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約翰牧師安息 排灣牧者感念其貢獻

懷約翰和排灣族人正在看排灣語聖詩。(相片提供/《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

【林婉婷綜合報導】致力於翻譯排灣族語聖經、編輯排灣族語聖詩,曾任玉山神學院代理院長等職的英國宣教師懷約翰(Rev. John Neville Whitehorn)於英國時間2022年3月10日安息主懷,享耆壽97歲。

1925年10月7日,懷約翰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父親是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教師,從小跟隨父親到各地服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懷約翰被派到印度戰場,輾轉學習日語、前往香港協助戰犯法庭翻譯。後懷約翰回到英國就讀神學院,友人建議他可以到台灣,因為當時許多台灣人仍然使用日語,再加上英國長老教會有意翻譯原住民族語聖經,於是懷約翰在1951年到台灣;直至1970年因牧師娘懷以利(Elizabeth Whitehorn,1929~1975)健康和子女教育考量而返回英國。

懷約翰在台服事19年期間致力於排灣族語聖經翻譯,且主編1967年出版之首本排灣族語聖詩;1958年至1960年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英文秘書,1962年至1965年擔任玉山神學院第3任代理院長;在2016年、排灣族宣教70週年之際,遠在英國的懷約翰也曾錄製影片、以排灣族語獻上祝福。

2019年4月,Payuan(排灣)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與時任總會助理總幹事’Eleng Tjaljimaraw(高天惠)牧師等人,前往英國劍橋拜訪當時已94歲的懷約翰。

對於懷約翰的認識,Ljegean Tudalimaw表示,最開始是小時候跟著母親閱讀「ㄅㄆㄇㄈ注音版」排灣族語聖經;當時她很驚訝有人可以在羅馬字被國民黨政府禁止的年代,改用這種新方式表達排灣族語;長大後才知道這個人就是懷約翰,且直到2019年的英國拜訪之行才終於見到本人。令她佩服又感動的是,懷約翰仍然可以排灣族語問候及閱讀排灣族語聖經,也找出許多老照片與她們分享背後故事、如數家珍。

(相片提供/Ljegean Tudalimaw)

Ljegean Tudalimaw指出,現代人回首台灣原住民宣教史,難免會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些人批判外國宣教師破壞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但她認為,懷約翰不是以強勢的殖民心態、而是學習族語來親近族人和傳揚福音,同時也觀察並關心原住民族傳道人遭遇「同工不同酬」的處境。Ljegean Tudalimaw相信,若不是懷約翰當時的堅持與努力,現在排灣族人也不會如此重視自己的文化及語言保存。

Ljegean Tudalimaw也點出,早期交通不易,宣教師們卻放棄在家鄉優渥的生活,與有著不同文化的台灣原住民族同行、深入山林宣教;外國宣教師們獻身的見證,也提醒當代教會省思是不是能繼續承接對外宣教的使命。

‘Eleng Tjaljimaraw受訪時回憶,自己的父親高華夏牧師是排灣中會首位牧師,她的成長過程常常聽父親提到「懷約翰牧師」;長大後也成為牧師的’Eleng Tjaljimaraw有機會見到懷約翰與父親的合照,才知道懷約翰是外國宣教師、長得如此挺拔。

2016年,她就曾與中會牧者們到英國拜訪懷約翰,當時91歲的懷約翰已經不如年輕時挺拔,卻不會因為高齡而仰賴旁人照顧,照常生活及聚會,’Eleng Tjaljimaraw認為這顯示出懷約翰早年委身台灣的堅毅精神;且據她親身相處的感受,懷約翰是非常謙和的人,總是靜靜聆聽他人話語,當時排灣牧者們有獻唱詩歌,懷約翰點著拍子,可見在排灣族宣教的記憶生根在他的生命中。

(相片提供/Ljegean Tudalimaw)

‘Eleng Tjaljimaraw形容懷約翰的宣教旅程是「從天涯到天涯的事奉」,有幾點可以成為當代傳道人的自我提醒:懷約翰出生於牧家,這個家庭背景給他的信仰和宣教很多影響;懷約翰在不同階段接受的語言和神學訓練都很優質,也成為他宣教期間的幫助;外國宣教師們在早期就願意背負十字架去世界各地傳福音,勇敢走出安逸的舒適圈。

另台灣原住民族宣教傳被稱為「20世紀宣教奇蹟」,但懷約翰在當時就強調要有「上帝話語」作為根基,避免未來信徒遭遇挫折或誘惑時又偏離信仰,因此他毅然決然投入聖經翻譯。「這是非常有遠見的。」’Eleng Tjaljimaraw點出,聖經翻譯不只是保存文化,也是基督信仰真正進入原住民族,讓族人們認識耶穌不是西方國家的神,而是道成肉身、與各族群同在的上帝。

在2019年拜訪臨別時,懷約翰曾揮著手並用排灣族語說:「天國見了。」如今聽聞懷約翰安息的消息,’Eleng Tjaljimaraw回想起當時的畫面,仍然觸動不已。關於懷約翰的生命與宣教故事,台灣教會公報社曾委託蔡依珊博士撰寫《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 ti VUVU katua Vatu katua ngiaw》並在2016年出版。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