加福音這段記載的詩歌,如〈靜夜頌〉(Compline)、〈黃昏贊〉(Vespers)、〈晚禱〉(Evensong)等。

這個主題之經典,也成為荷蘭畫家阿爾特‧德‧蓋爾德(Aert de Gelder,1645~1727年)創作《西面頌》(Simeon’s Song of Praise)的主題。蓋爾德師承於林布蘭‧哈爾曼松‧范‧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年),是林布蘭在阿姆斯特丹期間最後一批學生之一,1661至1663年間於林布蘭的工作坊學習。

才華洋溢的蓋爾德,是林布蘭最忠實的追隨者之一。他雖然承襲林布蘭的路線,但並非完全模仿,而是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這使他在他身處的18世紀藝術潮流中獨樹一幟,被認為是18世紀時期唯一一位以林布蘭風格立足藝壇的荷蘭畫家。

  ♦  老人與嬰孩 ♦  


蓋爾德於1700至1710年間創作的《西面頌》,以聖嬰為中心,西面、約瑟、馬利亞三人環繞在周圍。在以光影區別的構圖中,侍立在一側的約瑟幾乎隱於暗處,難見其形容,焦點凝聚於舉目望天的老人、襁褓中的耶穌和低頭祈禱的馬利亞三人。

此時期的繪畫已迥異於中世紀的宗教畫,蓋爾德未在馬利亞頭頂畫上光環,只有一襲帶著條紋、樸素的頭巾,她合十雙手,露出初為人母靜謐的臉龐。她的袖口露出蕾絲衣飾,類似風格的衣飾也出現在西面身上,應是荷蘭畫家的想像。

位在中間的嬰孩耶穌,安穩恬靜地躺臥著,是我們所熟悉的聖誕節耶穌的典型樣貌。顯見在〈平安夜〉(Silent Night)這首詩歌於1818年問世之前,人們對耶穌的嬰孩形象已是如此認定。

情感表現最為強烈的,不是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的人子,而是一臉盼望的西面。他捧著嬰孩,仰面向上,衰老的痕跡一覽無遺,目光卻是炯炯有神。我們藉由路加的記載曉得他此時發出的頌讚、感謝,因為他終於看到神的應許實現,得償一生夙願。

  ♦  四方齊謳歌 ♦  

蓋爾德的《西面頌》描繪了老人見到耶穌的情境,如果我們回到福音書,將發現西面只是其中一位頌讚者。路加福音的記述有如一首氣勢磅礡的讚歌,歌者陸續登場,分別在世界的救主降生前後揚聲頌榮。
在讚美之聲響起之前,天使加百列首先表明至高者的工作。他向老邁的祭司撒迦利亞預告,先知所言的以利亞即將到來(瑪拉基書4章5~6節),向未出嫁的童女馬利亞預告她蒙恩的信息,並宣告神要成就應許大衛的約,他的子孫即將執掌王權到永遠(路加福音1章11~37節)。

*第一幕 兩婦同頌

在路加的記載中,首先發出頌讚的是約翰的母親伊利莎白,她聽聞馬利亞的問安,立即稱頌表妹所蒙的恩典與祝福(路加福音1章41~45節)。馬利亞也和她唱和,歡聲表明行大事的神眷顧、憐恤卑微的人,並且照著自己的話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路加福音1章46~55節)。
我們從兩人的詠詞可知,她們藉著天使的信息、聖靈的感動和馬太得到相同的啟示,曉得在這個時刻,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將要成全祂對先祖所說的話(馬太福音1章1節)。

*第二幕 祭司獨詠

三個月之後,約翰出生,祭司也不落人後,加入讚美的行列。先前因不信而喑啞九個月的撒迦利亞,首先發出的是對神的讚美。在聖靈充滿中,他延續妻子和馬利亞的謳歌,更進一步具體指明神的工作是救贖,使人脫離敵人挾制,罪惡得赦。

身為祭司,撒迦利亞可能想起出埃及的歷史,曉得真正的事奉是在蒙恩典拯救之後(出埃及記3章12節),如今亦然。坐在黑暗死蔭之人充滿盼望的是,因著神的旨意、工作,拂曉已然來臨(路加福音1章78節)。

*第三幕 天地齊歌

此前都是耶穌降生之前的歌詠,約翰出生半年之後,接下來登場頌揚的是在曠野向牧人報喜信的天使。
天使所傳的喜信不只是神成就此前藉先知對以色列說的應允、預言,更包含拯救萬民的信息。天上的使者為此將榮耀歸給至高之處的神,將地上平安歸於主所喜悅的人(路加福音2章10~14節)。路加雖然沒有詳實記載牧人的讚美,但是他們受了指示,成為覲見人子的第一批人,轉達天使的信息,並且傳揚所見所聞,與天使同聲讚美(路加福音2章20節)。

*第四幕 白首禮讚

此後至少經過40日,產婦潔淨的日期滿了之後(利未記12章1~4節),蓋爾德畫作的主角西面方進入路加的視線。西面代表長年以來等候彌賽亞的人們,獻上他的稱頌,而他的頌詞與天使的信息遙相呼應,俱指向神為以色列、為萬民所預備的救恩(路加福音2章29~33節)。

耐人尋味的是,西面接下來的預告急轉直下,讓這一系列的讚歌蒙上陰翳,平添肅殺之氣,著實讓孩子的母親膽戰心驚,「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妳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加福音2章34節)至此這首集結蒙恩女子、聖殿祭司、天上使者、曠野牧人和等候基督之人的讚歌,本當波瀾壯闊、無比尊榮,層層堆疊到至高峰時猶餘韻無窮,卻因著西面的話畫下令人錯愕的休止符。

  ♦  道成了肉身 ♦  

靜心細想,路加福音開場這樣的轉折雖略顯突兀,卻符合基督福音的主軸與脈絡。耶穌本有神的形像,在太初就有,世界本是屬祂、藉著祂所造,這些都足以讓天上使者、等候救主之人歸榮耀給至高者。然而,隨之而來的故事不是世人欣羨的尊貴、期盼的榮景,而是祂取了奴僕的形像,成了肉身住在人中間,來到屬自己的地方卻被拒絕。

這故事如此曲折,我們詫異、疑惑,不知何竟如此?回到聖經中尋找答案,唯獨神的啟示讓我們明白發生在祂兒子身上的事(加拉太書1章16節)。這個轉折,表明耶穌對父全然順服,即使必須承受難堪的貧窮(哥林多後書8章9節)、莫大的苦難(希伯來書5章8節);表明神的信實,祂在古時給列祖的應許、藉律法和先知所指,如今在祂的兒子身上都成就了(馬太福音5章17節、路加福音24章44節);表明神的公義,祂設立信主之法、救贖之恩,好讓我們有份於神的義(羅馬書3章21~31節);表明神的慈愛,雖然我們的罪債沉重,抗拒生命之道,神還是捨了祂的兒子(羅馬書5章8節)。

福音書低吟人子的平凡與卑微,但這不過是暫時,不久之後,救恩的顯明、宣講成為另一個起點,讚歌再度揚起。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人子以人眼未見、人耳未聞、人心未曾想到的方式得勝死亡權勢,成就贖罪之祭,使原本隔離為仇的天地和睦。老西面一生仰望、等候、稱頌的救恩,至此正式成全,直到永遠。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